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挖掘培养优秀科学传播人才,向省赛选送科普讲解人才,4月23日下午,由华中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生物博物馆、博物馆联合主办的2025年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生物博物馆多功能展厅举行,赛事通过生物博物馆官方视频号同步直播。
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挖掘培养优秀科学传播人才,向省赛选送科普讲解人才,4月23日下午,由华中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生物博物馆、博物馆联合主办的2025年科普讲解大赛决赛在生物博物馆多功能展厅举行,赛事通过生物博物馆官方视频号同步直播。
经过前期初赛选拔,共有10名选手脱颖而出,入围决赛。本次决赛特邀湖北省科普教育联盟副主席、武汉市科协常委姜昊,中国动物园协会科普讲解大赛十佳优秀讲解范例获得者彭少波、校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唐一文、校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黄耿青、校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主任王怡文共同担任评委。
比赛在黄耿青的致辞中拉开帷幕。黄耿青强调科普工作在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他表示:“比赛是锤炼,更是成长的阶梯”,向10位经过层层选拔的选手表示祝贺并寄予深切厚望。
在主持人介绍完赛事规则后,10位选手同台竞技,依次开始了限时4分钟的科普讲解。讲解选题覆盖民生热点与科技前沿,既聚焦肥胖防控、转基因食品安全、微生物发酵、治沙防沙等公众关切的日常议题,又涵盖手语智能翻译系统、恒温恒湿控制系统、“蜂机协同”技术、蛋白质结构解析等前沿科研领域。选手们通过创新性演示、可视化数据等方式,将复杂的科学原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语言。
五位评委从科学内涵、逻辑架构、创意呈现、姿态表达等多维度进行专业点评。赛事评委姜昊在总结点评中指出,优秀的表达沟通能力是青年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他赞赏选手们的表现既有严谨的逻辑推演,又有生动的情感共鸣,展现出当代青年人的科学素养和精神风采。在选题方面,他强调选题对科普的重要影响,指出优质的选题既承载科学知识的实用价值,又具备趣味化表达的可能,是打通专业壁垒与公众认知的关键桥梁。经过专家指导,选手们在选题策略、呈现技巧等多方面均收获了专业性与建设性的宝贵意见。
经过激烈角逐,杨佩情、谭洪艳两名选手摘得比赛一等奖桂冠,俞婷、陶佳奕、陈雨晗三名选手获得比赛二等奖,周一凡、张子涵、张千慧、陈彦希、陈星孜获得比赛三等奖,另有15名选手获评比赛优秀奖。
活动最后,所有评委嘉宾和参赛选手以及工作人员合影留念,2025年华中师范大学科普讲解大赛正式落幕。本届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全校近百名学子报名参赛,最终一等奖获奖选手将代表学校参加省市级科普讲解大赛。未来,生物博物馆将持续打造科普育人平台,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培育兼具科学素养与传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通讯员:徐晨阳 周权
来源:湖北画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