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禅亦悟,或庄或谐(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9 07:35 2

摘要: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思想理论体系作为传统文化的上层建筑,受中国古典哲学影响最深。“儒释道”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源泉,其研究方向虽然有交互但各有不同。“儒”即研究人与人,“道”即研究人与自然,而“释”余以为是研究人与未来。

文章摘自:(皆大欢喜)徐群英·弥勒佛国画小品集:

文/卢禹舜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思想理论体系作为传统文化的上层建筑,受中国古典哲学影响最深。“儒释道”作为中国古典哲学的源泉,其研究方向虽然有交互但各有不同。“儒”即研究人与人,“道”即研究人与自然,而“释”余以为是研究人与未来。

徐群英的《皆大欢喜》系列作品以释家的弥勒佛题材为主。那么弥勒佛何许“人”也?弥勒佛为中国大乘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弥勒源于婆罗门姓氏,是一概论,意为慈爱。布袋和尚为浙江奉化人,是弥勒佛的应化身,后人塑造弥勒佛多以布袋和尚为型。布袋和尚身体胖,眉皱而腹大,出语无定,随处寝卧。常用杖挑一布袋入市,见物就气,别人供养的东西统统放进布袋,却从来没有人见他把东西倒出来,那布袋又是空的。

假如有人向他请问佛法,他就把布袋放下。如果还不懂他的意思,继续再问,他就立刻提起布袋,头也不回地离去。人家还是不理会他的意思,他就捧腹大笑。有一副大家耳熟能详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其一“容”字,一“笑”字,当为世人之领悟。何言“释”家研究人与未来,佛讲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此刻你容百川,日后定成大海,此时你笑红尘,他日你胜流年。容是和谐,笑是淡然。

与当世之浮躁气息相比,谁能有“随处寝卧”之坦然心境?与此同时,她推出这系列作品,正中心慰。所谓“画佛即佛”是讲画佛的人首先应该修炼自己,成为“佛”一样的人,立地成佛,画心即可。那么徐群英是如何在自己的国画作品中诠释自己的佛缘之境的呢?

佛教题材的作品不论是从立意上还是绘画手法上都不同于其它人物画,其立意有渡众生之高度,所以不能有私心杂念,随心所欲。所以画佛先修心。其它的人物画可以加入自己的感情去理解体会高士名媛之心情,可以写实绘生之本土气息。而佛教体裁的作品,有它严格的佛教造像法规,并不是每一位画家都能表现出佛画的内涵。佛是带着神职去渡化众生的,所以,其面部表情、着色等就得表现出一个修行者区别于其他人的庄重感,用的是庄严色,既有面部的红润,还不漂浮,内心的纯净,宇宙的能量才可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一幅好的佛画最关键的东西就是神韵。正所谓“相由心生,画如其人”,她笔下的弥勒佛像无不形神兼备,栩栩如生,或庄或谐,造型生动,憨态可;庄严宁静而慈安详,和平朴素而又充满智慧。仿佛在与人们交流感情,使人产生一种心灵净化之感。让信佛者参拜佛像,不信佛者肃静观赏,让人愿意放弃为满足无穷物欲的奔忙,消除私欲而得到灵魂的静谧。

再者她的内在体系非常完整,是紧跟时代步伐的。其作品笔墨中有儒家的清秀雅致,线条中有道家的洒脱灵动。作品中如《戏龟图》《度鹰图》等在警示世人的同时更是加入了人与自然的考虑,集合之完美可谓天成。

“是非憎爱世偏多,仔细思量奈我何。”她带着她远离世尘的心境,带着她对佛的虔诚,用心绘画、传播佛文化,一路直行。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