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军一千多名开国将帅中,如果论能征善战,相信很多人都能罗列出一大堆名将,确实,将星璀璨的开国将帅中,从不乏卓越的军事指挥者,很多名将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战例,论战场指挥能力,自然名将辈出,那么,这些名将中,都有谁具备“单骑冲敌阵”的实力呢?
在我军一千多名开国将帅中,如果论能征善战,相信很多人都能罗列出一大堆名将,确实,将星璀璨的开国将帅中,从不乏卓越的军事指挥者,很多名将都有属于自己的经典战例,论战场指挥能力,自然名将辈出,那么,这些名将中,都有谁具备“单骑冲敌阵”的实力呢?
对比坐镇指挥,“单骑冲敌阵”更加凸显出个人勇猛,历史上,在冷兵器时代,论“单骑冲敌阵”,项羽、关羽、冉闵、李存孝、杨大眼、杨再兴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史料上都有记载,到了近现代,随着枪支大炮的广泛使用,孤身闯敌阵这样的壮举并不像古代那样有时候能直接改变战局,但是,在鼓舞士气、震慑敌胆方面依旧效果显著。
在部分史料或口述材料中记载,以下这几位开国将帅,在各自军旅生涯中,都曾有过“单骑冲敌阵”的事迹:
贺炳炎:孤胆英雄。
有记载说,贺炳炎16岁从军后,初战就挥舞菜刀孤身冲入敌阵,左砍右杀,连毙数人,令敌军畏惧不前,引起了贺龙的注意,从此贺龙专心培养,终成贺龙麾下得力战将。
敌人对湘鄂西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期间,一股敌军冲击贺龙总部,当时只有军校学员在旁,危急时刻,贺龙命令学员加入战斗,正在受训的贺炳炎拿起一把大刀就冲进敌阵,一连砍倒几个敌人,夺枪杀敌,一气呵成,在他的气势下,其他学员也加入战斗,遂克敌。
1935年,后坪战斗,迟迟打不开局面,两个突击队始终被敌军炮火压制,胶着状态下,贺龙一声命令“贺炳炎上!”,贺炳炎受伤后依然冲锋,竟只身突击成功,此战后,贺炳炎被誉为“孤胆英雄”。
徐海东:老虎下山。
早期的徐海东擅长拼大刀,是鄂豫皖苏区的一员猛将,每临战事,必亲自挥舞大刀冲进敌群,所向披靡,犹如猛虎下山,因此被人称为“徐老虎”。
查AB团期间,徐海东被羁押,敌军来犯,徐海东来不及换军装,说服看管自己的战士,只身穿着大裤衩挥舞大刀上阵杀敌,敌军无不胆寒,纷纷避让。
1931年,徐海东时任陈赓师长麾下团长,依旧不顾自身安危,喜欢孤身闯敌阵,为此常被陈赓批评,时陈赓麾下还有另一位猛将——许世友,闲暇时刻,爱看热闹的陈赓就撺掇徐海东和许世友比拼下武力,据说,徐海东曾让少林出身的许世友都甘拜下风。
许世友:敢死队长。
少林出身的许世友,凭借一身硬功夫,从一名普通战士逐渐成长为红四方面军主力军长、骑兵司令。
据统计,在鄂豫皖苏区和川陕苏区,许世友曾七次参加敢死队,承担突击任务,并担任敢死队长,亲自挥刀与敌军拼杀,所到之处,敌军非死即伤,纷纷败退,战士们士气受到鼓舞,往往因此克敌制胜。
贺龙:双刀传奇。
贺龙元帅虽不像以上三位有着亲自挥舞大刀冲敌阵的记载,但是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事迹人尽皆知,为了救朋友,贺龙仅带十几个人,凭着手中的菜刀勇闯县衙,无人敢挡,成功救出朋友。
南昌起义失利后,贺龙辗转回到家乡继续拉部队,在他的威名震慑下,那些反动乡绅不但不敢举报,反而热情接待并提供物资;毛泽东在动员大会上,就曾拿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的事迹来鼓舞士气。
孙继先:硬汉勇士。
1934年10月,长征开始,时任红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营长的孙继先,多次承担重要任务,湘江之战,孙继先不顾生死,率先冲进敌阵,凭借手中大刀,连砍十几个敌军,气势如虹,自己却未受伤。
大渡河畔,孙继先挑选十七名勇士,亲自带队,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孙继先灵活地躲避过敌军的枪炮,到达对岸,亲自砍杀敌军,成功夺得阵地,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过河。
其实,除了上述几位开国将帅,带队夜袭阳明堡的陈锡联、以“铁砂掌”功夫闻名的钱钧等将领,也都有着类似“单骑冲敌阵”的传说,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身先士卒”永远是鼓舞士气的一大军人精神,正是因为无数先辈的舍生忘死,勇往直前,才有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来源:喝酱油耍酒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