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想拥有、却不敢成为的伴侣,非ta莫属——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7 20:50 3

摘要:最近我最好的一位女性朋友要结婚了。这段恋爱她谈了整整七年,而我也跟着吃了整整七年甜甜的狗粮。

最近我最好的一位女性朋友要结婚了。这段恋爱她谈了整整七年,而我也跟着吃了整整七年甜甜的狗粮。

有一句话是说,要爱一个具体的人。而我却常常在她与伴侣的交流中看到: 爱一个人是具体的。

当作为一个大 i 人,有一次她见了对方的好朋友,但聚会之后很担心自己表现得不够好时:

当她拿到了工作晋升的机会,但也意味着 ta 们要异地两年时:

我想,或许正是因为这些相处里的细枝末节,让她愿意坚定地步入婚姻的殿堂。而如果用一个词去形容她的另一半,最贴切的应该就是——引导型伴侣

在社交媒体上,引导型伴侣既是许多人向往的理想型,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说,引导型是对利他主义者的剥削,追求这种关系模式就是对付出一方的不公。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真正的引导型伴侣到底是怎样的~

拥有引导型伴侣

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严格意义上讲,引导型伴侣并不是心理学里的某种特定的伴侣类型。

结合大家的讨论,引导型伴侣大致指的是,那些在亲密关系里能够给另一半提供足够的支持、鼓励和建议,积极引领对方成长的伴侣。

具体来看,当你的另一半是一个引导型伴侣,你会收获以下几种体验——

你所有的情绪,都可以安全、放松地向 ta 敞开

引导性伴侣的内在仿佛有着一个强大的情绪容器,能够接住你的复杂和脆弱。你会发现,在 ta 身边,自己的情绪被理解、被慢慢地安放。

比如当你因为高强度的工作熬了好几天大夜,回到家连话都不想说的时候,ta 可能不会责怪你不交流,也不急着给出安慰,只是静静地陪着你,告诉你「累了就好好休息,不想说话没关系,你想要聊聊的时候我都在」。

引导型伴侣往往有着较强的涵容(contain)的能力,ta 不会否定、回避或放大你的情绪,而是用开放、接纳的态度去面对它。

图片来源:《老友记》

你经常因为 ta 的尊重,更加明确和坚定自己的边界

在引导型伴侣身边,你不仅能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接纳,还会体验到一种稳固的安全感。

依恋理论认为,健康的依恋关系是养育者为孩子打造一个安全基地,孩子可以离开安全基地去大胆地探索外面的世界,也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随时返回[1]。

在成年后的亲密关系中,好的伴侣就充当了安全基地的角色。你可以为自己负责,坚定地做出自己的选择,同时也可以放心地向对方袒露脆弱,不抗拒对方提供的帮助。

在这个过程里,引导型伴侣不会强迫着你应该怎么做,相反 ta 会鼓励你去探索自己的边界。比如当对方向你发出一场饭局邀约,但同时对方也充分尊重你的选择,明确你有拒绝的权利和自由。

你能感受到,自己的积极成长都与 ta 有关

自我拓展理论(self-expansion)认为,亲密关系的重要功能之一在于帮助个体扩展自我——通过将伴侣的资源、经验和视角纳入自己的自我概念中,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自我完善[2]。

如果你的另一半是引导型伴侣,你会更清晰地发现自己在这段关系里得以成长。比如:

培养了新的兴趣爱好:对方喜欢运动,你在 ta 的影响下也开始规律运动。

看待问题的方式更加成熟:ta 会站在新的视角帮你分析问题,让你有了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变得更加自信和坚定:ta 鼓励你去争取工作机会,陪你模拟面试,让你积累起更多经验和底气。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长出新的经验,也会发展出新的自我。

被这样好的爱包围着的时候,也会提升我们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让我们更爱自己。

图片来源:《苦尽柑来遇见你》

更重要的是,这段关系带给你的滋养,并不会因为关系的结束而停止。你从对方身上汲取的力量,会内化成为你内在世界的一部分。

没错,真正的引导性伴侣,是引导我们学会如何好好地关爱自己。

这种引导正是

让我们反复坠入爱河的良药

在长期亲密关系里,倦怠感常常是难以避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另一半的了解程度日益加深,互动模式趋于固定,激情和新鲜感可能就会逐渐消退。

但如果有一方是引导型伴侣,你们的关系会更有活力,即便是在长期稳定的关系中,也可以维持热恋的感觉。

你们的关系会因为自我成长涌现更多的新鲜感

我们在前文提到,引导型伴侣能给关系带来更多自我拓展的空间。当我们能通过关系获得新的视角、能力和经验时,这种自我成长不仅会让我们自身感觉更好,也会激活我们对另一半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一项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发现,当参与者在恋爱初期和伴侣相处时,大脑中尾状核(caudate nucleus)的区域会显著激活。尾状核是大脑奖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们的欲望、积极情绪密切相关。

研究同时也发现,在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中,只要伴侣能够持续带来自我拓展的体验,大脑的奖励系统就会被持续激活,进而分泌更多的多巴胺,让人产生强烈的愉悦感[3]。

换句话说,当关系能够激发我们成长时,也会增强双方的情感连接,即便身处长期关系里,也能让人反复坠入爱河。

图片来源:《老友记》

你甚至还会体验到更高质量的性生活

如果另一半是引导型伴侣,你们可能也不太会面临性欲消退的困境。

2022年的一项研究就指出,当伴侣之间存在更多的自我扩展体验时,性欲水平会显著提升,性生活的满意程度也会更高[4]。

不得不感叹,引导型伴侣在关系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家对引导型伴侣会有一些争议呢?

单向的付出和牺牲

是对引导型伴侣的最大误解

在社交媒体上对此普遍担心的是,处在亲密关系里的引导型伴侣,往往是那个引导、成全对方的角色,这是在美化一种隐性的付出逻辑,更是对引导型伴侣的不公。

但真正的引导型伴侣,并不等同于单向的付出和牺牲。

好的关系是平等、互惠的,这种互惠并不是双方的每一次付出都要对等交换,而是在这个过程中彼此都能在情感上得到一些滋养。

引导型伴侣是在关系里做出了利他行为的那个人,表面上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或者资源,但同时 ta 也收获了一些对 ta 来说更有价值的回报,可能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对方的认可。

在支持对方的过程中,ta 也会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被增强,而非被剥夺。

图片来源:小红书

不论是引导型伴侣,还是被引导的一方,对于身处在亲密关系之中的人来说,付出和牺牲都是必要的。一项研究把人们在亲密关系中做出的牺牲,按不同的动机分成了两类[5]——

进取型动机(approach motive):自己的牺牲是为了增进彼此的关系或是共同的利益。

回避型动机(avoid motive):牺牲只是为了避免冲突,避免被对方责备。

研究人员发现,个体在做出回避型动机的牺牲时,会体验到更多负面的情绪,反而使感情有更多冲突。但进取型动机的牺牲则不同,会使情侣互相之间更感激对方,关系的满意度也更高,感情的持续时间也更长。

从这个角度说,愿意先去付出的引导型伴侣,更加拥有爱人的能力。就如同《小王子》里的那句,「是你花费在玫瑰身上的时间,才会使得玫瑰如此重要。」

此外很多人会误以为,引导意味着放下自己、成全对方,仿佛一个引导型伴侣必须压抑自己的需求,牺牲自己的利益。

一个能够推动对方的成长的引导型伴侣,首先 ta 自身就会拥有相对稳固的自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图片来源:《遇见你之前》

如果一个人是失去自我的,在亲密关系里很容易会滑向两种极端——要么是控制、要么是讨好。而不论是以上的哪种情况,本质上都不是引导,无法让对方获得切实的成长。

换句话说,一个真正的引导型伴侣,会拥有着更加强烈的主体性。

真正健康的关系是

让引导的角色流动起来

看到这里,如果你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位引导型伴侣,意味着你收获了一份难得的幸运。

如果你自己本身就符合文中提到的引导型伴侣的特质,那就放心地接受我们的夸夸,你真的是一位很好的爱人。

为了让这种相互成就的关系走得更长久,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小 tips :

如果你是关系中的「引导型伴侣」:

1.明确付出的边界

一味的付出并不是一件好事,过度付出不仅会产生自我损耗的负面感受,也会给关系里的另一方造成情感上的负担。

因此,引导型伴侣需要学会健康地付出。健康的付出需要符合以下3点,你可以依此对照自己的行为——

付出的动机是基于爱、关怀和共同成长

付出能让你收获效能感而不会让你感到耗竭

把对方视作独立的个体,允许对方拒绝你提供的帮助

2.定期检视自己和关系的状态

好的关系是能让双方都感受到滋养的。

如果你发觉自己在关系里的付出大于索取的时候,可以找个机会和对方好好聊聊,沟通感受的同时大胆向对方提出自己的需求。

图片来源:《绝命毒师》

如果你拥有一个「引导型伴侣」:

1.在平常多做一些对方会喜欢的小事

如果你的伴侣在关系里给予了很多支持和成长的空间,请务必珍视和回馈 ta 们的付出。

婚姻治疗师 Stuart 提出了互惠强化(Reciprocal Reinforcement),即通过增加双方之间的奖励行为来改善婚姻关系[6]。

这些奖励行为未必有多惊天动地,重要的是能让对方感觉到你有在认真地回馈,以及确保这些行为是具体、可操作的。比如:每天早上给对方一个拥抱、每周一起去散一次步。

图片来源:《狼少年》

2.在某些领域尝试去做引导的那个人

对于习惯被引导的一方来说,你也可以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给伴侣提供支持,让引导的角色在关系里流动起来。

比如你很擅长调节情绪,可以在对方被负面情绪侵袭的时候安抚对方,并分享自己的小方法。再比如你擅长做计划,可以帮伴侣做旅行规划。

一段健康可持续的关系,应该是双方成为彼此的引导型伴侣。

最后,分享一句话:

love lies not in luring gazes, but in souls magnetized toward shared horizons.

爱不是我吸引你凝视我的双眼,而是不约而同地朝同一个方向眺望。

希望我们被爱意环绕的时候,都能生长出更加丰盈的自己。

今日互动

你有遇到过引导型伴侣吗?

References:

[1]Bowlby, J., & Holmes, J. (2012). A secure base. Routledge.

[2]Aron, A., & Aron, E. N. (1997). Self-expansion motivation and including other in the self.

[3]Acevedo, B. P., Aron, A., Fisher, H. E., & Brown, L. L. (2012). Neural correlates of long-term intense romantic love. Social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neuroscience, 7(2), 145-159.

[5]Impett, E.A., Gable, S.L., & Peplau, L.A. (2005). Giving up and givingi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daily sacrifice 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9(3), 327-344.

[6]Wieman, R. J., Shoulders, D. I., & Farr, J. A. H. (1974). Reciprocal reinforcement in marital therapy. Journal of Behavior Therapy and Experimental Psychiatry, 5(3-4), 291-295.

本文关键词:引导型伴侣、自我拓展

欢迎大家在 KY 账号内搜索你需要的科普,如果没提到,也可以在文章下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作者 / 鱼仔

天气好极了,钱几乎没有。

来源:KnowYourself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