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网络上不时出现一些混淆视听的言论,宣称 “中华文明来源于西方苏美尔文明”,并煞有介事地列举所谓 “证据”。这些说法看似 “有鼻子有眼”,实则是对历史的歪曲与对文明的亵渎。透过事实与逻辑的双重审视,我们不难揭开其荒谬本质。
近年来,网络上不时出现一些混淆视听的言论,宣称 “中华文明来源于西方苏美尔文明”,并煞有介事地列举所谓 “证据”。这些说法看似 “有鼻子有眼”,实则是对历史的歪曲与对文明的亵渎。透过事实与逻辑的双重审视,我们不难揭开其荒谬本质。
这场闹剧的导火索,是一张在推特上流传的 “苏美尔铜像” 照片。某些人宣称 “中国至今没几人能做出如此精致的铜像”,并以此为 “铁证” 断言文明需由西方传入。然而,这张所谓 “考古文物” 很快被揭穿 —— 它不过是国外 3D 建模师为游戏设计的角色模型。用虚拟产物冒充历史实证,这种移花接木的手段,暴露出谣言制造者对历史的极端轻慢。
谣言声称 “5000 年前苏美尔人制作铜像时,中国人仍处于石器时代”。但事实是,中国古蜀文明在约 5000 年前已孕育出精美绝伦的玉器(如三星堆玉璋),红山文化(距今 6500 年)的玉龙、玉猪龙等器物,其工艺复杂度与艺术水准至今令人惊叹。同期苏美尔的雕塑(如现存于卢浮宫的《乌尔军旗》浮雕)虽具特色,但与中国同期文明相比并无技术代差,所谓 “文明代差论” 纯属主观臆断。
更荒诞的是,部分谣言宣称 “商代贵族是白人”,甚至将中国人对白皙肤色的审美归因于 “对白人贵族的崇拜”。这种基于 19 世纪种族主义的过时论调,早已被现代考古学证伪:殷墟人骨研究表明,商代居民的体质特征属于蒙古人种东亚类型;而 “肤白为美” 的审美源于儒家 “君子如玉” 的文化隐喻,与种族毫无关联。
谣言将中国青铜技术、马拉战车、甲骨文统统归为 “苏美尔传入”,其逻辑漏洞百出。中国青铜文明具有独立发展脉络:距今 4000 年的二里头遗址已出土青铜礼器,其范铸法工艺与苏美尔失蜡法截然不同;甲骨文的构形系统(如象形、指事、会意)与楔形文字差异显著,且贾湖遗址(距今 9000 年)出土的龟甲刻符,比苏美尔最早文字早千年以上,堪称世界文字起源的重要见证。
当我们将视野投向更广阔的时空,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与自主性更加清晰:
贾湖骨笛(距今 9000 年):用丹顶鹤翅骨制成,七孔形制具备完整音阶,经测音可演奏现代乐曲,是世界最早的吹奏乐器之一。
良渚古城(距今 5300 年):拥有水利系统、祭坛、玉礼器等复杂文明要素,展现出高度发达的社会组织能力。
甲骨文与金文:自成体系的文字系统,记载了从商周到秦汉的历史脉络,至今仍为中华民族所使用,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未曾中断的文字体系。
西方某些学者曾长期以 “二重证据法” 贬低中华文明起源,但随着石峁、陶寺、良渚等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国 5000 多年文明史已得到多重实证。所谓 “文明西来说”,本质是西方中心论的残余,试图通过否定文明自主性来瓦解文化自信。
来源:每天历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