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竟按理来说这次获奖,对于张译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金钱,但其实看看当初张译因为《狂飙》遭受的质疑时,或许就能明白张译的选择,原来当初殷桃对于张译的评价完全没有错。
“前几年集中上映了一批作品,我觉得有点太密了,所以就故意让自己停下来。”
随着华表奖的落幕,很多人最关心的却是第二次获得华表影帝的张译,在众人的面前宣布了自己要暂时息影,这让很多人都觉得匪夷所思。
毕竟按理来说这次获奖,对于张译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金钱,但其实看看当初张译因为《狂飙》遭受的质疑时,或许就能明白张译的选择,原来当初殷桃对于张译的评价完全没有错。
那么当初殷桃说了什么?张译又为何会选在这个时候息影呢?
再第二次获封华表奖影帝之后,张译却出乎意料的在接受采访时,说出了自己想要退圈的想法,张译表示自己这些年上映了很多的作品,整个人已经不在最佳的状态,所以他希望自己能够停下一段时间,好好的恢复自己的精力。
这也让很多人都感到了非常的不解,毕竟如今的张译,可以说是事业最巅峰的时期,再加上如今演艺圈更新迭代的速度很快,如果这个时候选择退出,或许张译就很难回到如今的状态了,但其实张译会做出这样的原则,很多人其实早就有所预料。
张译通往梦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因为高考失利,唯一填报的北京广播学院将他拒之门外,落榜的阴影笼罩着他,整日郁郁寡欢,是父亲,将他从低谷中拉了出来,将他带到哈尔滨话剧团面试。
然而,年轻气盛的张译在面试中表现消极,甚至招致老师“长相就不是表演的料”的评价,年少轻狂的张译当时就选择了一走了之。
然而,第二天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又让他感受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为了求学校能够留下张译,张译的父亲给他求情,又东拼西凑的拿出了三万多元学费,再加上好友薛佳凝的劝说,张译这才下定决心要做一个好演员。
在哈尔滨话剧团的一年,张译如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一节课能写好几页笔记,翻阅了两千多部剧本,北京的中央戏剧学院,成为了他新的目标。
然而,中戏的面试官却委婉地劝他放弃表演系,建议他尝试导演系或文学系,这无疑是对张译外形的又一次否定,但他并没有放弃,在几近山穷水尽之际,他收到了战友话剧团的录取通知书,这成为了他演艺生涯的新起点。
接下来的十年,张译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龙套生涯,在战友话剧团,他始终是舞台边缘的配角,甚至有人直言“你演戏就是个死”,劝他安心工作,以后进办公室写写文件,为了争取机会,他利用假期跑剧组,却连照片都被拒收,原因却是觉得他长得这么没特点。
在电视剧《乔家大院》里,他扮演着陈建斌手下的小角色,默默无闻,直到《士兵突击》的出现,才终于为他拨开云雾,迎来曙光。
《士兵突击》的前身,是话剧《爱尔纳·突击》,作为话剧团的场记,张译默默地坐在导演身旁,观察着每一个角色,甚至将所有台词都烂熟于心,他最心仪的角色是伍六一,那个“最爷们”的班副。
然而,命运却为他安排了另一个角色——史今,原本他用三千字的自荐信,想要出演伍六一借此敲开了《士兵突击》的大门,然而他的这种执着,却让导演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史今的影子。
于是二十八岁的张译,终于迎来了属于他的机会,他将史今演活了,那场退伍时车里的哭戏,至今仍是观众心中难以忘怀的经典,史今也成为了张译的代表作,是他演艺生涯最重要的转折点。
《狂飙》如果说《士兵突击》是张译的成名作,那么《狂飙》无疑将他推向了另一个高度,同时也将他卷入了前所未有的争议之中。
这部剧的爆红,让张颂文、高叶等一众演员名声大噪,却唯独让张译陷入了舆论的漩涡。缺席电视剧宣传、庆功宴,甚至连小说演员图片都没有他的身影,导演徐纪周在采访中对张颂文的赞赏,以及演员刘若清的含沙射影,更是加剧了外界对张译的误解。
“张颂文演技秒杀张译”、“张译耍大牌”、“张译戏霸”……各种负面评论铺天盖地而来,这一个月,张译承受的压力,或许超过了他出道多年的总和,然而,面对这一切,他选择了沉默。
他没有解释,没有辩白,只是默默地删除了关于《狂飙》的唯一一条宣传微博,然后转身投入到下一个剧组,这种沉默,在喧嚣的娱乐圈显得格外突兀,也引发了更多疑问,他到底怎么了?
张译的沉默,并非软弱,而是一种清醒,他深知,流量如潮水般涌来,也会如潮水般退去。与其在喧嚣中迷失自我,不如选择沉淀,回归内心。
正如他所说:“我特别喜欢让自己安安静静生活一段时间,陪陪我的猫,去大街上……演员得扎根生活,不然就是纸上谈兵。”
这并非张译第一次在巅峰时期选择“神隐”,他曾为了《红海行动》中受伤的脚踝坚持拍摄,也曾为了《一秒钟》中骨瘦如柴的形象暴瘦二十斤,他将自己完全投入到角色中,却又能在戏后迅速抽离,将身心投入到下一部作品的创作中。
他拿过金鸡奖、百花奖、白玉兰奖等诸多奖项,却始终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殷桃当初就曾经说过“这人是个戏疯子,我觉得他能为他的角色做任何事情。”
正因如此张译的息影,其实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是为了更好地回归,他拒绝角色同质化,渴望突破自我,即使在外人看来,他的演技已经无可挑剔,他不参加综艺,不拍真人秀,不过度曝光,将自己隐藏在聚光灯之外,只希望观众记住他的身份:演员张译。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从默默无闻的龙套演员,到如今的影帝、视帝,张译用十年的蛰伏,换来了今天的成就,他用沉默回应争议,用息影沉淀自我。他的人间清醒,体现在对表演的极致专注和对名利的克制。
在流量至上的时代,他像一股清流,提醒着人们:真正的“顶流”,无需贩卖人设,只需演好每一个角色,那么,在未来的日子里,沉淀后的张译,又会带来怎样的惊喜?
来源:青史难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