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重要的底线正在被突破,看到这一幕,我心痛不已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8 18:15 2

摘要: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 云半间 顾左右

(图源:pixabay)

生命是一条基准红线,也是现代文明的底线,但现在,屡有被突破之势。

医药这个无法尝试底线、也不可能尝试伦理底线的行业,正在受到贸易风波的巨大冲击,病人心生不安,科研人员坐卧不宁,借用柏拉图的话,孩子正在追求光明,而成年人在消灭光明。

通过对制药行业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清楚的看到,这个行业谁也离不开谁,但这个行业正在互相伤害。

让人欢喜让人忧,医药行业谁怕谁

关税不宁以后,短期来看,化学制药板块的日K线是稳健的。

下图为化学制药370100的走势图,在去年9月突创新高后进入震荡阶段,说明并未受到太强烈的冲击。

看长期走势,化学制药的季k线是稳定的,下图为雪球上的bk0040的季k线,没有出现太多异常。

美国制药行业同样如此,以美国制药ETF-iShares来看,3月25日大跌过后,4月9日开始,反弹至今。

这样的走势让人心生好奇,似乎在最初的冲击过后,制药行业脱离股市、脱离高科技行业,进入我自岿然不动的状态,不管东西南北风,制药行业就是风暴中心安如磐石的那个点。

情况真的如此乐观吗?

医药行业之所以如此淡定是有原因,医药行业有其特殊性,这个被特殊对待,有一定的豁免权,是因为互为表里、互相依赖的关系。

4月2日老特宣布的对等关税中,医药行业暂时获得了豁免,药品和部分产品暂未进入关税清单,此后,各种加税、豁免、调查、清单,闹得不可开交。

4月18日,汉坤律师事务所发表分析报告指出,自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布对等关税加征以来,双方已经进行了多轮交锋。

在第一波对等关税的总统令中,附件二规定了不适用于等关税的商品目录,其中涵盖了大部分医药制品。

两天以后的4月4日,我方公告推出组合措施,其中国务院关税则通过《关于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宣布自2025年4月10日12时01分起,对所有原产美国的进口商品在加密货币关税基础上加征34%的关税,涵盖了全部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并无赦免清单。

然后,双方进入拔旗游戏阶段。

4月9日、4月10日,分别提出了125%、145%的天价关税税率;4月15日,亚特兰大发布了一份事实清单(Fact Sheet),提到考虑到此前数年间美国针对特定行业商品开展的232调查、301调查加征的关税,原产于中国的商品进口到美国将面临最高245%的关税。

一直到撰文的今天,美国对医药行业仍有诸多的限制和豁免,他们既想封闭,又怕伤着自己,真是“柔肠百转”,根本原因就在于这个行业过于复杂。

美国豁免的部分,就是离不开的部分,这形象的证明了什么叫水乳交融。

美、印原料药,离不开中国

4月25 日,公众号经济观察君发表了一篇文章,指出中国在原料领域占据绝对的优势。

(图源:pixabay)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药品消费市场,在处方药市场中90%都是仿制药,主要分为口服药和注射剂两大类。

美国口服药22%由本土制造,超60%来自印度,中国仅占3.5%;无菌注射剂42%在美国本土生产,中国供应占比为11.8%。

中国出口的不是成品药而是原料药中国是全球最大原料药出口国,地位无可替代

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的规定,原料药的产地是决定药品“出身”的关键要素。这意味着,即便印度、欧洲的药企完成成品药生产,但只要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中国的原料药,这些药品在海关认定中就将被视为原产于中国。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24年1079.64亿美元医药出口中,西药类占比近一半,其中原料药占到西药类的80%。

约20%的美国重要药物原料药的唯一供应来源是中国;大约45%的制药所需关键起始原料完全依赖中国。

2024年,印度仿制药企业进口的原料药中,68.8%来自中国,占其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在欧洲市场,想要成为合格的原料药供应商,需获得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目前,欧洲已经发放的超过6500张此类证书,中国企业获得近1200张,占比18%。

4月25日,财联社转引美国制药业贸易协会的一份委托报告,25%的药品关税将导致美国药品成本每年增加510亿美元,药品关税将增加美国生产成本,降低美国药品出口竞争力。如果药品关税全部转嫁,美国药品价格将上涨高达12.9%。

为此,美不得不豁免不可替代的原料药。

(图源:pixabay)

比如,在药品制剂与生物制品豁免的有,化药制剂、疫苗、抗体等生物制品均被纳入豁免清单,免于加征的对等关税;在原料药变异化管理上,维生素、生长、激素、抗生素等大部分原料药已短缺,但布洛芬、去甲α麻黄碱、芬太尼前体(4-ANPP)及麦角新碱等原料药可纳入豁免。

这份清单标注了我们的优势何在。

创新药,确实是短板

前几天,一则消息悄悄流传。

联合早报披露,4月25日,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表示,一些制药企业已经能够在不缴交额外关税的情况下,进口药品至中国。他认为,这些豁免仅针对部分药品,而非整个行业。我们得承认,一些进口药物不可替代。

4月26日,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发表的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的原创新药数量仍然相对较少,从2015年至2024年,全球获批的FIC药物中,国外有152个,国内仅有6个。

纵向比,我们取得了长足进展,全球首发占比在过去十年间飙升近10倍(2015年国产1类创新药4个,2024年国产1类创新药37个)。

我国首次IND申报的生物药数量大幅上升。

据米内数据,跨国药企中在国内城市公立医院销售的前20名产品中,有6个产品(人血白蛋白3款、曲多珠单抗、帕妥珠单抗、达格列净片)生产厂商所在地位于美国境内。

我国进入美国市场销售的创新药数量在10款左右,所占市场份额不高,但在全球绝对数量不低。

即使我们在创新药领域取得很大进步,但存在顽疾。在我国新药研发赛道上,“内卷”现象严重,发文章多而落地少,追逐热点多真正原创的少,众多临床产品扎堆少数热门靶点,产品高度集中,竞争高度同质化。

拿国产PD-(L)1为例,4月7日药智网报道,国内激烈异常竞争。2024年,国产PD-(L)1市场第一梯队仍由百济神州、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等主导,有19款药物进行销售。

除表格中列举的之外,还有石药集团、齐鲁制药、科伦博泰、神州细胞在销售。

相比国内的一窝蜂赶热门,海外企业在靶点选择上更为分散,热门靶标的集中度相对较低,展现出更为多元化的研发格局。

为了鼓励创新药,我国从审批到集采进行了一系列改进,这一次关税战反倒是创新药企业比较淡定。

一则因为出口少;二则,跟以往相比,在政策上、新药研发审批和采购上非常给力;三则国产创新药出海的主要形式是,通过对外授权产品管线权益(如海外临床开发、商业化权益)获得“知识产权使用费”,暂时不会受到加征关税的冲击。

只能在美国当地生产的一些产品,估计病人会受到影响。暂时冲击还不大,无论跟医院病友交流,还是在社交平台上,暂时没有看到相关信息。

有意思的是,从新药审批数据上看,中美双方都在拼命推动本土创新药的研发,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快速筛选化合物,实现弯道超车,或者,稳定自身的地位。

国内生物科研人员,太难了

跟创新药、原料药相比,中国医疗机械、耗材领域,日子更不好过。

4月24日,彭博社报导,我们可能对自美国进口的医疗器材,和包括乙烷在内的工业用化学原料免征报复性关税。

有一个事实是,部分进口商品如石化乙烷和药品在短时间内难以找到替代供应,部分大型制药公司如阿斯利康和葛兰素史克在美国设有生产基地,供应链的依赖性较强。

从美国征税清单上可以看出,这是对方优势所在,他们无所顾忌。

(图源:pixabay)

医疗消耗品与物资全面征税,医用消耗品、敷料、医疗设备及零部件、康复用品等未获豁免,需对等关税征收全额关税。

另一些耗材如进口和注射器、针头、医用手套、口罩等医用物品已在去年9月被加征301关税,在原有关税基础上优先适用对等设备的征税,累积下来,注射器针头关税将近 200%, 医用外科手套税率两年内会达到相同水平;高端设备没能豁免,磁共振、彩超等税率也将破 150%。

国内有优势的高端医疗设备制造商,目前是提升国内市场份额的机会,就看进口替代能否成功。事实上,在复杂的高端医疗设备领域,还是进口商品的天下。

更受打击的是生物科研人员,他们比制药行业更难受。我们说一个小小的领域,实验试剂。

4月28日,公众号丁香园发表了一篇文章《价格暴涨 4 倍、断货,中美关税风暴下,最直接受害者出现了》,文中认为,这波关税大棒实实在在打到了另一群人身上——医学科研人员。

试剂代理商们,纷纷发涨价通知,不说明具体涨价幅度,涨的都是“美国进口产品”,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全部翻倍,有一款小分子抗体更是从原来的 1200 元/支,一夜之间涨价到 6400 元/支。

文章说,有些耗材比如封口膜,国内产品的韧性不如常用的进口产品,不得不使用高价货。

4月17日,天玑算已经披露了一些信息:

最近有则噩耗在网上疯传:赛默飞似乎订不到了!淘宝上甚至出现了“赛默飞代购”的黄牛党,价格翻了三倍还供不应求。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是一家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的科技服务供应商。

下面是2021年全球科研用抗体和试剂市场排名,分别是赛默飞、默克集团、丹纳赫、西门子、伯乐生命医学,这几家基本在美国,或者生产的企业在美国。

中国科研的工具短板显现出来了,科研辅助工具门类不全,质量不高。

一方面贸易战不确定性面临实验耗材昂贵、短缺,另一方面中间商在提价,研究生物的学者很无奈,这样下去,研究经费不一定够花,学生不一定能毕业,更重要的是,中国生命科学将受到严重影响。

早在4月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主任办公室(OD)在网站上发布文件,《实施更新:增强NIH受控访问数据的安全措施》,称自2025年4月4日起,NIH将禁止位于中国、俄罗斯、伊朗等受关注国家的机构访问NIH受控访问数据存储库和相关数据。

态势日趋明朗,在自己有优势的领域,双方不会轻易让步,目标是熬过难熬的阶段后重构产业链。美国还有一个目标,让中国高科技的后发优势清零。

此次关税大战,实则是各自长板、短板的大暴露,双方已各自摸排好了本土的短板,自己能够把握的部分,对方能奈我何?

现在是真正显示能力的时候,也是全球人才竞争的高峰时刻。

(图源:pixabay)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来源:叶檀财经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