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青海行】一颗牛肉丸 饱含团结情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8 11:44 2

摘要:4月21日,记者走进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乡村振兴产业园的马夫子青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随着绞肉机飞速旋转,新鲜牛肉瞬间被绞成细腻的肉糜;成型机正有节奏地吞吐,一颗颗浑圆紧实的牦牛肉丸子不断“跃”出生产线。

4月21日,记者走进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乡村振兴产业园的马夫子青海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随着绞肉机飞速旋转,新鲜牛肉瞬间被绞成细腻的肉糜;成型机正有节奏地吞吐,一颗颗浑圆紧实的牦牛肉丸子不断“跃”出生产线。

在氤氲热气中,数名工人身着白色工装、头戴防尘帽,有人手持量杯精准调配馅料,有人目不转睛盯着成型机的运行,还有人熟练地将冷却后的肉丸分拣包装。在这里,默契的配合早已成为常态,团结和谐的情谊融入每一道生产工序,转化为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我们的日产量稳定在4吨。”公司总经理马乙四夫站在生产线旁,目光随着成型的牦牛肉丸移动,“从绞肉、馅料调配,再到自动化成型,以及后续的急速锁鲜冷冻、分拣包装,每一道工序都环环相扣。正是大家在各个环节无缝衔接的协作,精心把控品质,才让牦牛丸子成为了舌尖上的独特高原风味。”

出生于青海化隆的回族创业者马乙四夫,早年扎根西安投身餐饮行业,又奔赴郑州开拓牦牛骨汤拉面事业,后来逐步在山东、哈尔滨等地开设拉面汤料、火锅底料加工厂,构建起覆盖多品类的完整供应链体系。

作为从高原走出的创业者,马乙四夫始终心系家乡发展,并将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促进民族团结融入事业追求。

他深知,在黄南这片多民族聚居的热土上,深耕牦牛产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点,更是促进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提升农牧民收入,既能推动地方经济繁荣,也能助力民族地区特色产业升级,让各族群众在产业发展中携手共进,共享发展成果。

基于这样的认知,马乙四夫敏锐捕捉到黄南地区牦牛资源的独特优势:当地牦牛生长于高海拔生态环境,肉质紧实营养丰富,为深加工提供了优质原料。将牦牛肉加工成肉丸,既能深度挖掘黄南特色资源潜力,还能丰富现有产品线,与拉面汤料、火锅底料业务形成协同效应,构建起更具竞争力的餐饮供应链体系。

“我虽是化隆人,但黄南早已是我的第二故乡。”马乙四夫感慨。多年来,他的产业在黄南蓬勃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在政策扶持、资源协调上的全方位助力,他的内心充满对党和政府的深情感恩。

马乙四夫回忆入驻产业园的经历,满是感激:“从员工生活保障到生产基础建设,政府的规划细致入微。不仅建起了设施齐全的员工公寓楼,还高标准配套冷库、仓储中心,更将天然气供应、污水处理系统等关键设施铺设到位。这样优质的营商环境,为企业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企业刚成立时,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迫在眉睫。黄南州、尖扎县工业商务和信息化局靠前服务,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原本繁琐的审批流程在2到3个月内就顺利完成,让生产线得以迅速启动建设,这种高效服务让我倍感振奋。”马乙四夫记忆犹新。

马乙四夫说,尖扎县推行的“先投后补”政策更是雪中送炭,“我前期投入400多万元用于生产建设,政府按照比例给予82万元补贴,极大缓解了资金压力。更令人感动的是,在政策落实过程中,汉族、藏族干部通力合作,从政策解读到资金拨付,全程提供‘一站式’服务,让我们感受到高效服务的同时,更体会到民族团结带来的温暖与力量。”

“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是马乙四夫最坚定的信念。在产业发展的每一步,他都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民族企业的深切关怀,并将这份感恩之情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目前,他的企业已带动14人就业,其中有怀揣梦想的大学生,也有身残志坚的奋斗者。马乙四夫并未止步于此:“目前,我们还创新开发了菠菜、胡萝卜、紫薯牛肉丸,进一步丰富产品品类。同时大力发展电商,通过线上销售平台,借助直播带货、电商促销等渠道,拓宽销路,让牦牛肉丸走进千家万户,带动更多乡亲增收。”

一颗颗牦牛肉丸,不仅承载着高原特色美食的独特魅力,更诠释着“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团结力量。马乙四夫和他的员工,正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和谐团结的精神,为企业的发展、为家乡的繁荣贡献着力量。

来源:青海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