摘要:近日,参加了孩子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学校校长通过广播发表讲话,开篇第一句便是“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建议大家转变观念,拥抱时代。
近日,参加了孩子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学校校长通过广播发表讲话,开篇第一句便是“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建议大家转变观念,拥抱时代。
校长的理由是,当前众多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连北大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也在食堂当打饭阿姨。
随后,校长还进一步展开分析,进而发出让家长不要内卷、孩子不要刷题、家长多陪伴孩子等方面的建议。
平心而论,校长能够通过广播面对几千名学生家长公开发表上述意见和建议,我认为实属难得,足见校长的教育理念还是比较超前,能够从一定程度上缓解家长的焦虑心态。
不过,对于校长关于“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的分析,我不敢苟同。
我认为,当前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并不能否定“读书可以改变命运”的事实,找不到工作并不能印证“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
我还是一如既往地相信读书一定能改变命运。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理由:
第一,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并不代表实际就业情况,很多已经实现就业的有可能未纳入就业数据,导致社会上认为大学毕业即失业。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讲,就业率只是一个数字而已,在不核实真实性的情况之下,可以是80%,也可以是100%,具体是多少,实际上没有准确的数字。
然而,社会上不少人群,尤其是一些家长容易被其他信息所误导,认为大学生就业很不理想,毕业之后找不到工作。
有时候是由于媒体夸大其词造成的误解,有时候是来源于道听途说的信息。
其实,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是以某个时间节点为准,而就业情况却是在不停变动之中,虽然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之时未找到工作,但是毕业当年年底或者次年年初,基本上都实现了就业。
这个过程有一个滞后性,而且容易出现信息差的错误幻觉。
就如我们现在都说经济不景气,都不敢消费,但事实上各种高档餐厅以及各种高档消费场所照样人满为患。
因此,就业率差的表象不能代表什么,只能算作是一个数字而已,更不能佐证读书不一定能改变命运的论断。
第二,找不到工作只能说明所学专业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或者毕业生能力与工作不相匹配,而不能否定读书的作用,毕竟无论是正处于中坚力量的60后、70后还是80后,大家都是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只不过有先后差异而已。
大家都知道,当前专业细分越来越细,各种新专业层出不穷,这反映出市场需求在发生改变。
由于专业的原因,毕业生暂时找不到工作很正常,但只要具备相应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愿意改变自我,愿意从基层做起,总会赢得职场的成功。
从整体上来讲,绝大部分人大学所学专业与今后所从事的工作都没有直接关联,但为什么大家能够胜任这份工作,无非是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的前提是你有这个学习能力,而读书就是具备这种学习能力的基础。
假如你不上大学,不读书,如何获得这个学习能力?如何步入职场?
显然,读书依然是改变命运的重要出路。
第三,退一万步讲,即使读书无法与改变命运直接挂钩,但终究有一天你读书所付出和积累的能力会改变命运。
诚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高学历已经成为普遍现象,无论是谁幻想读完大学就改变命运已经不太可能。
但是,我相信,只要秉持不断学习的心态,不断向上,终究有一天会实现改变命运的梦想。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
来源:少林正骨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