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娱乐圈又炸开了锅,歌手杨坤在直播间怒斥某短视频博主"四川芬达"的模仿行为已经超出了娱乐范畴,变成了赤裸裸的人身侮辱。这件事迅速引发全网热议,阅读量直接突破3亿,让"模仿与侮辱的边界"这个老话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最近娱乐圈又炸开了锅,歌手杨坤在直播间怒斥某短视频博主"四川芬达"的模仿行为已经超出了娱乐范畴,变成了赤裸裸的人身侮辱。这件事迅速引发全网热议,阅读量直接突破3亿,让"模仿与侮辱的边界"这个老话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事情要从这个叫"四川芬达"的博主说起。这位老兄靠着模仿杨坤在短视频平台混得风生水起,但问题是他玩的不是正经模仿秀,而是把杨坤往死里丑化。不仅用夸张滤镜突出杨坤的皱纹、驼背,还编排各种恶俗剧情,什么"杨坤下乡商演被轰下台"、"假唱穿帮"之类的桥段层出不穷。最过分的是,这哥们还在直播中暗示杨坤代言某白酒品牌,搞起了虚假宣传。
杨坤在直播中直接晒出了取证视频,显示这个账号已经发了200多条类似内容,单条最高点赞80万。更气人的是,当有粉丝提醒可能侵权时,这博主居然大言不惭地说:"他应该感谢我帮他维持热度!"这话搁谁听了都得炸,难怪杨坤直接在直播间发飙。
这事儿在法律上其实挺清楚的。律师说了,这种行为可能涉嫌侵犯肖像权,还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但问题是维权太难了,一来法律对"合理使用"和"侵权"的界定比较模糊,二来平台有"避风港原则"护体,三来就算告赢了,赔偿也少得可怜。
可你看看这个"四川芬达"靠这手赚了多少钱?三个月涨粉200万,直播打赏月入50万,带货销售额破千万。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网红都爱走"黑红"路线了,毕竟骂得越狠赚得越多,平台算法还一直在后面推波助澜。
网友们的态度也很有意思,直接分成了两派。支持杨坤的说:"模仿也得有个度,不能把没素质当幽默"、"要是被丑化的是你家人,你能接受吗?"。而支持博主的则认为:"娱乐圈不就是让人娱乐的?"、"较真就别当公众人物"。这其实反映的是两种价值观的碰撞:老一辈讲究尊重权威,年轻人更喜欢解构权威。
事情闹大后,连锁反应来了。那英、汪峰这些圈内好友纷纷声援杨坤,被碰瓷的白酒品牌赶紧发声明撇清关系,平台也连夜把账号封了。但说实话,这类"山寨明星"账号在平台上少说还有5000多个,封一个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要我说,这事儿得从三方面下手。首先法律得跟上,建议专门设个"恶意丑化公众人物"的条款,把赔偿标准提上去。其次平台不能光想着赚钱,得开发个"AI肖像权识别系统"从源头拦截侵权内容。最重要的是我们观众得觉醒,要知道每一次点赞打赏,都是在为下一个"四川芬达"投票。
说到底,这看似是明星和网红的私人恩怨,实则是整个数字时代的伦理考题。当技术让"娱乐至死"变得触手可及时,我们是不是该想想:所谓的"流量密码",正在一点点瓦解社会最基本的尊重底线?有网友说得好:"今天你们笑看杨坤被丑化,明天就可能轮到每一个普通人。"这话真不是危言耸听。
来源:辰东小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