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城区阿戛镇松绿村的千亩枇杷基地里,金黄的果实缀满枝头,甜香四溢;千里之外的“正大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上海市赛现场,中志浩刺梨工坊的“刺力啤·凉都功夫啤酒”凭借独特风味斩获一等奖,为盘州刺梨叩开长三角市场迈出重要一步;六枝特区关寨镇牛坡村的
四月的六盘水,群山披翠,万物竞发。
水城区阿戛镇松绿村的千亩枇杷基地里,金黄的果实缀满枝头,甜香四溢;千里之外的“正大杯”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上海市赛现场,中志浩刺梨工坊的“刺力啤·凉都功夫啤酒”凭借独特风味斩获一等奖,为盘州刺梨叩开长三角市场迈出重要一步;六枝特区关寨镇牛坡村的油菜田上空,两架无人机掠过连片绿浪,精准喷洒的药液织牢病害“防护网”——这片曾受“高、少、碎、瘦”耕地条件桎梏的土地,正以“向山要效益”的智慧,将先天劣势转化为发展动能,处处涌动着盎然生机。
2024年,六盘水扎实推进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粮食单产提升3.46%,增幅高于全省1.01个百分点;猕猴桃、茶叶产量分别增长3.2%、10.9%,刺梨系列产品日益多元,山地特色产业优势持续释放;蔬菜、食用菌、禽蛋等“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有力,一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稳定在10%左右;惠民惠农实实在在,全年发放补贴30.33亿元,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
一幅产业振兴的壮美画卷“早”在乌蒙群山间铺展开来。这不仅是喀斯特地貌上的产业突围,更是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见证着六盘水传统农业与现代要素的深度融合。
从短板找跳板,“早”字当头闯鲜路
一大早,水城区发耳镇政府前的停车场就热闹起来。一筐筐色泽鲜亮、红润饱满的樱桃整齐码放在两侧,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挑选。“我家樱桃好得很,早上现摘的”“多买几斤便宜些”的吆喝声、询价声、欢笑声此起彼伏。种植户余花线边称重边笑着说:“集中交易以后,销路和价格都有了保障嘞!”
为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果农权益,4月12日起,发耳镇设立了5个樱桃临时交易市场,其中,位于镇政府前约3000平方米的停车场情况最佳,日均交易额达百万元。此外,在东西部协作的支持下,清晨采摘的樱桃经预冷分拣后,采用全程冷链运输,24小时内可抵达粤港澳大湾区。“目前已有7000余斤樱桃通过订单直供中山市场。”白岩脚村驻村第一书记高峰说。
面对喀斯特地貌“土层浅薄、保水性差”的先天不足,水城区以“早”破局。当地依托海拔落差形成的立体气候,构建起“早春茶、早春蔬菜、早熟樱桃”的“三早”产业体系,领“鲜”一步抢占市场先机。
向山野要效益,提“早”布局兴农旅
“早在年前,我们就邀请专业团队围绕樱桃产业精心制定了农旅策划。”发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叶维介绍,三月以“璀璨发耳·樱你绽放”为主题,推出了集摄影、研学、线上、户外于一体的樱桃花节系列活动;四月则延续热度,举办樱桃采摘旅游节,让游客既能漫步樱桃花海感受春光,又能深入樱桃林海感受采摘鲜果的田园之乐。“整个樱桃季预计将持续到5月中旬,预计综合产值在亿元以上。”
走进发耳镇,随处可见附有两个二维码的导览牌,扫码即可获取全镇20余家民宿酒店和50余家农家乐的详细信息。这种“花开引客、果熟留人”的运营模式,将零散资源串珠成链,让樱桃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
在六枝特区钰茗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大濮飞翠茶园,同样通过“农业+旅游+基地+服务”的融合发展模式,走出茶旅互动新路径。游客沿着观光步道登临茶山,既可体验采茶制茶技艺,又能参与“四月八”“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活动。
“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六场游园观光活动,反响良好,带动茶叶销售额达2万余元。”该公司负责人万红认为,在扎实做好茶叶种植、管护及加工的基础上,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茶园不仅是定格在游客镜头里的诗意注脚,更化作村民账本上跃动的“金色引擎”。
从樱桃花海到生态茶园,黔地山乡用实践印证着:当传统农业跳出单一生产维度,积极引入新业态发展乡村旅游,沉睡的山野资源便能焕发持久生机。
以科技强根基,抢“早”赋能提质效
4月1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冰雹砸向六盘水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六盘水市农科院副院长胡秋舲第一时间联系米箩、发耳等重点乡镇,逐户统计枝叶损伤程度及落花比例,以便申请资金购置农药。“溃疡病防治必须争分夺秒,早一天把农药送到果农手上,就多一分保住产业的希望。”这位农技专家深知,只有把技术留在田间地头,才能让农户摆脱“靠天吃饭”的焦虑。
在水城区米箩镇猕猴桃种植基地,科技力量正在改写传统农耕节奏。技术人员曾品荣操作着新型授粉设备介绍道,“有了这个授粉设备,加上蜜蜂辅助授粉,目前已完成200亩首轮作业,效率相比原来提升了50%左右。”
除了引入新型授粉设备,贵州农发猕猴桃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还创新推出了“供应链金融+返租倒包+订单链接”模式,有效破解传统农业融资难题。种植户罗光祥算了一笔账,“我们只需要出20%的资金,农资、技术、销路都有企业兜底,种地再无后顾之忧了。”
从灾后应急到日常管护,六盘水猕猴桃产业正构建起科技赋能的韧性体系——智能设备提升作业精度,金融模式激活生产要素,全链条品控筑牢产业根基。正如胡秋舲所言,“技术成为农户兜里的‘定心丸’,让增收致富的希望不断生长。”
今年春耕时节,六盘水市积极谋划,提前安排部署,印发了《六盘水市2025年春耕生产工作方案》,做好农资储备、开展示范创建、农机推广、田间管理等工作,确保春耕生产有序推进。近万台“铁牛”驰骋在乌蒙梯田间,奏响新一年农业生产的奋进强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李佳琪
编辑 顾冰洁
二审 刘定珲
三审 孙勤
来源: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