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月初一是“忌日”,记得:1不供、2不出、3不动、4要吃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8 12:06 2

摘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在古人看来,日月星辰的律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节气乃至四季的跌宕可以用北斗七星的指向来确定、农历月份是根据月相变化总结而得,还有月球引力带来的潮汐潮落,满月之时带来的思乡之情,都体现了古人“观象授时”的核心法则。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在古人看来,日月星辰的律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联系,例如节气乃至四季的跌宕可以用北斗七星的指向来确定、农历月份是根据月相变化总结而得,还有月球引力带来的潮汐潮落,满月之时带来的思乡之情,都体现了古人“观象授时”的核心法则。

今日我们正式进入了农历四月(阳历4月28日),农历四月是“夏三月”的初始阶段,也就是孟夏时节,特别是四月初一这天更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日子,这天不仅是“朝祖日”,同时还是“拜天公”的日子,此外这天还是“朔日”和“成日”,因此这天有一些习俗和忌讳,我们提前了解一下,避免触了霉头。

四月初一“朝祖日”

我们的老祖宗有两大信仰,其一为天象信仰,其二就是祖先信仰。在《中庸》中明确记载 “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说的就是对待已逝的祖先要像对待活人一样恭敬,对待已经不存在的事物要像对待存在的事物一样认真,这就是孝道的传承。

四月初一是“朝祖日”,意思就是祭拜祖先的日子。因为进入农历四月,春播也进入了尾声,夏耕即将开始,为了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古人就会在这天祭拜祖先,民间也称为“四月朝祖”。这天祭拜祖先的方法与清明、寒衣等祭祖节不同,人们会进行“上茶、敬酒、献五谷”等仪式,并将新收的米粮作为祭品,以此表达对祖先“授农之恩”的追思。

四月初一“拜天公”

拜天公是一项传统民俗,主要是祭拜“天公大帝”。拜天公最常见的日子就是正月初九,因为这天是天公的诞辰,其次就是四月初一,这天被视为“天公巡境日”,如果正月初九因故未能祭拜天公,人们就会在四月初一这天借此补祭天公,祈求春耕顺利、夏粮丰收。

祭拜天公的步骤也颇为讲究,例如时间要选择清晨为佳,而且需要在家中正厅设八仙桌,摆放香炉、烛台、供品。祭拜后焚化“大金”“天公金”,象征将祈愿送达天庭。还要注意,祭拜的供品要避免牛肉,因为民间信仰中,天公大帝曾化身牧童,牛有功于人。

四月初一是“朔日”

《说文解字》对“朔日”有着明确的解释:“月一日始苏也”,意思是说每个农历月的第一天就是“朔日”,这天月球会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者近乎成一直线,此时从地球观测,月球的受光面完全背对地球,因此,朔日这天在地球上是看不到月亮的。

朔日是“朔望月”(平均29.53天)的起始点,标志着新一轮月相周期的开始,从古代开始就以朔日为每月之始,在汉代的《太初历》中就有明确规定朔日为初一,自此确立了“朔望月”的历法体系,并且一直沿用至今。在传统文化中,朔日被视为时间循环的起点也是月亮趋于圆满的开始,因此被赋予了蒸蒸日上的美好寓意。

四月初一是“成日”

“成日”是我国择吉文化的一个说法。从古至今,人们遇到一些大事之前都会挑选一个好日子进行,这种“挑日子”的习俗就是我国的择吉文化,例如结婚论嫁、开业迁宅、动土远行等,都会择日而行,图个平安、吉利。我国民间最常用的择吉方法就是“建除十二日”,这是由十二个不同含义的日子组合而成,分别是建日、除日、满日、平日、定日、执日、破日、危日、成日、收日、开日、闭日。

今日四月初一,对应的干支时间为乙巳年、庚辰月、甲子日。根据“建除十二日”择吉推算为“成日”,其中“成”有着成功的意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谨慎言行,想要成功就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内心,遇到困难不气馁,那么事情就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因此,“成日”在古人看来是一个“吉日”。

今日四月初一,这天有很多的讲究和忌讳,因此称为“忌日”。无论多忙,记得:1不供、2不出、3不动、4要吃,都是指的什么呢?赶紧了解一下吧。

今日农历四月初一,不仅是“拜天公”同样也是“朝祖日”,这天不仅要祭拜天公大帝,更要祭拜自己的祖先,祭拜的仪式肯定要注意庄重、肃静,特别是供品的数量,更是要避免弄混,拜天公和祭祖的供品数量是不同的,具体如下:

祭拜祖先的供品要是“双数”。因为自古都有“神三鬼四”的说法,在《礼记·祭法》中对此也有提到:“祭祖以偶,示子孙之绵延也。”在古人看来,双数供品暗合“成双成对”的意象,这是对祖先“双亲并育”的追思,因此祭拜祖先的供品一般会用“四果六斋”,其中四果(柑橘、香蕉、苹果、梨)象征四季平安,六斋(香菇、木耳、金针、花生、红枣、腐竹)寓意六合通泰。

但是,拜天公的供品要是“单数”。《云笈七签》有云:“祭神当用奇数,取其形孤而气聚”,在古人看来,单数为阳,象征天道刚健、创生万物;双数为阴,隐喻地道柔顺、滋养生命。因此,拜天公时使用单数的供品,才能表达对天公的敬仰之情。

今日四月初一是“朔日”,古人都会避免在这天晚上出门,因为在古人看来,朔日是新一月的开始,这天夜晚会“不同寻常”,受月球引力的影响,自然界的阴阳之气会发生一些变化,此时天地交泰,阴气浮生,所以古人都会避免在朔日夜晚出行,以防发生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

这个说法并非无稽之谈,其实是有几分道理的。毕竟在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类似手电、路灯等先进的照明设备,朔日这天又是“新月”的开始,地球上没有月光的照耀,因此古代朔日的夜晚常常漆黑一片,这样的环境下出门确实有很多的隐患,因此古人都尽量避免在此时出门。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夜晚已经不再依靠月光,而是有着路灯、霓虹灯等照明设备,但仍然要避免去一些人烟稀少和没有路灯的地方,这不仅是对自身安全的考究,更是对自身财务的保障。

进入农历四月,也是进入了“夏三月”的孟夏时节,虽说此时天气还不算炎热,但自然界的阳气开始进一步生发,人体也要跟随自然,通过运动的方法让自身阳气加速生发。在《遵生八笺》就有提到:"夏气通于心,动则阳生,静则阴长。"春末夏初,天地阳气就像刚烧开的热水,咕嘟咕嘟往上冒,人体毛孔也跟着舒张排汗。这时候运动就能达到出汗的目的,就像给身体做了场"大扫除",即把冬春攒下的寒湿痰浊顺着毛孔倒出去。

但是要注意,运动要适当,避免过度运动。因为阳气的生发就好比熬粥,火大了糊锅,火小了夹生,唯有文火慢煨才能熬出米油。过度运动就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就像糊锅的粥,导致电解质失衡,出现头晕眼花、心悸恶心等不适。

那么,初夏时期该如何运动呢?古人讲究"三三制",即时间选晨昏,避开正午毒日头,避免因气温过高而出现中暑的情况;强度定七分,微汗即止莫强求,尽量选择适度的运动,例如打太极、慢跑、散步等;补水要小口,每次润喉别牛饮,避免喝水太快太急,不仅容易呛着,还可能因身体无法吸收而出现“水中毒”的情况。

4要吃:要吃苦

这里说的“吃苦”并不是字面意思,而是指要多吃苦味的食物。俗话说“夏日吃苦,胜似进补”,进入四月也算进入了初夏时期,随着阳气的生发,人体的心肝之火就会旺盛,例如出现脾气浮躁、上火长痘、失眠燥热等不适,这时候就要多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像苦瓜、荠菜、蒲公英叶等。

《遵生八笺》有记载:"苦菜性寒,能泻心经之火。"苦味的食物就像是一台“天然空调”,能很好的吹灭心头的燥热,而且苦味入脾经,能"醒脾开胃",让被暑湿困住的脾胃重获生机。

推荐做法【苦瓜酿肉】

食材:苦瓜、马蹄、香菇、蛋清、白胡椒粉、枸杞、葱花

苦瓜切2cm厚段,挖空内瓤;

肉馅调入马蹄碎、香菇丁、蛋清、白胡椒粉,填入苦瓜圈;

平底锅少油煎至两面微焦,加半碗高汤焖煮8分钟;

勾薄芡淋面,撒枸杞与葱花点缀。

总结,今年的四月初一有啥说法?这天不仅是“朝祖日”,同样还是“天公巡境日”、“朔日”以及“成日”,因此这天的讲究和忌讳比较多,提醒大家要记得:1不供、2不出、3不动、4要吃,不妨把“四月初一这天的讲究”分享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这也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别样的关心方法。

来源:生肖运势第一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