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晨5点多,“95后”曹子榆已在智慧大棚里调试着环境传感器。“我想给农户们蹚蹚路!”这位“农三代”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勇于尝试,先后试种300多个番茄品种,精心筛选出30多个口感上佳的品种重点培育。
女农人巧用流量“浇灌”农业新未来(主题)
玩转“新农活” “云上”耕种忙女农人巧用流量“浇灌”农业新未来女农人巧用流量“浇灌”农业新未来(副题)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田梦迪
清晨5点多,“95后”曹子榆已在智慧大棚里调试着环境传感器。“我想给农户们蹚蹚路!”这位“农三代”在农业专家的指导下勇于尝试,先后试种300多个番茄品种,精心筛选出30多个口感上佳的品种重点培育。
4月20日,人们在第二十六届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参观。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摄
与父辈的传统耕作方式不同的是,曹子榆将农技知识和生活场景原生态地搬到了短视频上。她发布的作品,就像一个新农人的种地记录:分享种植的细节、科普农业知识和技术、展现农产品销售。
“我希望通过短视频,让更多人看到现代农业的魅力,激励大家投身其中,用绿色健康的理念和技术,开拓农业新领域。”曹子榆告诉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如今,她依旧不断尝试种植新产品,在农业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手机变农具 数据变农资
在寿光这片农业蓬勃发展的土地上,农业技术创新的浪潮从未停歇。从1989年第一批冬暖式大棚诞生,寿光就奠定了其在农业领域的领军地位。
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山东寿光是全国设施蔬菜产业的领军者,拥有15.7万个蔬菜大棚,年交易量超900万吨,自主研发蔬菜品种达257个,国产种子市场占有率超70%。
近年来,寿光市以创建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为契机,运用先进育种技术、智能化设备等,大力推动番茄产业发展,培育从番茄育种育苗、种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2023年,寿光市番茄产量超过50万吨。截至2024年4月,寿光市自主研发的番茄品种达113个。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寿光已从“种菜之乡”华丽蜕变为“数字农业标杆”。无人机飞防、智能化大棚、现代化仓储……从种子到育肥,从果实到销售,寿光走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引领道路上,构建起现代化的智能农业生态系统。越来越多的寿光新农人通过短视频直播,向全国传递着现代农业的理念,提升农业种植、销售、运营的先进理念。
“作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标杆,寿光正以数字技术为引擎,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晓东表示,一位位充满朝气的新农人,通过短视频和直播,让“手机变农具、数据变农资”,成为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也普及着现代农业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生机。
用科技重塑现代农业
在深入接触农业的过程中,曹子榆发现当地年轻农机手极少,女性驾驶员更是凤毛麟角。于是,她从农机理论开始学起,并四处拜访农机师傅。一路走来,曹子榆考取了拖拉机、挖掘机、植保机、收割机、装载机等证件,覆盖农业生产从耕到收的各个环节。当她驾驶着“钢铁巨兽”在广袤的田野上大显身手时,总能收获乡亲们的夸赞。
同样在农业领域辛勤耕耘的“90后”孟晓帆则专注于生姜产业。身为农资人,她用五年时间打造了生姜全产业链,并借助短视频平台构建起技术分享、农资销售与产品收购的闭环。
“一位河南粉丝按照我的方案种姜,还没等我收购就被抢购一空。”孟晓帆自豪地说。短视频平台不仅为她带来了约30%的客户,更让她坚信数字工具能提升农产品价值,让好姜卖出好价钱。
活跃在直播间的还有一位“60后”女农技专家刘天英,她是寿光市农业农村局的高级农艺师。退休后,刘天英并未停下传播农技知识的脚步,而是通过一块小小的屏幕帮助更多农人。
“以前在村子里讲课,人最多也就几百人,效率低、覆盖面小。2023年,我决定借助新媒体平台推广农技知识。看到我的视频和直播能切实帮助农民解决实际问题,我感到特别有价值。”刘天英感慨地说,短视频平台为她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她30多年的经验得以传播给更多需要的人。
这些女农人的成长与发展,与寿光整体的农业发展环境紧密相连。2024年5月,寿光成立“贾思勰·新农人联盟”,为新农人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寿光市贾思勰新农人联盟联合会会长王斌介绍,联盟人才服务中心已筛选入库蔬菜种植技术人才超10万人。借助短视频直播平台,通过市场化运作和精细化服务,将蔬菜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推向全国。
培育乡村振兴的数字生力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壮大农村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队伍。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郑风田表示,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数字乡村新农人”,“数字乡村新农人”的培育需要构建“技术赋能—模式创新—价值重构”的完整生态链。未来应着重培育数字农业技术员、孵化乡村数字经济体、建设智慧乡村示范区,形成以数字新农人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新范式。
“我坚信好蔬菜是种出来的,真正的健康绿色品质,一定源于作物种子的选择和种植管理的过程。”为种好一颗草莓番茄,曹子榆积极尝试前沿农业技术,解决大棚夜间供热、土壤板结等问题。
如今,曹子榆运营及合作的大棚达到千亩,不仅引来众多专家团队进行科学实验、推广先进技术,还串起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探索一产种植销售、二产深加工、三产采摘游乐的融合发展。过程中,她会以自己的经验给粉丝提供建议,“新农人的使命,不仅是把家乡的优质农产品送到千家万户,更要把现代农业技术和产业模式传播出去。”
女农人们用短视频记录农事生活,用直播开设农技课堂,用电商拓展农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借助新媒体建立品牌IP,搭建起广阔的生意网络……在数字乡村的大背景下,短视频和直播平台打破了农产品的时空局限,为青年人才提供了丰富的创业就业机会。
今年2月,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与民生研究院发布的《短视频直播平台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4年年底,快手平台共带动了4320万个就业机会,催生了174个新职业。直播电商等“直播+”产业通过其独特的生态优势,深度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因为开启一颗草莓番茄的绿色之旅,曹子榆越来越受外界认可。“有‘老铁’发来私信说,我的经历就像一颗种子,播撒到了年轻人的心田,激发了大家返乡从事农业的热情。”她笑着表示,希望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用现代化理念与技术耕耘出一片新天地。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