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名热心粉丝给我发来私信,说他看见新疆的汉族朋友在抖音上发了一个视频,在视频中,这个汉族朋友(现在在广东)热心的向内地朋友科普新疆的一些风土人情 ,在视频中这个朋友说“肉孜节,也叫开斋节,这个是伊斯兰教民族过的一个节日”,我这个粉丝立刻给朋友留言纠正说:我没听
我今天这篇文章就是想厘清一个问题:在我国不存在“穆斯林(伊斯兰)民族”这个概念,也不存在“穆斯林群众”和“穆斯林党员”这个概念。
一名热心粉丝给我发来私信,说他看见新疆的汉族朋友在抖音上发了一个视频,在视频中,这个汉族朋友(现在在广东)热心的向内地朋友科普新疆的一些风土人情 ,在视频中这个朋友说“肉孜节,也叫开斋节,这个是伊斯兰教民族过的一个节日”,我这个粉丝立刻给朋友留言纠正说:我没听错吧?伊斯兰教民族?有伊斯兰教民族吗,您这个科普是错误的,教族捆绑啊!(这个视频现在已被朋友删除)
在我们生活当中,很多人对一些常见概念的认识是模糊而混淆的,尤其是涉及宗教与民族相关的概念。比如,“穆斯林民族”、“穆斯林群众”、“穆斯林党员”、“穆斯林朋友”这些表述,其实他们都特指的是一些少数民族,又觉得这些少数民族都是信伊斯兰教的,所以就会想当然加上一个“穆斯林”才显得与众不同,好像这样说才能体现出高度尊重。其实,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有的甚至是严重错误的。厘清这些概念,各民族才能更好的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共同进步。这对于我们正确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交融有着深远的意义。
首先,“穆斯林”是对世界上所有信奉伊斯兰教人的统称,它是一个宗教层面的概念。
而民族是具有共同语言、地域、经济生活及其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认同的人的共同体。
我们国家有多个民族中存在信仰伊斯兰教的群体,但绝不存在所谓“穆斯林民族”。将宗教与民族简单捆绑,不仅会模糊民族与宗教的本质区别,还可能引发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不利于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和谐共处。
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信奉宗教只是某个民族中一部分人的选择,绝不能以某个宗教来定义整个民族。如果说某个民族的人一出生就注定信奉某教,这个是非常错误的认知,是信教不自由的体现,因为 ,每个民族里的每个人都有信教的自由 ,也有不信教的自由。(现实中很多人只知道自己有信教的自由,却不知道自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
过去,在西北一些地区,出现过一些少数民族的孩子一出生,在落户时,户口本上宗教信仰一栏,工作人员就会“自觉”给填上***教。可见“教族捆绑”是大家的普遍性错误。当然,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现在不会再犯这样“教族捆绑”的低级错误了。
我记得在抖音“新疆古丽在安徽”直播间 ,我曾经听见一个新疆的少数民族女性连麦发言,她说:我不信教,但是我是穆斯林民族啊!当时,她的这种不合逻辑的发言确实“雷”到我了。现实中,这样民族、宗教傻傻分不清的人很多。
当然,我们不能去指责某个人、某个单位出现这样的错误认知,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会有这么庞大的群体有这种错误的认知???
再来说说“穆斯林群众”这一说法。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群体概念,其中包含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把所有特定民族群众都称为“穆斯林群众”,显然是忽视了不信教群众的存在。这种概念混淆不利于营造一个尊重多元信仰和选择的社会环境。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信仰自由,但是信仰绝不等同于信教。无论是信教还是不信教,都是群众的一部分,都应该在平等、公正的基础上受到对待。
在生活中,我们从来不会说这些是“佛教群众”,那些是“基督教群众”。
而“穆斯林党员”这一表述更是违背了我们国家的相关规定。在我国,党员不能信教是一条铁的红线,无论哪个民族的党员都不能信教。宗教信仰与党员的信仰有着本质的区别:共产党员的世界观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与宗教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根本对立。
党员信教说明了党员的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背离了党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党员信教会对党的组织造成危害,导致党员在思想上、行动上难以与党组织保持一致,甚至可能危害党的团结统一。
因此,“穆斯林党员”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必须坚决予以纠正。
过去,在一些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党员干部认为,信教是自己的民族信仰,入党只是自己的政治信仰,出现过一些党员干部一退休就退党, 一退党就进寺的现象,这样“双重信仰”的党员绝对是有着严重错误思想认识的不合格党员。
概念的混淆不是小事,实则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它会破坏民族之间的团结与信任,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正确理解和使用这些概念,通过加强学习和宣传,让更多的人明白民族和宗教的本质区别,认识到“教族捆绑”的危害,党的民族和宗教政策才能真正发挥作用。(若支持作者观点 ,敬请点赞转发留言!)
作者:吴迪,新疆基层干部。
来源:从西域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