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世纪40年代起,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一直是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有研究表明,ADT单药治疗时,维持睾酮低水平与疗效相关,较低水平可能预示更好预后。但在新型内分泌治疗联合ADT时代,维持低睾酮水平(
前言
自20世纪40年代起,雄激素剥夺治疗(ADT)一直是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有研究表明,ADT单药治疗时,维持睾酮低水平与疗效相关,较低水平可能预示更好预后。但在新型内分泌治疗联合ADT时代,维持低睾酮水平(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耀教授发表了一篇题为《Lower Testosterone level and metastases-free survival in nmCRPC patients treated with novel antiandrogens: A post-hoc analysis of SPARTAN and ARAMIS》的文章,旨在探索维持较低睾酮水平与非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nmCRPC)患者预后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医脉通特邀朱耀教授为我们详细解读该研究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背景
欧洲泌尿协会(EAU)指南以及美国前列腺癌会议的最新建议表明,建议将去势阈值应设定为20 ng/dL。然而,目前的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和美国泌尿外科协会(AUA)的指南仍建议去势标准为50 ng/dL。目前尚不清楚维持较低睾酮水平与nmCRPC患者预后之间是否存在关联。
研究方法
我们进行了基于两项三期临床试验的回顾性分析(SPARTAN-NCT01946204,ARAMIS-NCT02200614)。接受当前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案(在SPARTAN中为ADT+阿帕鲁胺,在ARAMIS中为ADT+达罗他胺)的患者,根据治疗期间的血清睾酮维持水平被分为两组:低于20 ng/dL组和高于20 ng/dL组。研究终点为评估无转移生存期(MFS)。采用逆概率治疗加权法平衡患者的基线特征。通过Kaplan-Meier分析、多变量Cox回归模型以及将睾酮水平作为时间依赖性协变量的Cox模型,研究血清睾酮维持水平对无转移生存期的影响。
研究结果
在应用逆概率治疗加权法后,低睾酮组和高睾酮组的基线特征均衡良好。Kaplan-Meier分析表明,在两个试验中,血清睾酮水平与MFS之间没有统计学显著关联。
图1 Kaplan-Meier分析显示,接受(A)阿帕鲁胺+ADT治疗的非转移性去势耐药前列腺癌男性和(B)达罗他胺+ADT治疗的nmCRPC(经过逆概率治疗加权调整后)达到MFS的情况。
在多变量Cox回归模型和时间依赖性Cox回归模型中,血清睾酮水平与MFS之间的关系也没有显示出统计学显著性,以低于20 ng/dL作为参考组(多变量Cox:SPARTAN HR,0.68 [95% CI,0.47-0.98;P
表1 MFS的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睾酮水平作为指标)
表2 MFS的时间依赖型 Cox 回归分析
研究结论
在睾酮水平<50 ng/dl的nmCRPC男性患者中,使用新型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线治疗时,维持血睾酮水平≥20 ng/dl与较差的MFS无显著相关性。此外,对于nmCRPC患者而言,维持睾酮水平<20 ng/dl的预后价值也较为有限。因此,不建议此类患者进一步接受强化治疗。
专家点评
在前列腺癌新型内分泌治疗背景下,
重估睾酮水平监测价值
朱耀教授
在前列腺癌的诊疗过程中,雄激素水平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内分泌治疗正是基于对雄激素的调控来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进展。睾酮作为一种广为人知的雄激素,常被用作检测标志物,在前列腺癌的诊疗中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也在不断发展。从最初的睾丸切除或注射药物以降低雄激素水平,到如今已经进化到第二代和第三代治疗策略。这些新一代的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雄激素受体来调控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进展。这一领域的进步非常迅速,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我们提出这一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当前在前列腺癌的治疗过程中,睾酮水平的高低是否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产生影响?同时,临床上是否有必要在所有情况下常规监测睾酮水平?最终的研究数据显示,在nmCRPC患者中,单纯追求低睾酮水平并未对患者的疗效、转移情况或生存产生任何显著影响。因此,在这一类患者接受新型内分泌治疗药物时,监测血液中的睾酮水平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有限。
揭示睾酮水平监测局限性,
缓解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焦虑
朱耀教授
在当前的临床实践中,针对雄激素受体的药物种类繁多,例如恩扎卢胺、阿帕他胺、达罗他胺等。这些药物均具有强大的作用机制,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表面的雄激素受体。因此,在使用这些药物时,通常无需依据血液循环中睾酮水平的高低来判断药物是否起效或其起效程度。换言之,当临床中使用此类药物时,睾酮水平的监测意义相对较小。
此外,我们还应避免因睾酮水平而产生的不必要的焦虑。例如,当患者使用上述药物后,其睾酮水平处于20-50 ng/dl之间时,患者可能会误以为睾酮水平低于20 ng/dl会更好,但实际上两者并无差异。因此,患者应更多地关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而非纠结于睾酮水平的细微变化,从而避免因睾酮水平而产生的无谓焦虑。
专家简介
朱耀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行政副主任、泌尿外科浦东院区负责人
中国抗癌协会青年理事会副理事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秘书长
上海东方英才计划拔尖人才
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
上海高校特聘教授(东方学者)
上海市“医苑新星”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全球睾丸肿瘤研究组(GTCSG)专家组成员
Prostate Cancer and Prostatic Diseases编委、MDT Perspective专题负责人、国际泌尿资讯播客GUCast特约顾问参考文献
1. Xudong Ni,et al.J Urol. 2025 Mar 25:101097JU0000000000004545.
编辑:Lya
审校:朱耀教授
执行:Lya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