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大局,是全党全国的大事。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加大对口援疆工作力度,完善对口援疆工作机制,共同把新疆的工作做好。”
北京法院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将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奋斗的事业持续发力、久久为功,通过接力跑的方式,源源不断为新疆法院提供人才智力支持。
2025年3月底,北京法院新一批柔性援疆的审判专家、业务骨干奔赴新疆,将在新疆法院开展中短期的业务指导,更好助力受援法院提升队伍能力素质,促进审判理念、管理机制提质升级。
图为援疆干警在飞机上拍到白雪皑皑的天山山脉。
图为援疆干警拍摄的和田地区漫天黄沙。
初入新疆
大家对新疆印象如何?
朱海宏
市高院行政庭三级高级法官
图为朱海宏同志(左一)调研指导行政再审案件的立案工作。
2025年北京的春日是这样的短暂,3月15日停暖,3月22日的最高温度就已经飙升到27度,而且连续三天的温度都突破了25度。26日是我出发到新疆乌鲁木齐市中院工作的日子,所以2025年北京的春天与我而言就是短短的三五日。
3月底的北京北风呼啸、阳光灿烂,一缕红日早早地跃出东方,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早早起床再次检查援疆的行囊,没有什么不舍,满心都是期待。出发,今天是我援疆出发的日子,也是我这一生中最重要的日子之一,从此我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援疆干部。
人的一生总是在无数的未知中度过,我曾经千百次地想新疆是多么美好的地方呀,那里有美丽的草原牧场、高山冰川、戈壁沙漠,还有热情好客的各族同胞,我向往在那里工作生活。今天就是我在未知中寻找到答案的一天,今天是我开启援疆工作一年的第一天。兴奋,兴奋,无比的兴奋。
在孩子的护送中,在“加油老妈”声中,我登上前往乌鲁木齐市的飞机。
乌鲁木齐的大到暴雪已经下了25号整整一天,26号上午也是中雪转小雪。当我们一路颠簸超过预定飞行时长一个半小时后,终于降落在乌鲁木齐市地窝堡机场。飞行跑道边上的积雪,还在告诉我新疆的冬天并未远去。春天在哪里,我热切地期待着。
“您好,北京法院援疆的同志吧?欢迎,欢迎,一路辛苦了,我是新疆高院的同志,我受新疆高院院党组的委托特意来迎接北京法院援疆的同志。北京法院的同志们到了,乌鲁木齐的雪都停了呢!”新疆的同志小跑着绕过围栏捂住了我们的手。
“您好,您好,我是北京法院援疆的同志,谢谢新疆高院同志最热烈的欢迎,是您给我们带来了新疆最温暖的春天。”握手,紧紧的握手,真诚的拥抱,欢迎,最热烈的欢迎。新疆同志们最贴心的迎接,使我们一行人在雪后的乌鲁木齐感到了无比的温暖。春天,这不就是新疆的春天吗?!
一路走来,在春与冬之间转换再转化,但不论怎样转化这都是开始,不,这是开启,从26号起我将开启为建设边疆贡献力量的新征程。我寄语援疆工作的自己:“扎根,一年时间虽然短暂,但必扎根边疆,必不负北京高院院党组的重托,踏实工作,勇毅作为,做好北京法院与新疆法院的连心桥。我即代表首都法院,我当不愧于首都法院法官的称谓。”
王志栋
一中院民二庭一级法官助理
图为王志栋同志(右二)前往乌鲁木齐市新市区安宁渠镇河西村“暖心调解室”实地走访,向司法所所长、村委会负责人了解新市区法院牵头设立的多元解纷工作站的工作具体开展情况,并就纠纷前端化解与诉讼立案衔接、人民调解员培训、激励机制落实等提出意见建议。
2025年3月26日,北京晴。北京法院援疆队伍一行六人从大兴机场出发,踏上了援疆征程。一路西行,跨越黄河,飞临天山。当飞机穿越云层,机翼掠过天山的皑皑雪顶,乌鲁木齐的阳光透过舷窗洒在脸上,那一刻,真切感受到这片土地与祖国心脏的紧密相连。
新疆法院的同事们早已在天山机场的寒风中等候。握手时的温度、问候里的热忱,让长途奔波的疲惫化作暖流,让初来乍到的忐忑烟消云散。这份跨越三千公里的温暖,让我真切感受到组织的关怀已经落地生根。安顿过后,新疆法院的同事们与我们援疆队伍进行了座谈交流。通过两地法院领导对司法援疆工作的解读和介绍,我更加深刻认识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治疆方略的深刻内涵。
作为北京法院援疆队伍的一员,不仅肩负着业务支援的重担,更要做好法治精神的传递。北京高院党组要求我们“支援一个人,就要留下一支队伍”,“带着使命、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开展业务指导”。临行前,一中院领导嘱托:“援疆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既要做好两地交流的‘桥梁’,也要做个虚心向学的‘学生’,把北京法院的经验和创新机制带过去,更要把新疆法院的好作风以及开展民族工作的好做法学回来。”
《老兵歌》有一句歌词:“青年当有志,立志在四方。祖国需要处,皆是我家乡。”作为新时代的法院人,何其有幸能够在新疆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期,投身援疆事业,将个人理想融入边疆发展的壮阔征程。
跨越山河而来,是向使命而行。我们接过的不仅是北京援疆同事手中的接力棒,更是党中央对边疆法治建设的期望。夜色渐深,窗外的乌鲁木齐灯火璀璨。“为筑梦而去,盼圆梦而归。”我们即将奔赴各自的岗位,为“依法治疆”提供首善智慧。愿成为一粒坚韧的种子,在援疆的土地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公平正义的信仰深植群众心中,让法治中国的阳光永远照耀天山南北。
李天博
海淀区法院综合审判庭二级法官
图为李天博同志(左一)与同事就融资租赁合同司法解释条文理解讨论研究。
3月26日,清晨的大兴机场笼罩在朦胧的晨光中,我与五位志同道合的援疆战友初次会面,为期一年的光荣旅程就此开启。
飞行途中,强烈的气流让机身不断颠簸,五个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被皑皑白雪覆盖的天山机场。此时北京城应是柳絮纷飞的时节,而乌鲁木齐却以一场春雪相迎。自治区高院同志接机,随后带领我们前往位于水磨沟区的乌鲁木齐中院参观座谈。这个被当地人亲切称为“水区”的地方,与海淀区有着深厚的渊源。
尽管乌鲁木齐的春天姗姗来迟,但我们的工作刻不容缓。去年年底至今,已有数名法官调动,我所任职的审判庭案件压力突出。庭长迅速为我安排了办公室,办公室里有两位同志,一位来自河南的助理和一位来自巴音郭楞州的维吾尔族书记员。适逢月末结案高峰,全庭上下都在争分夺秒,我也抓紧投入其中,做好案件指导工作。
“新疆广阔天地大有可为,要把对口支援工作一线作为培养锻炼自身的有效平台,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北京高院党组领导的寄语犹在耳畔。来自天南海北的青年才俊,怀揣着共同理想汇聚于此,用实干精神诠释着“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在这宝贵的一年里,我将以满腔热忱和全情投入,为新疆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肖华林
朝阳区法院亚运村法庭副庭长
图为肖华林同志(右三)参加法官会议,进行案件讲评和疑难复杂案件研讨。
作为北京法院此次援疆干警的一员,在北京高院党组的统一部署下,我怀揣着组织的交付、领导的嘱托和同事们的信任,跨越八千里的山河,从北京出发,一路向西、向南,终于踏上了新疆墨玉这片广袤的大地。震撼、敬畏,使命、责任,奉献、挑战,“雪月风沙”般的热情,让我援疆的第一天思绪万千。
震撼与敬畏的感动
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缘,雪山、戈壁、沙漠、绿洲,共同织就了一幅南疆地区壮美的画卷,让人无不震撼,心潮澎湃。听着当地同志们热情洋溢讲述着巡回审判、帐篷开庭、双语调解的审判故事,他们言语中流露出的坚韧与包容,眼神里传递出的坚强与自信,深深感染着我。脑海中那副“马背上的法庭”的形象立马浮现出来。这种法治与情怀交融,不畏艰难与困苦,将司法服务送至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担当与干劲,让我肃然起敬,在心底默默为他们点赞。
使命与责任的重塑
走进墨玉县法院的大楼,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写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展板。墨玉县是一个有着维吾尔族、回族、哈萨克族、汉族等21个民族聚集地区,是新疆自治区人口大县,民族交融、文化多元。在这里,司法工作不仅要维护公平正义,更要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刚到办公室不久,民二庭的一位法官就过来与我交流,询问了一些关于“保险合同纠纷”方面的问题。在这个案件中交错着当地“助农贷款”与“商业保险合同”的关联问题。看似简单的法律问题,法官更多想到的是如何既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又很好地与当地助农民族政策衔接,寻得法律上的正确与政策的有效落实。我翻开卷宗详细了解案件情况,指导承办法官梳理当事人意见和证据材料,与承办法官共同讨论法律规定和审理思路。怎样更好地传播审判新理念,发挥“传帮带”作用,责任重大,任重道远。
奉献与挑战的感知
墨玉县法院员额法官30余人,全院年收案量10000件左右,人案矛盾同样十分突出。晚上十点多,办公室的同事打来电话询问我生活居住情况。我问道:“这么晚了,您还没有下班吗?”“我手头上还有工作没有做完,今天要完成。”肉孜节放假期间,我推开民一庭同事的办公室门,他正在翻阅着卷宗,敲击键盘的声音显得那么清脆和跃动。
下午,执行局的同志带着我一起到他之前担任第一书记的驻村点走访慰问。他担任了三年的驻村书记,刚刚调回法院,现在还联系着一户困难群众进行帮扶,指导农业生产、文化学习、生活帮扶。驻村点现在还有三位法院干警在担任驻村工作职务。他们年轻帅气,透过他们介绍当地情况、自己的工作,让我看到了他们的坚毅、乐观和豁达。“我们村委会和个人去年还被评上了五好村委、先进个人。”他们是那么自豪和荣光。
雪白与金黄般的热情
进入新疆境内,天山上还覆盖着厚厚的白雪,银装素裹。刚下飞机,天空就飘起了漂亮的雪花。“瑞雪兆丰年,本来已经停了,看到你们来了,又迫不及待地要再一次为你们跳起萨玛舞。”看着漫舞的雪花,感受着当地同志的热情,这已不是冬天,确实也不再是冬天,这明明不就是春天的序舞吗?
越过天山,跨越盆地。和田又以更加不一样的热情,展现着她的美丽与古老。这几天天气变化,天空中弥漫着沙尘。“黄沙补钙,纯天然、无污染,十分难得,过两天再想补可就补不上了。”当地同志风趣地介绍道。热腾腾手抓饭、刚出炉的馕饼、浓郁的奶茶,瞬间打消了初来的拘谨。
天山上生长着美丽的雪莲,大漠中扎根有顽强的胡杨。此次到新疆墨玉工作,不仅是人才智力的支援,更是精神的补钙、党性的锤炼。如何将自己的司法经验与边疆的实际情况结合,既彰显司法服务的刚性,又体现司法服务的民族情怀,我知道,真正的淬炼已经开始。
刘威
房山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副庭长
图为刘威同志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到和田市古江巴格乡特根拉中学开展普法宣传活动。
3月26日上午,同事和爱人陪同我前往大兴机场为我送行。三月末的北京已经是花红柳绿,京港澳高速两侧的柳树早已万条垂下绿丝绦。离别前的时光飞快逝去,终于到了不得不分别的时间和地点,在登机安检口处我与送行的同事和爱人合影留念后,怀着对亲人、挚友的不舍,同时也带着亲人、挚友的祝福,我踏上了援疆之路。
在经历了5个多小时的飞行后,我们乘坐的航班降落在了乌鲁木齐的地窝堡机场,从舷窗向外看去,跑道边上还残留着厚厚的积雪。待大家都取到行李后,一出机场便迎来了新疆高院的同志。虽然当地零下的气温让人略感寒意,但是新疆高院同志的热情让我们整个身心都暖和了。
在新疆高院组织的援疆工作交流座谈会上,新疆高院领导多次表达希望我们到新疆后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今后有什么困难一定要及时提出来,并希望我们把新疆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利用一年的时间积极履职,建立常态化的援助机制,为新疆发展多做点事。座谈会结束后,乌鲁木齐中院的同志带领我们参观了工作环境,介绍了法院的文化建设、诉讼服务建设情况。对于我而言,这次来新疆既要发挥专长做好业务指导,也要积极融入,努力学习,是个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岁月如白驹过隙,唯有只争朝夕、奋力拼搏,才能不负两地法院领导的期盼,不负青春,不负韶华。
3月27日,我们继续乘机从乌鲁木齐前往和田。乌鲁木齐上方的天空是晴朗的,在经过短暂的飞行后,飞机便来到了延绵的天山山脉上空,一望无际的群山上,皑皑白雪与山峰叠影应接不暇涌入眼帘,祖国最壮美的山川就在眼前。经历了2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飞机降落在了和田昆冈机场。舷窗外是土黄色的,灰蒙蒙的一片。从地图上看,春雪初融的乌鲁木齐和黄沙漫天的和田之间是高耸的天山山脉和广袤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祖国疆域的辽阔让人激动而又自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人惊叹而又敬畏。和田地区北邻昆仑山脉,南邻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昆仑山脉的积雪融水在大漠边缘孕育出来的一片绿洲。南北两大自然天堑也造成了和田地区与外界通行的困难,遥想古人为了探索和建立丝绸之路付出了何等艰辛。
和田地区有许多英雄的故事,在和田县有一条公路被命名为“问勇路”,是为了纪念中印边界冲突斗争中牺牲的四位烈士。曾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18岁战士陈祥榕在对印斗争中不幸牺牲,他的母亲来到儿子生前所在连队问道:“我只想知道我的儿子在战斗中勇不勇敢?”连长回答:“陈祥榕勇冠三军!”“问勇路”由此而来。和田地区承载了太多的英雄精神与民族记忆,有幸来到和田参加援疆工作,这既是一份政治责任,也是一次锻炼的机会。在今后一年中,我一定会主动担当作为,发挥好房山法院与受援法院交流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和田市地区司法事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韩思思
平谷区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法官
图为韩思思同志(右一)参加专业法官会议,运用北京先进审判经验与审判理论,深度剖析案件中的复杂法律关系和争议焦点,针对证据采信、法律适用等审判工作中的难题提出建设性思路。
乌鲁木齐的雪粒尚在机翼上凝结,和田机场的沙暴已裹挟着西北的粗粝扑面而来。汽车穿过40分钟的沙雾,洛浦县法院的办公大楼在混沌的天幕下巍然屹立——这方戈壁上的法治堡垒,将是我未来三百多日夜的战场。
将行李安顿好,我便第一时间到洛浦法院报到,书记和院长将洛浦法院的大致情况作了详细介绍,并带我参观了洛浦法院。午后,随党组班子为困难群众采买节前慰问品,党组书记执意将最重的米面扛在肩头,黄沙灌进领口也浑不在意:“群众等不起,法官的脚力就是司法的温度。”
踏入宿舍的那一刻,我惊喜地发现,床铺、桌椅、各类家电应有尽有。洛浦法院对北京法院援疆干警的关怀细致入微,让我倍感温暖。窗外沙丘如巨兽起伏,我在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以“胡杨精神”夯实法治根基,以“首善标准”架设援建桥梁。
风沙仍在敲打窗棂,胸前的法徽却比朝阳更灼亮。此身既赴昆仑,便要做一粒深嵌南疆法治土壤的铆钉——北京审判智慧与洛浦司法实践的每一次共振,都将是献给这片热土的庄严判词。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京法人,皆以实干为傲
北京法院干警将继续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完整准确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将边疆大地作为磨砺意志品格、锻炼能力才干的广阔舞台,以实干为笔,以情怀为墨,奋力书写新时代北京法院支援新疆的绚丽华章。
来源:京法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