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谁能想得到,昔日令中国游客拼命抢购的泰国榴莲,现在居然变成了果农的心头病!
泰国大量水果腐烂,因为摊上的中文,中国游客:还是自己留着吧。
谁能想得到,昔日令中国游客拼命抢购的泰国榴莲,现在居然变成了果农的心头病!
摊子上堆得像小山似的榴莲、山竹、芒果,在这炎热的天气下散发出一种让人揪心的酸臭味,苍蝇绕着转。
果农们蹲在一旁抽着烟,低声念叨着“怎么搞的,中国游客都不来了?”
这事全都是摊贩们亲自贴的那句标语惹的祸:“请勿触摸水果,按了就得买!”
“中文标语”的魔性进化
这事得追溯到泰国那些年,水果摊子可真是风头无量啊
自从中国游客踏足泰国,水果摊老板们天天乐得合不拢嘴!
在曼谷的夜市,榴莲摊旁挤满了拿着人民币的中国游客。
摊主们拼命学中文,甚至喊出“甜过初恋”“包熟包甜”的直白情话,想把“随便买”三个字纹在额头上。
当时在泰国的水果摊,是一座“中文标语博物馆”:有“榴莲杀手”(讽刺价格贵得离谱)到“山竹小姐”(夸得简直天花乱坠),每一句都让人觉得特别上心。
你说,泰国的榴莲,六成全靠中国游客了,就连那边的农业小官员都摆明了:“中国人一咳嗽,泰国果农就感冒。”
谁能想到,这波“中文热”居然成了反弹琵琶的导火线呢?
2019年,某位来自中国的游客在清迈的水果摊前,看见一个亮瞎眼的中文告示,上面写着:“请勿按压榴莲,按了必须买!”
他当时就傻眼了,在咱中国,挑水果捏捏拍拍是老祖宗教的本事,结果现在被泰国人用他们的语言当面警告。
一开始,泰国的小摊贩们可能只是想要“有礼貌地卖点水果”。
说实话,榴莲一被捏得坑坑洼洼的,真是没啥人想买,而我们中国游客的“捏捏手法”就是水果界的绝世武功!
可是尴尬的是,这些标语全是用中文写的,还透着一股“威胁”的劲。
某个摊子上贴着那么一条新标准的告示:“碰一碰,赔你100泰铢,别闹了!”
更有甚者,干脆写上“专门为中国游客开的坑”,就像在喊:“这烂摊子专坑你们!”
中国的游客火冒三丈了!
有个人在那儿嘀咕:“写汉字行吧,写得这么难听,是把我们当傻子吗?”
有人开始翻老底了:“泰国人一边在我们这捞金,一边觉得我们声音大,现在连捏个水果都要管!”
网络上“泰国水果别囤了”的话题热得烫手,网友们齐齐跟风:“按了就得买?那我多看两眼是不是得娶回家?”
可笑的是,这些口号反而搞成了“逆势销售的神器”。
有个主播在视频里打趣说:“之前去泰国是为了享受榴莲无碍,现在是想试试榴莲大忌,摸一摸真会被拉去买单吗?”
评论区全是“求生秘籍”,有人喊:“戴上手套来摸!”用瞪眼皮压价!“请个泰国朋友来当我护体小金刚!”
从“水果天堂”到“烂果地狱”
抵制一上马,效果就飞起来!
泰国农田那边儿的数据一出,果摊儿的水果销量掉了30%。
仓库里的榴莲都快长出小毛毛来了,果农们无奈只好开直播教大家怎么做“榴莲泡面”和“山竹炖鸡”自救。
曼谷的一个夜市摊贩扁嘴诉苦:“以前一天能卖掉500公斤的榴莲,现在勉强连50公斤都都卖不出去!”
有的摊主试图用“汉语招牌升级版”来扭转局势,比如说“点一下打八折”和“中国美女免费试吃”,可惜已经没救了。
魔幻的是,这场“水果战争”竟炸出一批“理中客”网友。
有人替泰国喊冤:“人家写中文真是为了你们好,你们不领情还那么脆弱,真是没见过世面!”
有些人把那个“水果西施”的旧事翻出来说事了。
这位因长得漂亮而火的泰国网红,现在竟然搞出“不买果汁不许照相”的规矩。
评论区里一下子分成了两拨:一拨骂她“忘本”,另一拨支持“做生意光明正大”。
最牛的是“咱们国内的平替党”。他们嚷嚷着:“啥呀,去泰国干嘛?”
西双版纳的榴莲只要三元一个,芒市的大金塔比曼谷的还要亮得多!
所以,泰国的水果摊搞得一出悲剧,结果成了中国文旅的喜剧。
淄博的烧烤、哈尔滨的冰雕,还有云南的“小泰国”,全都在抢这波热闹啊!
当“中文服务”变成“中文警告”
这场闹腾的背后,其实就是泰国旅游行业里一小撮人那种“既要又要”的纠结心态。
他们就喜欢中国游客的银子,偏偏对中国人买东西的习惯一脸懵;中文说得挺溜,却把文化的根给抛到脑后了。
有位网友调侃说:“泰国朋友觉得中文是发财秘籍,结果写出来变成了避免踩雷手册!”
更离谱的是,这场“水果大战”居然成了有些游客的躲雷秘籍!
泰国的小摊贩嘴里喊着求中国游客来捧场,手上却举着条写着“精准出击”的标语,真是搞笑。
怪不得有些游客嘲笑道:“泰国人这是把‘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玩明白了。”
幸亏这些游客脑子还算灵光,泰国的华人媒体早在4月23号就已经爆料,泰国的旅游业正遭遇“中式游客”危机。
中国人外出旅游遇到的尴尬,真不是光在泰国才有,连某个国货游戏在韩国搞活动时,现场都贴了一堆中文指示牌。
听到这个消息,4月8号那天国内不少官方媒体直接忍不住吐槽了。
结语
实际上,泰国水果摊前的中文招牌,在小贩们领悟到“怎样才有钱赚”后,就偷偷变了味。
有的人直接来句“轻拿轻放,感谢配合!”。
有的人附上一个笑脸,还有的干脆用拼音叮嘱说“Bu Yao Mo!”(不要摸!),生怕咱们中国的小伙伴听不懂泰语,还担心中文写出来太简单明白。
这裂开了的缝,再想要补上可真是比登天还难啊!
一个游客在他的游记里说:“看见别碰的牌子,我立马想到了国内菜市场那些大妈的名言,‘你不摸不捏,买回去坏了可别怪我啊!’”
他最后啥也没拿,扔下一句:“你们的水果,还是自己当宝贝藏着吧!”
来源:金融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