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迪阿股份净关店155家!钻石镶嵌市场疲软,依赖投资难掩经营困境|财报异动透视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8 19:05 2

摘要:实际上,自2021年上市以来,迪阿股份的业绩便呈现出连年下滑的态势。公司营收自2021年的46.23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14.82亿元,归母净利润自2021年的13.02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5302.95万元,扣非净利润更是自2021年的12.49亿元下滑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齐萌 深圳报道

4月26日,迪阿股份(301177.SZ)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净利双双下滑。

实际上,自2021年上市以来,迪阿股份的业绩便呈现出连年下滑的态势。公司营收自2021年的46.23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14.82亿元,归母净利润自2021年的13.02亿元下滑至2024年的5302.95万元,扣非净利润更是自2021年的12.49亿元下滑至-1.26亿元。

在业绩持续下滑的背景下,迪阿股份在2024年净减少了155家门店。同时,投资收益正逐渐成为支撑公司利润的“半壁江山”。

对此,有不具姓名的业内专家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主业持续亏损,或依赖投资来掩盖经营困境。”

主业失守

据悉,迪阿股份专注于高端钻戒及珠宝,主要从事珠宝首饰的品牌运营、定制销售和研发设计,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求婚钻戒、结婚对戒、纪念日礼物及婚嫁黄金,公司旗下有高端珠宝品牌“DR钻戒”,业务覆盖法国巴黎、中国香港及中国大陆近200个城市。

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求婚钻戒实现营收11.36亿元,同比减少33.15%,占总营收比重为76.62%;求婚对戒实现营收2.96亿元,同比减少34.12%,占总营收比重为19.97%。

对于营收的下滑,迪阿股份方面指出:“主要系消费需求自2023年以来持续疲软,叠加黄金避险属性强化对非黄金品类的消费分流,导致以钻石镶嵌类为核心的产品需求周期持续低位运行,公司相关订单数量同比下降19.96%,平均客单价同比下降13.72%。”

据了解,近年来,钻石镶嵌品类整体处于需求疲软周期,其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知名商业顾问、企业战略专家霍虹屹对《华夏时报》记者指出,除了黄金避险情绪强化带来的消费分流,更深层的变化在于培育钻石以更低的价格、更高的性价比,撬动了年轻一代消费观念,对传统天然钻石市场形成明显冲击。

贝恩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毛坯培育钻石销量为140万克拉,预计到2025年,中国毛坯培育钻石销量将达到400万克拉,复合增速在30%左右。在技术方面,中国在高温高压法(HPHT)技术上领先,可量产大颗粒彩钻,且生产成本仅为天然钻石的1/3至1/5,随着市场对消费者的教育,培育钻石在珠宝市场的应用逐渐扩大。

对此,霍虹屹认为,培育钻石的出现必然会重塑市场格局,形成清晰的细分市场。对于讲究性价比、注重环保理念的新兴消费者,培育钻石是理想选择;而对于追求稀缺性、投资属性和传统文化认同的高端客户,天然钻石仍然不可替代。

“珠宝企业在这场变革中应该进行技术布局,掌握优质培育钻石生产和筛选工艺,建设认证体系,教育消费者。”霍虹屹表示。

另外,婚庆市场的结构性萎缩不可忽视。随着结婚人数下降、结婚消费观念转变,钻石作为传统婚庆标配的消费动能明显减弱。此外,“年轻一代消费者对钻石的情感认同正在变化,传统‘钻石恒久远’的品牌叙事正在失去部分魔力。这是整个品类必须正视的深层趋势。”霍虹屹表示。

在此背景下,钻石珠宝品牌是否必须向“黄金+镶嵌”的复合模式转型?纯钻石品牌如何构建差异化壁垒?

对此,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部分珠宝企业向黄金产品线倾斜的战略调整在短期内有助于缓解钻石品类低迷带来的压力,但长期来看需要考虑市场需求变化及供应链管理等挑战。钻石珠宝品牌是否必须转向“黄金+镶嵌”的复合模式取决于其目标市场定位及资源能力,纯钻石品牌可以通过强化设计、品质和服务来构建差异化壁垒,例如通过定制化服务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投资收益占利润总额213%

分渠道来看,2024年公司在线上自营实现营业收入2.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57%;线下直营实现营业收入11.15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6.97%;线下联营实现营业收入1.17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4.01%。

基于此,2024年公司对线下门店进行调整,新开门店17家,其中直营店14家,联营店3家,关闭门店172家,其中直营店159家,联营店13家,净减少门店155家。关闭门店在报告期内实现营收1.85亿元,对应上年同期营业收入,关闭门店对报告期营业收入影响金额为-2.13亿元。

“迪阿股份关闭大量直营店反映了公司在面对市场环境变化时采取的成本控制措施,但这同时也可能导致市场份额减少及品牌形象受损。”江瀚表示。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营门店数量为373家,直营门店341家占比91.42%,联营门店32家占比8.58%。“公司以直营为主的经营模式虽然便于管理和质量控制,但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灵活性较差,适当增加联营比例可能有助于分散风险并提高运营效率。”江瀚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发现,在公司核心产品受行业疲软等多种因素影响时,迪阿股份除采取关闭门店措施外,其还自2023年起主要依赖投资收益来掩盖经营困境。

2023年,报告期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取得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2.33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高达206.16%。2024年公司购买理财产品取得的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75亿元,占利润总额比例高达212.62%。

就相关问题,本报记者致函迪阿股份,但截至发稿未收到正式回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