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中国证监会联合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多部门紧急发布《关于依法打击网络直播荐股违法犯罪活动的联合公告》,首次公开披露七类直播间“带票老师”的典型特征。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第四季度,全国因直播间荐股诈骗导致的投资者损失已超37亿元,涉及受害者逾
一、直播间荐股黑幕:从“财富导师”到“股市屠夫”的惊天骗局
2025年4月,中国证监会联合公安部、国家网信办等多部门紧急发布《关于依法打击网络直播荐股违法犯罪活动的联合公告》,首次公开披露七类直播间“带票老师”的典型特征。据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第四季度,全国因直播间荐股诈骗导致的投资者损失已超37亿元,涉及受害者逾1.2万人,其中单案最高涉案金额达2.1亿元。
二、七类“带票老师”黑名单:精准画像揭示杀猪盘套路
1. “免费诊股”陷阱型
以“免费诊断持仓股”为诱饵,通过直播间的“技术指标分析”制造焦虑,诱导投资者加入“内部群”。例如,2024年浙江宁波的梁先生被“老师”以“回馈用户”为由拉入炒股群,在“小额试水”获利后,最终被诱导至虚假平台充值30余万元,直至无法提现才惊觉被骗。
2. “内幕消息”操纵型
3. “连板牛股”造神型
通过伪造交割单、P图制作虚假收益曲线,打造“股神”人设。例如,某直播间“老师”曾连续一周预测涨停板,吸引数千人跟投,实则通过“左手倒右手”的虚假交易制造盘面异动,待散户接盘后迅速砸盘出货。
4. “跨市场套利”诱导型
以“A股打新+港股配售+虚拟货币挖矿”组合话术,诱导投资者将资金转移至境外平台。2024年上海警方破获一起跨境荐股诈骗案,犯罪团伙在菲律宾设立直播间,通过“老师”喊单诱导投资者买入港股亏损股,涉案金额超15亿元。
5. “公益荐股”伪善型
打着“扶贫助农”“慈善理财”旗号,将荐股与公益项目捆绑。例如,某直播间宣称“每笔交易捐赠1%给贫困山区”,实则将资金转入个人账户,此类骗局在三四线城市中老年群体中高发。
6. “AI智能荐股”科技型
利用AI换脸、语音克隆技术伪造专家形象,甚至开发“智能投顾”App。2024年北京警方破获一起案件,犯罪团伙通过AI生成数百个“分析师”虚拟形象,在200余个直播间同步直播,涉案金额达8.3亿元。
7. “杀猪盘”终极形态——大宗交易诱杀型
以“承接大宗减持”“市值管理”为名,诱导投资者高位接盘。例如,某直播间“老师”以“帮助大股东减持”为由,组织散户在特定时间集中买入某小市值股票,导致股价日内暴跌47%,超2000名投资者被套。
三、监管雷霆出击:立体化追责体系初现锋芒
1. 刑事打击“零容忍”
2024年,证监会向公安机关移送涉嫌操纵市场、非法荐股案件116件,同比增长210%。其中,某私募基金实际控制人通过直播间诱导投资者接盘,非法获利数千万元,被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 行政处罚“全链条”
对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网络平台实施“一案三查”。例如,在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中,证监会不仅对公司处以1.4亿元罚款,还对为其出具虚假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暂停证券业务6个月,对直播平台处以1.2亿元罚没款。
3. 民事赔偿“追到底”
推动建立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2024年投资者通过该机制获赔金额达23亿元。在“泽达易盛案”中,1.2万名投资者通过集体诉讼获赔13.6亿元,创下A股民事赔偿纪录。
四、投资者自救指南:三招识破“带票老师”伪装
1. 查资质
登录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输入“老师”姓名或执业编号,验证其是否具备证券投资咨询资格。
2. 看平台
警惕境外注册、IP地址频繁变动的直播间,正规荐股需通过持牌机构的官方App或合规第三方平台进行。
3. 守底线
写在最后:监管与投资者共筑防火墙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周小舟指出,2025年将重点推进“清朗直播·护市行动”,对直播间荐股实施“AI监测+人工复核”双轨制,对违规账号实行“永久封禁+信用惩戒”。
在这场资本市场的“扫黑风暴”中,唯有监管利剑与投资者理性形成合力,方能斩断“杀猪盘”的黑色链条。
来源:小韭菜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