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太原开往革命老区蔡家崖的4621次列车上,有一节“红色经典 书香旅途”阅读车厢,旅客可以坐下来阅读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铁路历史等书籍,也可以扫码听书,聆听红色经典故事,“车轮上的书屋”成为职工和旅客移动的精神港湾。
在太原开往革命老区蔡家崖的4621次列车上,有一节“红色经典 书香旅途”阅读车厢,旅客可以坐下来阅读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铁路历史等书籍,也可以扫码听书,聆听红色经典故事,“车轮上的书屋”成为职工和旅客移动的精神港湾。
高架桥下,网约车司机车充电、人“充”智,充实精神世界;班组一线,职工书屋里建起科技攻关小组,为“手撕钢”创新赋能。从“漂流书箱”到“职工新华读书角”,从“书香地铁”到“云端书屋”,具有“工”字特色的职工文化阵地,编织起覆盖广泛的职工思想引领网络,让“诗与远方”触手可及。
职工书屋建设实现全覆盖
舒适安静的阅读空间、琳琅满目的图书陈列、现代化的阅读设备……走进阳泉市“全国工会品牌职工书屋示范点”——阳泉市委政研室工会职工书屋“厚德书斋”,两张弧形沙发围成舒适的阅读区,职工捧着书籍沉浸其中,偶尔传来书页翻动的轻响。
在太原热力集团职工书屋,柔和的暖光与原木色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书籍相映成趣。收录300种期刊和1000份主流报纸的“氚云”智能阅读终端静立在入口处,屏幕闪烁着最新上架的电子书目,几位读者指尖轻触屏幕,流连于云端书海。
职工书屋建在基层、建在一线,最深入职工、最贴近群众。
“小书屋”承载“大主题”。职工们阅读写作、分享美好,以书为媒,感悟书中意蕴,提升素养内涵。
近年来,省总工会围绕职工书屋建设,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探索创新活动载体,培养选树了一批“全国职工书屋示范点”和“省级职工书屋示范点”,“工”字特色系列阅读活动广泛开展。
按照全国、省、市“职工书屋”三级建设标准,各级工会探索各具特色的建设和管理模式,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潜移默化地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其中。通过“示范建”“联合建”,广大职工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营造了热爱读书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
4月16日,全省“职工新华读书角”集中挂牌。我省把“职工书屋”这块工会“金字招牌”与“新华书店”这张璀璨的“文化名片”融合联系,拓展职工书屋服务触角。
朔州市“职工新华读书角”不仅图书种类多,还配备了电子阅读、休闲区域等设施,环境温馨雅致。临汾市在各级新华书店开辟500余平方米、投入3万余册图书建设“职工新华读书角”,实现“临汾数智工会”App平台与“新华云阅”平台互融互通。
如今,全省11个市的119个“职工新华读书角”全部向社会开放,为包括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在内的广大劳动者打造了身边日常阅读的空间。
通过省总工会示范建、企业自主建、多方联建、整合共建等方式,我省工会把职工书屋建在了“手撕钢”生产班组、网约车充电桩旁、“蔡家崖号”列车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广场工会驿站以及漂洋过海的集装箱内等职工聚集活动的每一个地方。
截至目前,全省建成470个全国重点职工书屋、3875个各级各类职工书屋,全天候全覆盖服务着全省近700万名各行各业职工。
讲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
去年9月30日,由省总工会联合山西广播电视台策划推出的“语文书里看中国——我为祖国‘诵’祝福”全民诵读活动在太原钟楼街启动。
台上,来自各行各业的职工代表身着整齐的工服,手持语文课本,声音时而激昂如《黄河颂》的滚滚波涛,时而深情似《乡愁》里的浅浅海峡,琅琅书声飘向城市远方。
省总工会把深化职工阅读活动作为工会工作“大宣传”“大思政”的重要内容,推出“再读我的语文书”职工经典诵读活动。线下,示范性打造“全职工阵容”读书分享会;线上,由职工个人或团体精选中小学语文课本经典篇目录制成音视频上传云端,在“喜马拉雅”等平台分享。
为提升职工阅读的浓厚氛围,工会设计打卡印章和“语文书里看中国”明信片,邀请劳模工匠、职工代表、网络达人、知名作家参与活动,以“大流量”凝聚职工奋进“正能量”。
在省总工会示范带动下,各级工会通过设立马克思主义书房、灯塔研习区等开展党的创新理论宣讲,举办“阅读经典好书 争当时代工匠”“玫瑰书香”等诵读活动,引导职工读红色经典,补足精神之“钙”。
大同市总工会在女职工较为集中的企业,开展“悦享书香书韵 绽放巾帼芳华”主题阅读活动,女职工与大家分享阅读心得,以书香涵养女性力量。长治市总工会针对青年职工开展“青春悦读会”“书友会”,搭建青年职工交流互动的平台。运城市总工会举办“书香浸润河东 阅读传承文化”“书香运城职工在行动”等活动,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
我省工会讲好“中国工人大思政课”,广大职工读中华优秀文化典籍涵养浩然正气、读经典古诗文提高人文素养、读文学名著领略人类文明的丰富多彩,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氛围日益浓厚。
提升职工获得感幸福感
“现在想去‘职工书屋’看书,打开手机一点,周围的‘职工书屋’在哪儿、有什么书一目了然。”4月16日,国网临汾供电公司职工李欣然滑动手机上的“职工书屋”全景地图“按图索骥”,快速找到身边的阅读资源。
我省工会注重数字赋能阅读,主动适应青年职工数字化、碎片化的阅读习惯,在全省职工书屋推行数智转型工程。便捷的智能服务让职工阅读不再受时空限制,实现指尖上留有书香。
推动“云阅读”,一键链接“职工晋家”小程序与“新华云阅”平台,实现职工会员卡在线办理、图书自助借还。支持职工书屋与图书馆、樊登读书会、“喜马拉雅”有声书等开展合作,运用人工智能阅读助手,共享公共服务资源和网络优质服务,职工阅读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
“现在扫码就能听书,上下班路上既能排忧解闷,又能学习提升。”太原地铁1号线运维项目职工窦俊杰展示着手机里的有声书。中铁十七局电气化公司工会依托全国工会电子职工书屋平台,推动“线上+线下”同步阅读,职工月均数字阅读时长超6小时。
有的职工书屋通过举办“职工读书会”“工匠面对面”“读书沙龙”等特色品牌活动,助力产业工人化工为匠、传承匠心。有的将“职工书屋”与工人文化宫、工会驿站、妈咪小屋、职工疗休养点等职工活动阵地建设一体推进,开展寒暑假期子女爱心托管,提供各种贴近职工需求的“职工书屋+”特殊暖心服务,不少书屋成为当地的网红打卡地。
构筑“工”字特色职工文化阵地,不能单纯只为建而建和仅仅满足于建好,还应确保在管得好、用得好的基础上,发挥好思想引领作用。
省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把职工文化阵地建设与基层工作和职工实际结合起来,顺应时代变迁和社会变化创新发展,讲道理和讲故事结合起来,讲“国之大者”和讲职工群众利益关切结合起来,让广大职工在沉浸式的阅读活动中,获得更好的精神文化体验。
山西日报记者杨文俊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