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落在石磨上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7 06:56 2

摘要:程砚舟从副驾驶钻出来的模样,像极了秋棠在镇长家电视里见过的费翔。真丝衬衫被山风吹得鼓胀,腰间BP机随着步伐闪烁绿光。他身后跟着穿套裙的女秘书,高跟鞋陷进泥地里,惹得看热闹的孩子们嗤嗤发笑。

1993年谷雨刚过,青石村来了三辆贴着“粤B”牌照的丰田面包车。白秋棠蹲在溪边捶打豆腐布时,听见村口小卖部的王婶扯着嗓子喊:“快看!港商来收山货哩!”

程砚舟从副驾驶钻出来的模样,像极了秋棠在镇长家电视里见过的费翔。真丝衬衫被山风吹得鼓胀,腰间BP机随着步伐闪烁绿光。他身后跟着穿套裙的女秘书,高跟鞋陷进泥地里,惹得看热闹的孩子们嗤嗤发笑。

“老乡,听说你们村的白水豆腐能托在荷叶上不散?”程砚舟的塑料普通话混着蝉鸣,惊飞了槐树上打盹的麻雀。秋棠抱着木盆往家走,蓝布鞋踩碎满地树影,忽听身后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阿妹!”那人追上来时带着薄荷烟的味道,“你头上沾了豆渣。”秋棠下意识摸发髻,却见他变戏法似的摊开掌心——片槐花瓣静静躺在纹路里。

后来程砚舟天天来豆腐坊报到。他倚着门框看秋棠推磨,腕上的金表与粗陶碗碰撞出清脆声响。“石磨转速不够,”他捡起根树枝在地上演算,“改用电动机,产能能翻五倍。”秋棠不应声,只把磨柄转得更急,磨盘发出老牛般的闷哼。

七月流火,程砚舟把全村人召集到晒谷场。投影仪在幕布上投出“岭南食品集团”的烫金字样,穿西装的助理给每户发了印着邓小平南巡讲话的传单。“我们要把秦岭豆腐做成高端品牌,”他举起真空包装的样品,“每斤收购价两块五!”

人群炸开了锅。老会计扒拉着算盘珠:“供销社才给八毛!”秋棠看见阿爹混在人群里,驼背被夕阳拉得老长。程砚舟的目光穿过攒动的人头,朝她晃了晃手中青花瓷碗——正是她家盛豆腐脑的那只。

那晚豆腐坊的油灯亮到后半夜。程砚舟带来的不锈钢设备在月光下泛着冷光,秋棠摸着冰凉的金属外壳,听见他说:“香港人现在时兴吃养生豆腐,你这手艺值钱得很。”他突然握住她沾满豆渣的手,指腹划过虎口的老茧:“但得改良。”

秋棠抽回手的动作太急,碰翻了案上的卤水坛子。浓稠的汁液在地面蜿蜒,像条吐信的蛇。“改良?”她抓起磨盘边的桃木模具,底部“白记”二字已模糊不清,“我太爷爷用这模子时,香港还是渔村呢!”

程砚舟的笑声惊醒了梁上的燕子。他变魔术似的从公文包掏出盒包装精美的豆腐:“日本进口的,保质期三个月。”秋棠戳了戳弹性十足的豆腐块,突然想起去年县领导视察时,食堂用她家的豆腐竟糊了锅。

中秋夜,程砚舟拎着广式月饼闯进豆腐坊。秋棠正按古法晒酱豆腐,竹匾里的豆腐块沐着月光,像排列整齐的银元宝。“尝尝莲蓉蛋黄馅的。”他掰开月饼递过来,金黄的馅料流到她指尖。秋棠缩回手,却在袖子上蹭到黏腻

白老汉的丧事办得冷清。出殡那日,程砚舟的黑色奥迪陷在村口泥泞里,车轮卷起的雪粒子扑簌簌打在秋棠麻衣上。她跪在坟前烧最后一张黄纸,火光里浮出阿爹临终时攥着石磨碎片的模样——那年暴雨冲垮的不只是豆腐坊。

腊月的风卷着冰碴往骨头缝里钻。秋棠蹲在废墟里扒拉出半截桃木模具时,程砚舟的意大利皮鞋踩碎了瓦砾下的冻土。“县里特批了无息贷款。”他递来的文件被风刮得哗啦响,“新厂房能解决三十个就业岗。”

秋棠的指甲缝里嵌着青苔,那是从石磨裂缝里生生抠出来的。三天前镇供销社主任来吊唁,顺嘴提起程砚舟公司正在收购村集体用地。“机械化是好事,”主任吐着烟圈,“就像当年包产到户,阵痛免不了。”

后半夜雪下疯了,程砚舟摸到豆腐坊临时搭的窝棚时,秋棠正用体温焐着盐卤罐子。柴油发电机突突的响动里,她忽然开口:“你知道点卤为什么要看北斗星?”不等他回答,自顾自说下去:“我娘生我那晚难产,爹在七星灶前跪了一宿,北斗第七颗星亮起来的时辰,卤水正好凝成琥珀色。”

程砚舟的鳄鱼皮手套僵在半空。窝棚外传来野狗啃食供品的响动,他突然扯开领带,抓起案板上的砍刀冲向老槐树。碗口粗的树枝应声而断时,秋棠看见他眼里有和暴雨夜相似的光。

那截槐木在土灶里烧了整夜。秋棠守着咕嘟冒泡的豆浆锅,看程砚舟用瑞士军刀削了根桃木搅棍。“跟我走吧,”他第无数次重复这句话,火光在侧脸跳动,“广州有实验室,能分析出卤水里的微量元素。”

第一缕晨光穿透窝棚缝隙时,豆腐锅凝出完美的豆花。秋棠舀起一勺递过去,程砚舟烫得直呵气,却听她说:“实验室测得出钙镁离子浓度,测不出北斗星什么时候亮。”

开工的挖掘机碾过坟头草那天,秋棠把祖传配方缝进棉袄夹层。程砚舟在村委办公室签用地协议时,钢笔尖戳破三张纸。王婶抱着哭闹的孙子来讨说法:“厂子占了菜地,往后吃啥?”女秘书笑眯眯递上补偿协议,按红手印的印泥像凝固的血。

秋棠最后一次推石磨是在惊蛰凌晨。电动机器在隔壁轰鸣,她摸着刻有光绪年号的磨盘,忽然想起程砚舟说香港酒楼要用她的豆腐雕龙凤。豆汁流到第七圈时,车间传来爆炸声——新型灭菌罐压力超标,掀翻了半个屋顶。

程砚舟躺在救护车里时,手里还攥着半块桃木模具。秋棠追着车跑过新修的柏油路,听见他含糊地喊:“配方…保险箱…”血滴在西装前襟,像极了当年暴雨夜落在她手背的温热。

香港回归那日,青石村通了有线电视。秋棠在“东方之珠”的旋律里,给游客演示石磨豆浆。穿耐克鞋的男孩嚷嚷:“太慢啦!超市豆腐扫码就能买!”

程砚舟再回来时坐着轮椅。机械化豆腐厂三年前就倒闭了,生产线当废铁卖给了温州商人。他指着山腰锈迹斑斑的h自嘲:“这玩意儿现在最适合养蘑菇。”

秋棠往他茶缸里添水时,瞥见他无名指上的戒痕。当年女秘书卷款跑路的新闻登过省报头版,配图是程砚舟在法院门口摔碎的陶瓷奖杯——某年度乡镇企业创新奖。

“尝尝新做的霉豆腐。”秋棠掀开老陶缸,菌丝在晨光里银闪闪的。程砚舟舀了半勺送进嘴,突然呛出泪来:“还是这么咸。”两人就笑,笑着笑着望见后山坟茔上荒草离离。

村里最后留守的老人开始把棺材本投进传销。王婶拉着秋棠听保健课,荧光幕上的专家正鼓吹“石墨烯豆腐延年益寿”。秋棠摸着兜里旅游局刚发的非遗证书,想起当年程砚舟说要把她手艺申请专利。

1998年发大水,央视在播抗洪救灾,秋棠在屋顶看见程砚舟划着澡盆过来。他怀里抱着当年抢救出来的半块石磨,裂缝里塞着泛黄的《邓小平文选》。“下游开发区淹了,”他笑得像捡回玩具的孩子,“他们建的豆腐厂在水里泡发了。”

重建后的青石村挂着“传统工艺示范村”的牌匾。秋棠教女工们用抖音直播石磨豆腐,年轻人在评论区刷“治愈解压”。程砚舟的假肢踩过青石板,忽然说:“其实当年实验室数据早证明,老手艺豆腐的蛋白质含量更高。”

清明上坟时,秋棠看见阿爹碑前放着盒广州酒家的速食豆腐羹。程砚舟在轮椅上打盹,她悄悄往供盘里添了勺新鲜豆花。山风掠过新栽的茶树,带来远处高速公路的轰鸣。

程砚舟走得很安静。葬礼那日,秋棠把他葬在白老汉坟旁,陪葬品是修复好的桃木模具。墓碑上没刻名字,只描着石磨的纹路。

拆迁队进村那天,秋棠正给石磨裂缝补金漆。戴安全帽的包工头举着规划图:“这儿要建影视城,您这老物件正好当布景。”她没抬头,铜勺在卤水里划出漩涡:“劳驾把这话带给二十年前的程老板。”

最后离村那晚,秋棠摸着石磨背面新刻的小字——程砚舟轮椅上的刻刀作品。月光淌过“2001年4月5日”,像道永不愈合的伤口。远处打桩机的节奏。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