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乳交易泛滥,成人喝了能大补?2个健康隐患,或是在喝“毒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8 15:15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在这个什么都能被吹上天的时代,“人乳”也没能幸免。朋友圈、社交平台甚至某些电商网站上,悄悄掀起了一场成人喝母乳的风潮。

有人说喝了能强身健体,有人说能抗衰老,甚至还有人说能预防癌症。听得多了,难免让人好奇:这白花花的奶,真有这么神奇吗?难道成年人喝母乳,真的能大补?

要说这事儿,得先从一个真实案例讲起。

2023年,北京某三甲医院接诊了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主诉是反复腹泻、发热,起初以为是普通食物中毒。详细问诊后才知道,他最近在网上购买了所谓的“生人乳”,每天喝一杯,想着能“强肾提气”。

化验结果一出,医生都皱了眉——他感染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而且耐药性极强。

人乳交易并不是新鲜事,从古代就有富人请乳母喂养孩子的传统。但令人警惕的是,如今市面上流通的人乳,绝大多数未经任何正规检测或处理,极易成为传染病的温床。

母乳本是生命初期最珍贵的营养来源,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它的神话色彩远比实际价值多得多。

很多人以为,母乳富含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各种生长因子,对成人也是无价之宝。

其实不然。人体在婴儿时期确实需要母乳中的这些成分,因为那时免疫系统尚未成熟。

但成年人体内,免疫系统早已完善,喝母乳补充免疫球蛋白,效果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杯水车薪。

更糟糕的是,未经消毒处理的母乳,可能携带乙肝病毒、艾滋病毒、巨细胞病毒、梅毒螺旋体等多种病原体。这些病原体在乳汁中可存活,并通过消化道、口腔黏膜感染人体。

尤其是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比如糖尿病患者、老年人,感染后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曾发布报告指出,未经筛查的母乳样本中,约有20%-25%检测出潜在传染性病原体。

这些数字触目惊心,却被所谓“天然滋补”的宣传轻描淡写地掩盖了。

母乳的营养成分也并不符合成年人的生理需求。母乳中脂肪含量高,但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对于正在发育的婴儿来说绰绰有余;而成年人,尤其是运动量大或者代谢需求高的人群,需要更多优质蛋白。

如果以母乳为日常营养来源,反而容易导致营养不良。

更可怕的是,这种未经监管的交易链条中,母乳来源极为复杂。有的是产后分泌过剩的母亲,有的是经济拮据主动出售的人,甚至不乏被强迫捐奶的案例。

奶源混杂,存储不当,运输过程中的温控失效,都是潜在的健康炸弹。

从法律角度来看,我国目前对母乳交易尚无明确禁止条款,但对于涉及到人体组织(如血液、器官)买卖的行为,法律是明确禁止的。

人乳作为人体分泌物,其交易行为的灰色地带性,早已引发医学界和法律界的广泛争议。

曾经有一项小范围研究调查了60位购买母乳的成人动机。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人是被“增强免疫力”的宣传吸引,还有相当部分人希望通过母乳改善慢性疾病,比如肠道问题、皮肤病。

可惜,科学研究至今没有找到确凿证据证明成人喝母乳对这些疾病有明确疗效。

在医学上,母乳的确可以被提取特定成分,比如提纯后的乳铁蛋白广泛用于免疫调节,但这和直接饮用生母乳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生母乳中的病原体、杂质、脂质氧化物远远超出了人体的自我净化能力。

在一项发表于《临床感染病杂志》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市售的网购人乳样本进行了细菌培养,结果显示,超过80%的样本存在细菌污染,其中20%含有多重耐药菌株。

这意味着,喝一口这样的母乳,相当于主动往体内倒入一整锅细菌汤。

除了感染风险,成人饮用母乳还存在激素干扰的潜在危害。母乳中自然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和泌乳素,婴儿摄入无碍,但成年人长期大量摄入,可能打破体内激素平衡。

男性可能出现乳腺增生、性激素异常,女性则可能面临月经紊乱、内分泌失调等问题。

更有甚者,部分不良商家为了增加母乳量,鼓励产妇使用泌乳药物,如多潘立酮等。

这些药物残留在乳汁中,被不知情的消费者摄入,长期累积下去,极有可能引发肝脏损伤甚至心脏毒性反应。

人乳中本身也并非绝对安全的“天然食品”

它会因为母体感染、用药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而成分发生变化。母亲如果吸烟、饮酒、服用药物,这些成分会通过乳汁传递给饮用者。

长期摄入,毒素累积,不啻于饮鸩止渴。

在历史上,确实有关于人乳疗养的记载。比如明代《本草纲目》中提到母乳可用于治疗某些虚劳症状,但那是特定时代医学知识有限的产物,和现代科学认知有着天壤之别。

现代医学研究中,没有任何一项高质量临床试验支持成人喝母乳能获得长寿、强身、治病的效果。

如果真想通过饮食提升免疫力、改善体质,大可不必铤而走险去喝母乳。科学研究早已表明,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心理健康才是提升身体机能的黄金法则。

每天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如鱼肉、蛋类、豆制品)、丰富的抗氧化物质(如新鲜蔬菜水果),比喝一口来路不明的母乳靠谱一万倍。

还有一种误区值得澄清,就是“母乳含有干细胞,喝了可以自我修复”。是的,母乳中确实存在微量干细胞,但这些干细胞在胃酸环境下几乎全部被破坏,根本不会活着进入人体血液循环。

指望通过喝母乳来修复器官,就像指望吃葡萄籽能长出葡萄藤一样天真。

在现实中,真正需要母乳的人是早产儿、低体重儿、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对于这些孩子来说,母乳是无可替代的营养源。

但对于成年人来说,盲目追捧母乳,无益,反而暗藏巨大风险。

如果对自己的健康真的上心,不如做点扎实的努力。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行;每天保证7至8小时优质睡眠,避免熬夜;科学补充维生素D、锌、铁等微量元素,尤其是在饮食单一、压力大的情况下。

在心理层面,保持积极情绪、减少焦虑,也是免疫系统正常运作的重要保障。

人的健康远不是靠喝一两杯“神奇饮品”就能逆天改命的,它需要日日夜夜的细水长流。

如果真有余力和爱心,不如关注一下母乳捐赠事业。

正规母乳库严格筛查奶源,专为有需要的早产儿提供保障,而不是任由市场野蛮生长,让母乳变成一杯充满隐患的“毒奶”。

科学的归科学,迷信的归迷信。成年人喝母乳,不是大补,而是大风险。

真正值得投资的,是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不是一杯来历不明、风险重重的液体。

参考文献:

1.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关于母乳感染风险的官方指南》

2. 《临床感染病杂志(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2020年关于母乳细菌污染的研究报告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健康服务管理办法》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发布

来源:老李科普Talk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