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新经销」统计的31家零售上市企业中,仅10家实现营收增长,13家利润增长,分化格局进一步凸显。全球化企业凭借全渠道布局逆势突围,而依赖传统模式的企业则在成本高企与消费疲软中艰难挣扎。
作者丨赵胜男
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7895亿元,比上年增长3.5%,但这一数字背后却难掩行业的深层裂变。
传统零售业态持续承压,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新兴模式冲击加剧,一场关于生存与转型的战役悄然打响。
据「新经销」统计的31家零售上市企业中,仅10家实现营收增长,13家利润增长,分化格局进一步凸显。全球化企业凭借全渠道布局逆势突围,而依赖传统模式的企业则在成本高企与消费疲软中艰难挣扎。
从沃尔玛全球电商销售额突破300亿美元,到名创优品海外营收占比近40%;从苏宁易购扣非净利润亏损超10亿元,到国美零售营收同比骤降26.76%——财报数据的冰火两重天,折射出零售行业剧变期的残酷真相。
电商渗透率攀升、即时消费需求爆发、低价折扣业态崛起,正在重塑消费者行为与行业竞争逻辑。
综合零售
1. 沃尔玛:全年营收6481亿美元,同比增长6.0%
沃尔玛2024财年业绩表现出色。全年营收6481亿美元,同比增长6.0%。营业利润270亿美元,同比增长32.2%,归属母公司净利润155.11亿美元,同比增长32.8%。
各业务板块均有增长,美国销售额4418亿美元,同比增长5.6%;国际净销售额1117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山姆会员店(美国)销售额86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全球电子商务净销售额高达300亿美元,同比增长23%。
同时,中国市场表现亮眼,净销售额约179亿美元,电商渗透率达48%,山姆会员店和电商业务持续增长。整体来看,沃尔玛在2024财年持续全面增长。
2. 苏宁易购:营收567.91亿元,净利6.12亿元,同比增长114.93%
苏宁易购2024年财报显示,全年营收567.91亿元,同比下降9.32%,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12亿元,同比增长114.93%,自2020年以来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三新”战略的实施初有成效,以旧换新订单增长150%,推动门店模型优化升级,可比门店销售收入及坪效分别同比增长2.8%、1.17%,四季度表现尤为强劲。同时,全渠道JSAV专供商品销售占比达22.6%,商品销售结构优化带动毛利率提升。
然而,公司扣非净利润仍亏损10.25亿元,且资产负债率高达90.63%,流动负债高于流动资产408.59亿元,存在逾期未支付款项和借款合同违约等问题。
3. 百联股份:净利润同比增长292.73%
百联股份2024年财报显示,其营收与利润呈现不同态势。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75亿元 ,同比下降9.32%,业务增长面临压力,各核心业务板块发展遇阻。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5.67亿元,同比增长292.73%,不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11亿元,同比下降42.88%。这主要是因为发行华安百联消费REIT取得投资收益,使得净利润大增,但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实际上在减弱。
从经营情况来看,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5.88%,较上年下降0.66个百分点。分业态来看,百货业务收入下降31.93%,购物中心收入增长17.60%,奥特莱斯业务收入基本持平,而标准超市和便利店业务收入分别下降4.72%和10.34%。
公司通过优化供应链、推进资产证券化等措施提升运营效率,但整体经营仍面临一定挑战。
4. 重庆百货:营收下滑,利润微增
重庆百货2024年年报显示,其营收有所下滑,但利润实现微增,整体经营表现有喜有忧。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1.39亿元 ,同比下降9.75%,主要是百货、汽贸业态受行业下行影响,市场竞争加剧致使经营承压。不过,净利润为13.15亿元,同比增长0.53%,基本每股收益为3.00元 ,且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8.76%。
这得益于公司持续推进转型,如聚焦商品力改善、推进供应链变革、加快自营改造等,使得毛利率同比上升0.88个百分点,费用总额下降,成本控制成效显著。同时,投资参股的马上消费利润增长,公司从中获得的投资收益同比增长15.10%,也对盈利增长起到促进作用。
5. 名创优品:总营收创年度收入新高
名创优品2024年财报数据显示,整体经营态势良好。据新浪财经消息,其全年总营收达1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8%,创年度收入新高。海外营收达66.74亿元,同比增长41.9%,占总收入近40% 。毛利率为44.9%,较去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
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下,经调整净利润27.2亿元,同比增长15.4%,经调整净利率16.0%,经调整每股摊薄收益同比增长16.0%至8.68元。
从各季度表现来看,虽四季度营收同比下降10.04%,净利润同比下降7.88%,但前三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均保持增长,如2024三季报显示营收6.31亿美元,同比增长20.61%,净利润8953.56万美元,同比增长5.92%。
6. 国美零售: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76%
国美零售2024年的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6.76%,毛利率大幅下降11.28个百分点,净利润亏损进一步扩大。
家电零售行业,受到线上电商的持续冲击,线下门店的经营压力增大。此外,行业内的竞争加剧,消费者对价格和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国美零售的业务发展带来了较大压力。
国美零售在2024年加快了业务转型的步伐,重点推进轻资产模式,减少对重资产的依赖。公司通过加盟模式拓展业务,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覆盖范围。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如汽车体验馆等,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
小结:
2024年,零售行业延续线上线下融合加速、新兴业态崛起、消费结构升级等发展趋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万亿元,同比增长3.5%,消费市场整体呈现复苏态势。
百货零售行业的经营依旧不容乐观,《2024—2025年中国百货零售业发展报告》,在2024年抽取了部分企业样本,显示73%的样本企业销售额同比下滑,72%的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传统百货零售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呈现下降态势。
「新经销」统计的表格数据中,全球化的企业表现普遍优于未破圈的企业。
沃尔玛凭借其全球布局和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全面增长。名创优品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全球化布局,营收创新高,海外业务增长强劲,新兴业态的崛起和全球化拓展是零售行业的一大趋势。
苏宁易购和重庆百货的营收均有所下滑,但通过优化门店模型、推进供应链变革等措施实现了利润增长。百联股份净利润大幅增长主要依赖非经常性损益,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减弱,这是传统零售企业普遍面临的挑战。国美零售虽因线上电商冲击和行业竞争加剧,业绩承压,但也通过轻资产模式转型寻求突破。
超市
1. 联华:旗下各业态营收均有所下滑
联华2024年营业额约197.1亿元,同比下降9.7%,各业态均有下滑,大型综合超市业态下降约14.9%,超级市场业态下降约4.7%,便利店业态下降约9.7%。
联华超市2024年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将显著减少至约人民币3.4亿元至人民币3.8亿元,相较于2023年同期经审计归属于公司股东净亏损人民币7.91亿元有明显改善。
主要得益于:一是2024年联华超市不再确认一家联营公司的应占亏损,该联营公司权益已减计至零元;二是联华超市基于整体战略规划调整,逐步关闭部分长期亏损门店,缩减亏损业务规模,降低营业支出,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减少亏损。
2. 红旗连锁:连续第三年实现营收规模超百亿元
红旗连锁公司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01.23亿元,连续第三年实现营收规模超百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21亿元。
2024年,公司持续加强与社交电商平台的合作,公司的抖音直播在报告期内常态化、高频次运营,实现了超10亿元的销售额;同时,公司通过线下核销的方式引流至线下门店,沉淀私域流量激发复购率,促成消费者的常态化购买习惯。此外,公司积极对接主流消费场景,成为全国首个支付宝“碰一碰”会员数字化合作伙伴,付款流程进一步简化、用户体验显著提升。
为精准满足消费者的即时需求,保障民生服务,推动便利消费,2024年,红旗连锁在便利店功能日益丰富的情况下,陆续引入咖啡、餐食、生鲜等品类进入公司门店,满足消费者在不同时段的多元化的即时需求;同时,利用品牌优势,持续开发扩容“红旗优选”系列产品,打造更具质价比的商品,增强消费者黏性。
3. 新华百货:营收达61.16 亿元,净利润达1.35 亿元
新华百货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1.16亿元,同比增长0.84%,主要得益于国补政策带动电器业态及物流公司外拓业务增长。净利润1.35 亿元,同比微降0.87%;扣非净利润1.03亿元,同比下降12.81%,核心业务盈利能力面临压力。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47亿元,同比下降8.78%,销售回款能力有所减弱。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2.57亿元,同比增长46.53%,投资策略有所调整。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6.40亿元,同比下降42.22%,偿债力度加大。
4. 新华都:营收同比增长30.18%,净利同比增长29.61%
新华都2024年公司业务规模再创新高,实现营业总收入36.76亿元,同比增长30.18%;归母净利润2.6亿元,同比增长29.61%;扣非净利润2.35亿元,同比增长16.87%。
新华都在产品研发方面舍得投入,战略合作方面勇于尝试。
产品研发及营销服务方面,新华都2024年全年的研发投入为1035.32万元,同比增长44.3%。新华都通过与泸州老窖、五粮液、茅台等品牌合作开发定制酒品,实现全渠道线上销售,有效提升盈利能力。同时,公司加大培育"酒连酒""聚酒"等自有线上酒类品牌,着力构建第二增长曲线。
战略合作方面,新华都与行业头部品牌以及京东、天猫、抖音、快手、拼多多、微信、唯品会等国内主要电商平台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具有较强的市场影响力。公司还通过TikTok、Lazada、Tokopedia 和Shopee等境外电商平台布局跨境电商业务,积极开拓了海外市场。
5. 步步高:实现转型突破
步步高2024年归母净利润12.1亿元,同比增幅164.16%。作为湖南零售龙头,公司通过两大核心举措实现转型突破:
一是引入胖东来模式,梅溪湖试点店日均销售额达151万元、客流量1.26万人次,较改造前增长10倍和6倍,形成可复制的品质零售标准。
二是完成债务重整并重构供应链,采用裸价采购模式降低成本,依托中央厨房开发烘焙、熟食等自有商品,计划2025年推出供应链自有品牌。目前公司已建立供应链品牌公司,并获胖东来自有品牌资源支持,通过优化商品结构和购物体验,在区域市场持续扩大竞争优势。
小结:
超市行业竞争格局多元化,大型连锁超市如联华、永辉超市等与中小型超市、便利店、专业店以及电商平台形成多维度竞争。
传统超市业态承压,比如,联华超市2024年营业额约197.1亿元,同比下降9.7%。
同时,小型超市、前置仓、会员店等新兴业态迅速崛起。2024年小型超市业态销售额增长超10%,前置仓模式销售额增长超26%。这些新兴业态凭借便捷性和灵活性,满足了消费者即时性需求。
会员店增速超20%,折扣零食店渗透率超过30%。山姆会员店等以高性价比和优质体验吸引消费者,成为传统超市的有力竞争者。
零食店
1. 万辰集团:净利同比增长453.95%
万辰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23.29亿元,同比增长247.8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4亿元,同比增长453.95%,成功扭亏为盈。
量贩零食业务是万辰营收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实现营业收入317.90亿元,同比增长262.94%,占总营业收入的98.33%。
万辰集团的量贩零食业务门店数量快速增加,据雪球数据显示,其新开门店9776家,期末门店总数达14196家,遍布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虽然目前来看,万辰集团业绩一切向好,但截至2024年末,公司货币资金为23.81亿元,短期借款为9.56亿元,存在存贷双高的风险。
2. 来伊份:归母净利润亏损8600万元
来伊份还未公布最终财报数据,从预告来看,公司预计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8600万元,同比下滑约251%;实现扣非后的净利润为亏损7600万元,同比骤降约750%。这是公司自2016年上市以来亏损幅度最大的一年。
业绩预告对此解释,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在主要销售区域受市场环境的挑战较大,导致公司华东区域销售有所下降;同时,公司部分销售渠道的战略调整及经营模式优化等工作导致转型期业绩不及预期。
小结:
2024年,零食店行业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态势。
万辰集团凭借量贩零食业务实现了飞跃式发展,全年营收达到323.29亿元,同比增长247.86%;净利润为2.94亿元,同比增长453.95%。
然而,行业并非全面繁荣。传统零食零售企业来伊份面临困境,其业绩预告显示,2024年归母净利润亏损8600万元,同比下滑约251%;扣非净利润亏损7600万元,同比骤降约750%,这是自公司上市以来亏损最为严重的一年。
同样,良品铺子预计2024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000万元至-2500万元。尽管其“降价不降质”的策略顺应了低价消费的趋势,但却对毛利率与净利润产生了负面影响。
未来,零食店行业的竞争将愈发激烈。
写在最后
消费总额3.5%的温和增长背后,是结构性分化与业态迭代的剧烈碰撞。
创新型企业如沃尔玛和名创优品通过全球化布局与模式创新实现规模扩张,印证了“效率+创新”的双轮驱动逻辑;而苏宁、重庆百货在营收下滑中逆势盈利,传统企业通过供应链重构、成本控制挖掘存量价值等挖掘生存智慧。
与此同时,传统百货与超市的集体式微,暴露了业态老化与用户黏性缺失的致命短板,而新兴势力如量贩零食、会员店的崛起,则映射出消费分层下“极致性价比”与“品质体验”的双向需求撕裂——低价与高质不再是选择题,而是企业必须同时攻克的战略命题。
未来,行业竞争将超越单一维度的价格战,转向供应链韧性,如步步高裸价采购、场景化体验,如红旗连锁私域流量运营与业态融合,如即时零售、跨境整合的复合战场,唯有真正读懂消费逻辑的断层与跃迁,方能在这场效率与创新的赛跑中突围。
来源:新经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