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策措施》涵盖企业梯度培育、重大科技任务承担、成果转化环境优化、协同创新促进等四方面共17条举措,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5000万元项目支持,助力科技强市建设。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科技型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政策措施》涵盖企业梯度培育、重大科技任务承担、成果转化环境优化、协同创新促进等四方面共17条举措,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5000万元项目支持,助力科技强市建设。
其中,在鼓励企业承担重大科技任务上,天津针对生物医药、智能科技、绿色低碳、未来产业等领域,在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阶段,均给予不同程度资金支持。
对于创新药械,支持新型药物发现、药物递送、脑机接口、基因测序等关键技术研发,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200万元项目支持。对于生物制造,围绕医药、食品、天然产物等开展产业化攻关,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5000万元项目支持。围绕人工智能基础层建设,重点支持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高性能服务器等基础软硬件的研制及迭代升级,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1500万元项目支持。围绕人工智能应用层示范,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在科研、制造、医疗、康养、教育、城市、交通、文旅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1000万元项目支持。围绕下一代通信、量子科技、元宇宙、光电芯片等未来信息领域,原子级制造、人形机器人、智能制造等未来制造领域,新型半导体材料、纳米材料、生物材料等未来材料领域,氢能、核能、储能技术等未来能源领域,深海装备、卫星互联网、空天技术等未来空间领域,基因治疗、脑机交互、生物育种等未来健康领域,支持前沿未来技术研发,最高给予市财政资金200万元项目支持。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经济中心,天津正加速形成"一核引领、多区联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数字经济领域,各区域特色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产业园已培育30余家独角兽企业,西青区集成电路产业占据全市70%产能,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建成北方最大V2X车路协同示范区,北辰区工业机器人年产量占全国12%。
根据《天津市未来产业培育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7)》,到2027年,天津将基本形成未来产业布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力争跻身国家第一梯队。3月底,天津市工信局公布首批4家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涵盖滨海高新区、经开区、武清区和保税区,各区域聚焦不同领域形成差异化发展路径。
滨海高新区先导区在核心芯片、脑机交互、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形成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多项核心技术产品实现全国领先;经开区先导区依托核酸药物、通用人工智能、特种烯烃衍生物等产业基础,加速创新研发平台落地;武清区先导区重点培育生物制造、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人才与企业,算力资源持续丰富;保税区先导区汇聚生物制造、低空经济领域大院大所与龙头企业,构建完整产业生态。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天津市智能算力和超级算力已占据总算力的80%,成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核心动力。其中,智算资源表现尤为亮眼,规模达10000P(1P表示计算机每秒1000万亿次的浮点运算能力),智算利用率提升至90%。在超算资源方面,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不断拓展科学计算领域应用,“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夺得世界大数据图计算领域桂冠。
此外,在文旅融合领域,天津创新打造沉浸式文化体验项目。津门首个湖岸沉浸大戏《今夕东丽湖》以李叔同生平为叙事主线,构建"四幕轻演艺+湖岸大秀+游园津梦街区"立体场景;"一醒惊天下·三星堆沉浸式光影艺术展"运用数字化多媒体手段,再现古蜀文明祭祀文化;"数字一大·初心之旅"VR体验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中共一大会址,成为北方首个红色教育主题数字展。
来源:元力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