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让绿水青山焕发生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8 17:41 2

摘要:近年来,生态修复工作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推进,成为守护地球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行动。我国始终将生态修复置于重要战略地位,通过一系列科学规划与创新实践,让众多生态退化区域重焕生机。其中,水利工程在生态修复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出诸多积极影响

近年来,生态修复工作在全球范围内持续推进,成为守护地球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行动。我国始终将生态修复置于重要战略地位,通过一系列科学规划与创新实践,让众多生态退化区域重焕生机。其中,水利工程在生态修复进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发挥出诸多积极影响。

防洪减灾类水利工程极大地降低了洪水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以白盆珠水库为例,这座位于东江第二大支流西枝江上游的大型水库,在面对复杂气候与来水形势时,工作人员借助信息化技术,实施精细化调度。在 2024 年,库区降雨量偏多,它成功拦蓄多次洪水,最大削峰率达 100%,有效减轻下游防洪压力,避免了洪水冲毁河岸、淹没周边森林和农田等生态系统,保障了区域内生态系统的稳定。

水资源调配工程对生态环境改善贡献显著。南水北调工程构建起庞大水网,在为北方地区输送大量水资源,保障城乡供水和工农业用水的同时,也为沿线生态系统补水。部分受水区因水资源短缺而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在南水北调工程的滋润下逐渐恢复,湿地面积增加,为众多候鸟等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殖场所,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提升。此外,通过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一些干旱地区的生态基流得以保障,河道生态环境逐渐向好,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得到拓展。

众多水利工程在改善水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太湖治理期间,依托水利工程建设的环湖湿地生态带,借助水生植物群落的净化功能,有效吸附、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降低了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同时,通过调控入湖河流的水量和水质,配合生态清淤工程,使得太湖水质持续向好,周边水生生态系统逐渐恢复,鱼类种群数量和种类明显增加。

在能源领域,水电工程以清洁的水能替代传统化石能源发电,带来显著生态效益。三峡水电站每年发电量巨大,2020 年发电量突破 1118 亿千瓦时,大量减少了火电煤耗,降低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排放,对缓解大气污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而且,在水电工程建设与运营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例如,中国在上世纪 70 年代建造葛洲坝水电站时,就针对中华鲟开展人工养殖增殖研究;进入 21 世纪,众多水电站通过修建鱼梯、鱼道、建立珍稀鱼类养殖增殖基地等措施,有效缓解了工程建设对鱼类洄游等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了水生生物种群的稳定与恢复。

天眼查App显示,近日,武汉城市发展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人民币,经营范围含人工智能应用软件开发、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人工智能通用应用系统、智能机器人的研发、智能机器人销售、智能仪器仪表销售、智能无人飞行器销售、软件开发等。股东信息显示,该公司由武汉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综合交通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市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交通工程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武汉生态环境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共同持股。

在荒漠化治理领域,库布其沙漠生态修复堪称典范。曾经风沙肆虐的 “死亡之海”,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通过种植沙柳、柠条等耐旱植物,构建起稳固的绿色防风固沙屏障;同时发展沙漠光伏产业,实现生态治理与清洁能源开发协同推进。如今,库布其沙漠绿化面积超 6000 平方公里,10 万多农牧民依托生态修复带来的产业发展实现增收,成功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水域生态修复方面,太湖治理成效显著。针对曾经蓝藻爆发、水质恶化的问题,我国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一方面,通过建设环湖湿地生态带,构建水生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的净化功能改善水质;另一方面,严格管控入湖河流污染源,推进生态清淤工程。经过多年治理,太湖水质持续向好,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显著降低,周边湿地生态系统逐渐恢复,鱼类等水生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科技创新为生态修复注入强大动力。无人机播种技术在荒山造林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成活率;生物修复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土壤和水体中的污染物,实现生态环境的自然净化;3D 打印生态护坡技术,通过定制化的结构设计,为河岸、边坡提供稳固防护的同时,为植物生长和动物栖息创造条件。这些新技术的应用,让生态修复工作更加高效、精准。

展望未来,生态修复将朝着更加系统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依托大数据和卫星遥感技术,建立生态监测预警系统,实时掌握生态环境变化动态,为修复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推广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融合模式,在修复生态的同时,培育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享生态修复经验与技术,共同应对全球生态环境挑战。

生态修复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的提升,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生态退化区域将重现山清水秀、万物繁荣的美好景象,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生态财富。

来源:如意商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