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蔓延,中高考家长怎么帮?牢记这3点!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9 09:47 2

摘要:还有的头疼、肠胃不适、提不起劲,身体这里那里不舒服,但都查不出病因;

中高考临近,很多父母都发现自己的孩子有些反常。

有孩子一进教室就头皮发麻、昏昏沉沉,根本没法好好学习;

还有的头疼、肠胃不适、提不起劲,身体这里那里不舒服,但都查不出病因;

有些孩子则很抗拒去学校,找各种理由请假,严重地直接旷课逃学……

而这些,都是「考前焦虑」的表现。

《中国全科医学》2024年12月第34期刊发的一篇论文显示:中国学生的考试焦虑发生率达到22.32%,其中,中小学生考试焦虑达29.8%,且逐年增长。

考试拨动着孩子本就脆弱的心弦,也考验着大人的应对能力。

眼睁睁看着苦心养育的孩子一蹶不振,家长们心疼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今天,我们就与大家一起聊聊:

如何帮助孩子缓解焦虑,顺利度过考试?

01

考试焦虑,‍‍‍‍‍‍‍‍‍‍‍‍‍‍‍‍‍‍‍‍‍‍‍‍‍‍‍‍‍‍‍‍‍‍‍‍

本质是提前害怕

姐妹家12岁的女儿兰兰,最近陷入一个怪圈:越努力,越不行。

越想把题目做对、做好,越容易出错;

越是想集中注意力背书,越是怎么都背不住;

越是给自己加题、不停刷题,越觉得不会的题太多……

姐妹说,女儿现在很焦躁,一坐上学习桌,就开始抠头皮、咬笔帽、抖腿,以前都没有这些习惯;

而且越来越情绪化,很简单的题一再做错,一说她粗心,要么激烈地发脾气,要么嚎啕大哭说自己“怎么做都做不好”,吓得姐妹不敢再说。

“以前她挺有上进心的,最近就好像钻进牛角尖里,不想学,非逼着自己去学。”

姐妹担忧地叹口气。

心理学家耶克斯(R. M. Yerkes)和多德森(J. D.Dodson)研究发现:

高唤醒水平只需些许升高,人就很快从最佳状态,转变为惊慌失措的状态。

这里的唤醒水平,指孩子对某个刺激的反应强度。

就像兰兰,原本学习状态挺好,被「考试倒计时」刺激,对考试临近的反应强度越来越大,渐渐丧失平常心。

我们可以理解为:考试倒计时等刺激,增加了孩子的恐惧心理。

而恐惧是焦虑的源头。

图源:pexels

心理学家卡尔·弗农在《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一书中写道:高焦虑的人和正常人之间唯一的区别是,焦虑的程度和持续时长不一样。

每个孩子面对学习任务都会或多或少感到压力,这些压力就像小石头,当它们不痛不痒砸在孩子身上时,孩子会感到轻微的焦虑,但总体可以承受。

这时,孩子表现为正常状态;

而当小石头砸得过多、过密集,孩子开始感到疼痛,感到想要逃避这些小石头,对压力的恐惧心情越来越高,这时孩子会感到较重的焦虑。

当焦虑程度太重、持续时间太长,孩子就会陷入焦虑不安、自暴自弃、抑郁失眠。

孩子临考前的焦虑,本质其实是对“考试”这件事提前感到害怕——

可能是担心自己考得不好,怕面对家长和老师的责备,或者备考时的高压环境让孩子喘不过气来。

孩子跌落在惊慌失措的漩涡,面对逼近的外界威胁不知如何是好。

一切看似失常的表现,其实都是渴望逃离恐惧的求助信号。

02

缓解考试焦虑

重点是“不要缓解”

互联网大佬张朝阳,曾患焦虑症多年,他在演讲中透露自己缓解焦虑的秘诀是:不要缓解。

他讲了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焦虑真相:

焦虑时,怎样解决焦虑其实都是没用的,因为越努力、越焦虑;

反而放着焦虑不管,先去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努力做事的过程中,慢慢人就会不那么焦虑了。

“完成对自己更有意义的生活,无视焦虑,才是接受焦虑。”

心理学家卡尔·弗农也曾患有焦虑症,他在《我是怎样摆平焦虑的》一书中表达过类似观点,他说摆平焦虑有两个前提:

第一.认清焦虑不存在治愈方式;

第二.认清焦虑不可能根除。

焦虑并没有一个开关,可以随时关上,因为它和快乐、悲伤一样,都是正常健康情绪的一部分。

图源:pexels

而很多孩子之所以因为考试焦虑失衡,归根到底在于,没有正确认识到焦虑不可能消失,太想要让焦虑消失了。

躯体不适,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使他们不必直面焦虑;

夜晚失眠,脑子里各种想法,都是孩子在想办法对抗焦虑;

厌学,更是用行动直接逃避“考试”这个焦虑源……

我们眼中孩子的问题,其实都是孩子解决焦虑的尝试。

书籍《焦虑是头大象》将这些逃避、对抗、解决焦虑的错误尝试,称为“安全行为”:

面对威胁,人们本能想要加快脚步、离开危险地带。这些安全行为看似“安全”,其实忽视了真正应该直面的问题,导致问题扩大了。

想要帮助孩子缓解考试焦虑,“理解”比“解决”更准确。

03

如何一点一点

摆平焦虑?‍‍‍‍‍‍‍‍‍‍‍‍‍‍‍‍‍

首先,父母可以给孩子的焦虑“重新讲个故事”。

孩子对即将到来的考试的恐惧,使得内心产生各种负面想法,这是孩子焦虑超载的原因之一。

父母可以通过叙事改写,来改变孩子对恐惧的负面想法。

比如,孩子的负面想法是:

“我还没有准备好,这次考试肯定会考砸,到时候爸爸妈妈会骂我,老师同学会看不起我。”

父母可以改写为:

“没有同学能一题不错,他们不也没准备好吗?

既然大家都没准备好,那我不一定会考砸,只要保持平常心,我就比很多人都强了。”

如果孩子对改写的内容提出质疑:“万一我就是所有人里面考最差的呢?”

接下来,父母可以用逆向思想「以毒攻毒」,畅谈最坏结果:

“假如你考了倒数第一名,你觉得老师和同学会对你说什么?”

“如果你真的考得特别差,最害怕的事真的发生了,你会怎么应对呢?”

“如果你考试当天睡过头了,考了零光蛋,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并在孩子思考最坏结果的过程中,不断给与支持、包容和接纳:

“没关系,你依然是爸爸妈妈最爱的孩子”;

“就算你真的考倒数第一,妈妈也不会怪你,我们一起找原因,争取下次有进步就好”;

“别害怕,有妈妈在呢,妈妈永远会支持你。”

到这里,孩子的焦虑已经有所松动,这时可以趁热打铁,引导孩子用「三步法」放松身心:

图源:pexels

第一步:在一个舒服安静、空气流通的地方坐下来或躺下来;

第二步:缓慢地深呼吸10次;

第三步:专注感受气流通过如何身体,穿越五脏六腑,什么也不去想。

如果孩子耐不下性子深呼吸,可以带孩子去户外跑步、踢球、打羽毛球等等。

最后,别忘记告诉孩子:

如果仍然感到压力,那是正常的,任何人都会有压力,爸爸妈妈经常也会有跟你一样的感受。

我们要做的不是消灭它,而是与内心的恐惧、不安、紧张做朋友。

图源:pexels

以上方法适合轻度焦虑的孩子,如果孩子已经焦虑很长时间,并且程度较重,家长不妨请心理咨询师对孩子进行疗愈。

好的咨询师,能够让孩子对焦虑的认知、体验产生质变。

让孩子认识到考试只是人生一道小坎,逃避的倾向有所减轻,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也对自己拥有更多信心。

为了助力青少年考试季,壹点灵也专门针对中高考家庭定制了关于考试焦虑的心理疏导。

我们精心挑选了60余名擅长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为您和孩子保驾护航。

如果你也有这些问题,想快速了解你的专属答案,可以直接点击下方了解,输入联系方式,告诉我你的具体情况,我会一对一帮你剖析和指导!

来源:岚岚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