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交政治骗子是指党员干部出于不正当利益考虑,主动与虚构身份、伪造背景的“政治骗子”建立联系,试图通过其所谓“人脉资源”或“特殊关系”谋取私利的行为。
结交政治骗子是指党员干部出于不正当利益考虑,主动与虚构身份、伪造背景的“政治骗子”建立联系,试图通过其所谓“人脉资源”或“特殊关系”谋取私利的行为。
政治骗子通常通过以下手段伪装身份。如,虚构特殊背景:冒充领导干部亲属、朋友、秘书、智囊等关系,伪造与领导的合影、通话记录等材料;编造虚假能力:谎称能提供“提拔重用”“摆平案件”等政治资源,或传播所谓“内部消息”“政治谣言”;利益诱导手段:以经济利益、社会地位为诱饵,吸引党员干部上钩。
一些党员干部主动结交政治骗子,主要是为了谋求职务晋升或岗位调整(如跑官要官);也有的是试图通过“关系网”逃避组织审查或干预案件;还有的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或捞取政治资本。结交之后,他们会利用政治骗子插手人事安排、工程项目,接受虚假承诺并为其提供财物或利益输送。
结交政治骗子可定性为投机钻营,可能面临严重警告至开除党籍处分;充当政治骗子的,若参与伪造身份、骗取信任并谋利,将从重处理。
该行为反映部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权力观扭曲,试图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取利益,不仅助长政治骗子的生存土壤,更破坏政治生态和组织纪律。如:
1. 朱扎案:基层干部“买官”被骗35万元
四川省巴塘县水利局原局长朱扎因急于晋升,轻信两名自称“省领导亲属”的骗子,先后支付35万元“活动经费”用于“疏通关系”。
骗术拆解:骗子伪造省级机关文件、领导批示截图,并谎称可将其调任州级部门。
后果:朱扎不仅未获提拔,反因违反政治纪律被开除党籍、公职。
2. 于某案:局长迷信“中央领导亲戚”
某市某局原党组书记于某为谋求升迁,主动结交自称“中央领导亲戚”的高某,并送上50万元“举荐费”。
骗局细节:高某通过背诵领导简历、虚构北京会面场景骗取信任,最终被证实为无业游民。
教训:于某因违反《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五十五条被撤销党内职务。
3. 祁麟、胡剑案:省级高官沦为“政治掮客”
云南省纪委监委2024年查处祁麟、胡剑、黄红蕾等政治骗子,三人长期冒充“省委智囊团成员”,以“调整干部名单”为诱饵收取贿赂:
操作模式:伪造省委组织部内部文件,向多名厅级干部兜售“提拔指标”;
牵连范围:导致6名厅级干部、12名处级干部涉案,造成恶劣政治影响。
4. 李茂荣案:副市长迷信“智囊”20年
江西省上饶市原副市长李茂荣与自称“领导身边智囊”的李某交往20年,为其在工程项目、干部选拔中谋利。
荒诞真相:李某仅有中专学历,却通过编造“内部会议记录”持续行骗;
结局:李茂荣被“双开”,其输送的利益涉及金额超2亿元。
5. 韩勇案:省部级高官的政治投机
全国政协原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韩勇为进入中央核心圈层,长期向冒充“中办工作人员”的骗子提供机密信息,并收受企业贿赂为其铺路。
代价:韩勇被指“严重破坏政治生态”,成为首个因结交政治骗子被开除党籍的省部级官员。
在查处的案件中,基层干部结交政治骗子占比65%,迷信“上层人脉”突破晋升瓶颈;省管干部占30%,企图通过“政治资源”扩大影响力。
2024年以来,全国查处结交政治骗子案件同比上升42%,县级以下占比超七成;新修订党纪明确“党员充当政治骗子从重处理”,已有89名党员干部因双重身份被严惩。
来源:一米馋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