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5日,香港维多利亚港,在原本属于小鹏X9的上市发布中,何小鹏用大半时间讲述了关于的AI布局:相当于Orin X芯片三倍计算能力的自研图灵AI芯片,搭载在未来增程产品上,12分钟可充电至80%AI电池,以及作为汽车领域补充的AI机器人与飞行机器人。
2021年,小鹏汽车在香港上市,成为香港智能电动车第一股;四年之后,小鹏汽车带着升级X9回到香港,试图向全球展现科技力量。
四年的时间,小鹏汽车经历了销量的沉浮,内部组织架构的变革,甚至掌门人何小鹏又重新学习了一遍“如何当好汽车CEO”。
一切都在变化,但没有改变的是,小鹏汽车要“成为AI汽车公司”的造车初心。
“不做方案整合商,小鹏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做一家技术创新驱动的科技公司。”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现场表示。
4月15日,香港维多利亚港,在原本属于小鹏X9的上市发布中,何小鹏用大半时间讲述了关于的AI布局:相当于Orin X芯片三倍计算能力的自研图灵AI芯片,搭载在未来增程产品上,12分钟可充电至80%AI电池,以及作为汽车领域补充的AI机器人与飞行机器人。
或许何小鹏认为,这是面对即将到来的AI时代,小鹏汽车拿到主动权的“一切家底”。
不过对于当下,小鹏还需要靠卖车支撑未来的想象空间。
过道版零重力座椅,全系标配图灵智驾,外放电功率提升至6kW,三排座椅支持加热......相比初代车型,小鹏X9进行了496项零部件升级、35%零部件焕新,覆盖舒适、使用、智驾与质感多个维度,这也意味着,小鹏X9试图以更贴近家庭用户真实需求的MPV进攻市场。
这款新X9最终落在35.98万-41.98万区间,价格上与2024款保持一致,但是小鹏显然试图通过新款X9向世界展示实力。
作为年度改款的诚意之作,小鹏X9通过496项零部件升级和35%核心部件焕新,回应了用户的核心诉求。
家庭场景的舒适性重构成为本次升级的主旋律。基于用户反馈,团队重点优化了使用场景:第三排拓展为双ISOFIX接口,实现接口三排全覆盖,可最多安装四个儿童安全座椅;配合中排新增的220V电源接口,前排新增电吸门与全车软包材质的升级;外放电提升至6kW,支持外出露营时更多使用场景,如外接switch、无人机或是消毒奶瓶;配备环绕式静音柔风中央空调,由6000多个微孔代替传统大出风口,避免空调直吹;车内10.8L冷热一体冰箱,可容纳8瓶570ml矿泉水,并且具有行业首创的语音控制开关,连续工作24小时电耗不到0.5度。
针对老车主集中反馈的NVH问题,研发团队交出了50余项优化方案、84处噪音点定向处理,配合3.2平方米新增软包覆盖,将座舱静谧性推升至全新维度。
小鹏X9标配全球唯一的过道版零重力座椅;并且全系标配座椅加热,覆盖至后排三个坐垫及靠垫;一二排标配10点按摩系统,同时还能选装升级为16点按摩。
操控方面,小鹏X9全系标配智能双腔空气弹簧以及智能可变阻尼器,这套配置曾经一度在百万级豪车上搭载,动态响应更好。同时,小鹏加入全球首创6D防晕算法,改善MPV普遍存在的晃动感。并且,主动式后轮转向让新X9转弯半径为5.4米,泊入狭窄车位时也能应对。
发布会现场视频显示,小鹏X9前中后三排座椅,在细碎烂路的颠簸能量,都比埃尔法小了40%以上,过减速带颠簸冲击感也比埃尔法小20%至50%。
后轮转向在小鹏X9身上也是全系标配,这也让小鹏X9可实现5.4米的转弯半径。
大空间是MPV的“爽点”。小鹏X9一排驾驶空间超宝马X7,主驾使用面积达到16%;二排乘坐空间超奔驰GLS;而三排则媲美奔驰GLE的二排空间,最大面积达到7.4%。而小鹏首创的第三排座椅一键电动收纳,可以把七座车变成四座车,多出的空间可以放五辆单车。
在智能化赛道,取消激光雷达的决策还存在争议,但这也彰显小鹏的技术自信。图灵智驾系统依托纯视觉方案,不仅实现城市/高速NOA全场景覆盖,更通过智驾小蓝灯展现身份标识。AI智能底盘能够每秒调整200次悬架,保证驾驶舒适性。小鹏还首创划线生成车位框功能,在没有框线车位的地方,通过手指划动可生成车位,即使人不在车上,也能自动把车停好。
照顾更多用户,小鹏为女车主设计了星云紫色,此外还新增了星系蓝、星舰灰(哑光)。为了增强高级感,X9新增新增20寸星耀悬浮轮毂,与劳斯莱斯相同,轮胎旋转而logo保持不动。
作为一辆家用车,安全必不可少。小鹏X9具有14项标配的主动安全配置,AEB工作范围最高支持150km/h。小鹏X9已通过国家五星健康认证,全车内饰采用体感温和无刺激的婴儿可触级材料,空滤抑菌率大于99%;在隐私安全方面,小鹏X9获得IVISTA网联智能与隐私安全的最高等级评价。小鹏X9还为孩子设计更多安全功能,如宝宝护航功能、娱乐屏三重防夹保护设计。
小鹏X9车长5293mm,车高1785mm,轴距3160mm,却并不笨重,最高时速达到200km/h,四驱版零百加速5.7s,两驱版零百加速7.7s。新版最高续航提升至740km,则体现出小鹏对全域800V平台潜力的持续挖掘。
没有人能打败趋势。包括汽车乃至全行业,未来的趋势将属于AI。
并且何小鹏认为,AI将加速小鹏在全球普及智能驾驶能力的进程。目前,小鹏汽车已经建立了“云-软-硬-芯”的全栈自研AI体系,全面面向自动驾驶研发设计。
基于全栈自研的AI体系,小鹏汽车计划将在2025年底在中国内地率先实现L3级智能驾驶落地。
但实现上述目标并不容易,AI大模型对芯片有着极大的算力需求,而公版芯片内部有大量的通用算力被浪费,能够使用的有效算力屈指可数。
“并且只有定制化芯片,才能发挥功能的最大化。”何小鹏说。
为了充分挖掘芯片的算力资源,并且实现智能驾驶更宽泛的边际效应,小鹏汽车决定开启自研图灵AI芯片之路。
何小鹏在现场表示,今年第二季度,小鹏汽车今年自研的图灵AI芯片将在中国内地率先量产上车。
图灵AI芯片专为AI大模型定制,计算能力相当于三倍的Orin X芯片。并且何小鹏表示,该芯片是全球首颗可以同时应用在AI机器人、AI汽车、飞行汽车的芯片,拥有40核处理器、单颗可跑300亿参数的本地模型。
目前,小鹏图灵AI智驾开启全球适配,在大模型驱动下,小鹏汽车智能驾驶突破地理限制,未实测过的地方也能自主学习,实现智能驾驶向全球演进。
“小鹏专注对真实世界带来改变更大的物理世界AI大模型,并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技术将逐步应用到小鹏AI汽车和AI机器人中。”何小鹏在现场表示。
面对补能体系还不够成熟的全球市场,小鹏还推出了鲲鹏超级电动体系。
鲲鹏超级电动体系搭载5C电池、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未来将搭载到小鹏旗下的增程动力产品当中。届时,可让小鹏的增程产品实现纯电续航430+公里,综合续航1300+公里的表现。
该电池有三大特点:快充、安全、能耗低。
据何小鹏介绍,鲲鹏超级电动体系的充电速度比手机还快,搭配5S液冷超充桩,1秒充电支持驾驶超过1公里,12分钟可充电至80%。而在用户最担心的电池安全上,5C电池自带防护装甲,可抵御10发子弹连射。能耗方面,小鹏的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能够做到93.5%的CLTC电驱效率,每公里仅需一毛六分港币(等于0.15元人民币)。
鲲鹏超级电动体系将于今年四季度在内地量产上车,明年在全球上车。
除了汽车技术之外,何小鹏还公布了AI机器人和飞行汽车,这两款产品让小鹏汽车更像一家AI公司。
小鹏AI机器人Iron1:1仿生设计,更有高度的人形化特征。拥有178厘米的身高和70公斤的体重,全身配备62个主动自由度,手部则拥有22个可动自由度。
智能方面,Iron机器人搭载最新自研3000T算力的图灵AI芯片,以及拥有720°无死角视野的智驾同源鹰眼视觉系统,行走时更加自如。
目前,小鹏汽车已经率先在广州工厂实现Iron实训落地,且将于2026年规模进入工业化量产。
小鹏汽车还认为,飞行机器人是对传统交通的重要补充。未来20年,飞行汽车有望达到汽车20%的商业规模。
目前,小鹏已经实现飞行汽车的四大核心技术全栈自研。小鹏"陆地航母"在去年中国航展完成首次载人飞行,还创下全球最大订单记录(内地近4000台订单),预计2026年实现量产交付。
何小鹏表示,目前小鹏已在广州开建全球首个年产1万台的飞行汽车制造工厂。
去年,小鹏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强财报”,人们对小鹏的态度从担忧急转至期待——但在小鹏全年卖出19万辆车,营收408.7亿元的背后,小鹏汽车的平均价格猛降9.37万元。
恢复销量和均价猛跌是一体两面的表现:低端车型MONA M03和P7+的持续走量让小鹏驶出了ICU,却也套上了低端的新标签。
以今年的改款车型来看,吃到“性价比”甜头的小鹏似乎要将其贯彻到底。
以改款G6来说,相比老款G6升级81项,但对比2023年G6的上市起售价20.99万元,新款的价格却全系压至20万以内。
老车主深感“背刺”之余,小鹏却因此换来7分钟大定超5000辆的好成绩。
按小鹏目前官网显示产品来说,G6、G9、P7i作为SUV,X9作为MPV,P7+是SUV级轿跑,M03是紧凑型轿跑,不管在车型还是价格区间上均已铺开,初步达到“规模化”的前提。
今年小鹏要对G6、G9、X9、P7i进行换代,还至少要发布定位中大型SUV的G7、小鹏首款增程车6座SUV G01、被外界推测为P7升级的E29(P7 Ultra)以及飞行汽车“陆地航母”。
换代的目的易于理解,小鹏能在同价格区间争夺市场空间,靠的是其智能化优势,小鹏把图灵智驾作为X9的标配,也是继续突出智能化优势,试图重新唤起人们曾经专属小鹏的智能化形象。
图片来源:小鹏官方
此外,小鹏汽车自研的AI智驾芯片将于今年二季度正式量产上市,首发搭载于小鹏的全新车型。这也意味着,小鹏汽车已建立自动驾驶的全栈自研体系。
今年的财报电话会上,何小鹏提出了今年四季度盈利的目标,这就代表了小鹏今年的每一款车都将承担更多压力。
M03、P7+这些“走量”的车型即使升级,也难以完全肩负盈利的目标,他们的主要责任是通过规模化生产降低品牌单位成本,为高端产品让出毛利空间。
小鹏要想实现四季度盈利,仅靠走量远远不够,还需要均价30万元以上、具备“高定价+高毛利”能力的中高端产品来撑起利润结构,例如X9。
只要单车利润可控,就能给小鹏季度财报上的盈利目标加分。今年要发售的G7、G01以及P7 Ultra,同样要为小鹏赢来更多毛利。
而作为“汽车科技集团”,小鹏还需要一个不断制造想象力的“品牌天花板”,担负市场认知和资本信心的责任。
飞行汽车则是“未来感”的象征。虽然不会在短期内量产盈利,但这类产品有很强的传播能力,提升品牌调性和资本故事张力,成为小鹏从“车企”向“科技公司”转型的关键。
来源:未来汽车日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