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税收政策的“税务蓝”与非遗蜡染的“靛青蓝”破圈融合,又绘就出一幅怎样的税收普法新画卷?4月25日,时值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10名大学生税收普法志愿者走进成都温江蜡染非遗体验基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非遗探寻之旅。
一把蜡刀、一方棉布、一缸染液,绘图、抹蜡、染色、晾晒——古老的传统技艺和独具民族风情的蓝白纹样,成就了蜡染的独特魅力。
当税收政策的“税务蓝”与非遗蜡染的“靛青蓝”破圈融合,又绘就出一幅怎样的税收普法新画卷?4月25日,时值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10名大学生税收普法志愿者走进成都温江蜡染非遗体验基地,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生非遗探寻之旅。
沉浸式体验创作,以青春传承匠心
一走进蜡染工坊,大学生税收普法志愿者和税务干部们就被一幅幅精美的蜡染作品吸引了。
大学生展示自己的蜡染作品。成都市税务局供图
“蜡染是中国西南地区传承两千余年的古老技艺,图案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符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市温江区蜡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谢宝高带着大家参观工坊,了解蜡染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
在参观过程中,税务干部结合蜡染作品从原料采购、生产制作到产品销售的环节,将税收优惠政策的讲解穿插其中,让大学生税收普法志愿者更直观清楚地了解到税收政策在非遗发展中的具体应用。
随后,在谢宝高的指导下,大学生税收普法志愿者自己动手体验蜡染的制作过程。从图案设计、蜡的绘制到染色、脱蜡,每一步都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非遗的神奇和魅力。四川农业大学的谷妍同学将税收元素融入到了蜡染作品的设计创作中,“因为税收可以滋养社会,所以我想以一棵树的形象来设计图案,树冠上是教育、医疗和国防等元素,代表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整个对称的图案就像天平一样,体现了法治公平。”
“这是一场很有意义的活动,不仅把税收政策宣讲和非遗保护紧密融合到了一起,也让传统技艺与青春力量碰撞出新的火花,期待更多这样的合作,帮助非遗更好地传承发展。” 谢宝高对此次活动感触颇深。
面对面宣讲政策,以税惠护航非遗
为了开展好此次税收普法志愿者活动,志愿者们在活动开展之前,以线上直播的形式参加了“政策一堂课”的学习培训,为政策宣讲做了充足准备。
活动当日,大家围坐一堂,展开面对面交流。谢宝高分享了创办工坊的故事和对税收助力非遗发展的感想感悟。大学生税收普法志愿者结合工坊的实际经营情况,针对性地梳理讲解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减免、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税收政策。同时,税务干部现场答疑解惑,提供贴心、专业的指导,并积极倡导合规经营、诚信纳税的理念,为非遗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非遗传承人现场指导。成都市税务局供图
“这次活动让我认识到,志愿服务的意义远不止于完成某项任务,而是用行动去传递价值,从参与者变为传播者。我将继续以大学生税收普法志愿者的身份,让文化自信扎根心底,让税收法治公平的观念深入人心。”来自成都理工大学的刘祉含同学说。
据悉,此次活动作为四川省“税动青春 探寻非遗”大学生税收普法志愿者的系列活动之一,让大学生志愿者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深入了解税收优惠在非遗传承等方面的赋能作用。下一步,成都税务部门将持续深入推进大学生税收普法志愿者项目建设,探索更多破圈跨界的融合,进一步深化税收普法活动的成效。(杨芮、王道秋)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