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暮春时节,安驾庄镇的“一块田”里迎来了关键生长期。绿油油的麦苗已拔节孕穗,修长的麦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田间编织一场生机盎然的绿色舞会。微风拂过,麦浪层层翻滚。“今年的小麦长势明显好于去年。”杜均涛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希望的田野,眼中满是欣慰。
暮春时节,安驾庄镇的“一块田”里迎来了关键生长期。绿油油的麦苗已拔节孕穗,修长的麦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在田间编织一场生机盎然的绿色舞会。微风拂过,麦浪层层翻滚。“今年的小麦长势明显好于去年。”杜均涛站在田埂上,望着这片希望的田野,眼中满是欣慰。
作为远近闻名的种麦能手、农机专家,杜均涛不仅是朱家颜子村的党支部书记,更是全村农业转型的领头雁。他所在的安驾庄镇,地处“自古文明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核心区域,这片土地自古便以小麦的优良品质和稳定产量闻名,是粮食生产领域的金字招牌。
如今,安驾庄镇的“小麦文章”远不止于此。从单家独户的传统耕作,到依托村集体经营“一块田”;从常规小麦种植,到发展绿色有机高端品种;从单纯依赖第一产业,到打通农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再到如今的三产融合创新模式——短短三年间,金黄麦粒完成价值跃升的三级跳,不仅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更让“汶阳田”的金字招牌焕发新生机。
强一产 抗牢粮食安全关
麦苗拔节的春日,安驾庄镇的田野正酝酿着丰收的序章。晨光中,无人驾驶的打药机沿着北斗定位的轨迹匀速前行,身后留下整齐的覆膜线条;田埂边,智能水肥一体化管网正将养分精准输送到冬小麦根系——这片深受“巴掌田”困扰的土地,如今正在书写现代农业的“变形记”。
“去年这时候还在为跑水漏肥发愁,今年手机上就能看苗情。”54岁的坡庄村村民郭建立点开“智慧农田”App,屏幕上跳动的温湿度、墒情数据让人心安。他脚边刚安装的物联网虫情灯,正将捕捉到的害虫种类实时上传到镇农业数据中心。“上周系统预警红蜘蛛风险,无人机当天就完成了飞防作业,这效率搁以前想都不敢想!”
更让老郭踏实的是村集体刚建起的粮食烘干塔“以前晾晒粮食完全靠天气,晾晒在马路或晾晒场上,怕下雨,得一直守着,既费时又费力。现在有了烘干设备,解决了我们的后顾之忧”。
从一粒种、一株苗,到一捧沉甸甸的果实,科技赋能让农业生产更“智慧”。安驾庄镇粮食生产已实现了耕、种、管、收、烘等全程机械化“一条龙”作业,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据了解,安驾庄镇2024年粮食总产量约11.2万吨,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95%。
优二产 特色产业增质效
走进安驾庄汶阳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石磨面粉生产车间,新型的磨盘在发动机的轰鸣中不停转动,身着工装的工人们正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装面、封口,淡蓝色和淡紫色的彩色小麦面粉正源源不断地走下生产线。
“彩色小麦富含钙铁锌硒等微量元素,我们的产品市场定位中高端,虽然初期面临销售难题,但随着口碑打响,去年底已实现销售收入60万元。”安驾庄汶阳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钱兆喜说。
近年来,安驾庄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发展的目标,通过整合要素资源,打造颜子跨村联建示范片区。同时,成立安驾庄汶阳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引导支持本地企业通过产业联动,建立联农带农富农利益联结机制,让促农增收动力更加强劲。
无独有偶,张家安村依托村集体“一块田”,对村内闲置资产进行量化盘活,整合村集体资金8万元,成立“志纯传统小作坊”,将面粉加工融入产业创新发展链条,找到了产业振兴的新出路,拓宽了集体增收新路径。
“加工企业是粮食产业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上边连着农户,下边连着市场。只有企业带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才能提升竞争力,形成互补,相互带动,长久兴旺。”钱兆喜表示,安驾庄镇坚持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做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文章,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活三产 深挖潜力塑品牌
“家人们,我们的蓝麦、紫麦面粉,那可是营养丰富,口感独特!这蓝麦面粉,做出来的面食色泽淡蓝,口感细腻;这紫麦面粉,麦香浓郁,营养丰富,富含花青素和多种微量元素,是三高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在安驾庄镇的农产品直播间里,主播手持一袋印着“绿满望鲁山、好吃安驾庄”标识的面粉,向全国网友展示。
镜头外的货架上,石磨面粉、紫麦挂面等20余种本地特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如今,电商产业园日均发单量已突破2000件,让“安庄味道”通过物流网络走进千家万户。
近年来,安驾庄镇立足自身优势,深挖潜力,积极打造“绿满望鲁山、好吃安驾庄”品牌。依托当地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吸引企业入驻,推动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等全产业链发展。同时,大力发展电商直播等新兴业态,让农产品搭上互联网的快车,拓宽销售渠道,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如今的安驾庄镇,三产融合呈现“以农兴旅、以工促农、以商活农”的生动图景。党委书记杨仁峰表示:“从‘粮袋子’到‘钱袋子’,从‘种麦子’到‘卖品牌’,我们要让‘集体经营一块田’招牌更亮、‘绿满望鲁山’底色更浓、‘好吃安驾庄’口碑更响,走出一条三产融合、富民强镇的特色之路。”
记者:郑凯
通讯员:穆姝琪
编辑:黄国梁
审核:聂艳艳
来源:泰安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