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徐元杰:字仁伯,号梅野,世称天庸先生。生于南宋绍熙四年(公元一一九三年),卒于南宋淳祐五年(公元一二四五年)。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人。南宋绍定五年(公元一二三二年)壬辰科进士榜第一甲第一名,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徐元杰:字仁伯,号梅野,世称天庸先生。生于南宋绍熙四年(公元一一九三年),卒于南宋淳祐五年(公元一二四五年)。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人。南宋绍定五年(公元一二三二年)壬辰科进士榜第一甲第一名,授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厅公事。
徐元杰自幼便随母亲识字读书。其母张氏善作诗词,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所著《浩然斋雅谈》中,便收有徐元杰母亲张氏诗句:“不知帘外溶溶月,上到梅花第几枝”。徐元杰少年时,母亲张氏得知朱熹弟子理学家陈文蔚在家乡铅山(今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开馆讲学,便送徐元杰赴铅山拜陈文蔚为师读书。南宋嘉熙三年(公元一二三九年)陈文蔚病逝。已获中状元的徐元杰,又拜朱熹理学派代表人物真德秀为师。
南宋绍定五年壬辰科殿试策答题为《帝王之学》。徐元杰以:“帝王之学,本原在于一心。欲求帝王之治,当求帝王之道。欲求帝王之道,当求帝王之心”策答。并以“盖民者,国之命脉也。兵者,国之精神也。士大夫者,又国之医师砭剂也”。“今陛下所慕者,帝王之道。所鉴者,汉唐之言。所取者,祖宗贻谋之善。则其所谓正军民之心者,要莫先于正士大夫之心,而其所以正士大夫之心者,又不过先正陛下之心而已”阐释。南宋理宗赵昀御览徐元杰策答卷龙颜大悦,御笔钦点徐元杰壬辰科进士榜第一甲第一名。
徐元杰获中状元后,被授签书镇东军节度使判官厅公事。南宋嘉熙二年(公元一二三八年),诏为秘书省正字。后升任著作佐郎兼兵部侍郎。南宋淳祐元年(公元一二四一年),徐元杰出任南剑州(今福建省南平市)知州,徐元杰上任之初峡阳(今福建省南平市峡阳镇)盗贼猖獗。徐元杰抓捕渠魁等八名贼首处以死刑,其余众贼均释放而不予问罪。执政之余徐元杰便前往峡阳延平书院,亲自为书院学子讲学。同年徐元杰母亲张氏病逝,徐元杰辞官丁忧(守丧)。南剑州百姓得知徐元杰辞官,跪拦于官道挽留。身着衰服(丧服)的徐元杰跪地叩首苦求南剑州百姓让道后,方得离开了南剑州。
南宋淳祐三年,徐元杰丁忧期满,出任户部左侍郎兼将作监。将作监为掌管宫室建筑、金玉珠翠、纱罗缎匹,建筑制造官署。徐元杰出任将作监后,向南宋理宗赵昀呈西汉杨雄所作《大匠箴》,劝进南宋理宗赵昀不要崇尚骄奢,应保持节俭。
南宋淳祐四年,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两淮、四川京湖军马史嵩之父亲病逝。贪恋权位的史嵩之却不肯辞官丁忧。史嵩之祖父史浩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曾为参知政事(副宰相)。而史嵩之的伯父就是与南宋宁宗赵扩皇后杨桂枝共谋矫诏,将已沦为平民的南宋理宗赵昀推上皇帝之位的“一代权相”史弥远。
行事果断、为达目的不惜任何手段的史嵩之,深得伯父史弥远偏爱。在伯父史弥远专权南宋朝廷二十六年后,史嵩之登上了右丞相兼枢密使之位。史嵩之专横独断,与其共同执政的十余位副宰相大都受史嵩之压制而有职无权,因而史嵩之在朝中极其缺乏人缘。
史嵩之出任宰相之初,端明殿学士、知制诰(替皇帝草拟诏诰)洪咨夔,竟然因不愿为史嵩之草诏请求辞官。信州知州虞复呈《爱养根本之说》,极力反对史嵩之。兵部郎中李昴英呈《论史丞相疏》弹劾史嵩之。甚至于史嵩之侄子史璟卿呈《谏伯父嵩之书》,以“祖宗格法,坏于今日也”劝伯父史嵩之辞任。而南宋理宗赵昀出于对“一代权相”史弥远的感恩,竟将洪咨夔、虞复、李昴英严斥后降职。史璟卿离奇猝亡。
史嵩之拒绝为父辞官丁忧,使南宋理宗赵昀极为尴尬。南宋理宗赵昀欲颁夺情诏(皇帝颁诏免予丁忧,继续留任原职)前,诏户部左侍郎徐元杰进殿,君臣二人有了一段被史册记载的对白。赵昀:“史嵩之起复如何”?徐元杰:“陛下以为如何”?赵昀:“从权(留任)尔”。徐元杰:“此命出於陛下之心乎?出於大臣之心乎”?赵昀:“出於朕意,朕以国家多事,用祖宗典故起之”。徐元杰:“此祖宗典故,臣尚未之见”。南宋理宗赵昀无奈放弃了颁夺情诏想法,颁旨任命范钟为左丞相,杜范为右丞相,徐元杰为工部侍郎。未能等到夺情诏的史嵩之归乡丁忧。
南宋淳祐五年四月,出任右丞相仅八十天的杜范翻阅书简时中毒身亡。依据野史杜范有蘸唾液翻阅书简习惯,有人将毒液涂在了书简上。
南宋淳祐五年五月,工部侍郎徐元杰在阁中吃罢午饭,忽感腹内寒热交作,血管爆裂猝亡,时年五十二岁。南宋理宗赵昀旨令御史郑采严查,徐元杰儿子徐直谅、徐直方出重金悬赏知情人。太医孙志宁此时却自缢身亡,此案最终也未能查明指使者。
南宋理宗赵昀赐徐元杰儿子徐直谅、徐直方官田五百亩,赐徐元杰谥号:忠愍。徐元杰葬信州上饶(今江西省上饶市信州区北门街道沽塘村)故乡。
南宋淳祐四年,史嵩之辞官为父丁忧后,再也未能接到朝廷诏用。南宋宝祐五年(公元一二五七年),闲居十三年的史嵩之离世,时年六十九岁。南宋理宗赵昀赐赠史嵩之少师,赐谥:庄肃。但南宋著名诗人、知制诰刘克庄坚拒为史嵩之草制诰词。南宋理宗赵昀再三规劝,刘克庄始终不作史嵩之诰词。南宋德祐元年(公元一二七五年),南宋恭帝赵显接徐元杰次子右正言徐直方呈奏,削夺史嵩之“庄肃”谥号。
徐元杰著有《梅野集》十二卷传世,其诗作《湖上》:“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被后世广为吟诵。
来源:枕砚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