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技圈又爆大新闻——华为即将测试的昇腾910D芯片,被曝要直接挑战英伟达的"AI芯片天花板"H100。这消息一出,连英伟达CEO黄仁勋都坐不住了,公开称华为是"中国最强科技公司"。这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一块芯片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技术话语权、地缘政治和产业未来的
科技圈又爆大新闻——华为即将测试的昇腾910D芯片,被曝要直接挑战英伟达的"AI芯片天花板"H100。这消息一出,连英伟达CEO黄仁勋都坐不住了,公开称华为是"中国最强科技公司"。这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一块芯片的较量,更是一场关于技术话语权、地缘政治和产业未来的"三国杀"。
从"追赶者"到"挑战者":华为昇腾的逆袭剧本
2019年,华为顶着"实体清单"压力发布首代昇腾910芯片时,外界更多是同情而非期待。毕竟当时英伟达的V100还是AI训练芯片的绝对王者,性能差距肉眼可见。但华为硬是靠着每年迭代的节奏,在910B、910C两代产品上逐步缩小差距。如今,910D的测试消息传出,华为直接放话要超越英伟达2022年的旗舰产品H100。 据悉,华为最快5月就能取得910D首批样本。当然, 一切尚在初期阶段,之后仍需要一系列测试来评估处理器性能,为供应客户做好准备。
这种"跨代追赶"看似激进,实则有迹可循。美国对H20芯片的出口管制,客观上给华为创造了市场窗口。原本盯着英伟达特供版H20的中国企业,现在转头就敲华为的门。今年华为昇腾芯片预计出货80万颗,客户名单里既有中国电信这样的国家队,也有字节跳动这类民营科技巨头。连黄仁勋都承认:"华为在它涉足的每个领域都能后来居上。"
当技术战撞上地缘政治:一场没有退路的赛跑
美国对H20芯片的出口管制,本质上是想掐断中国获取高端算力的通道。但市场反应却上演了黑色幽默——管制令发布后,华为的订单咨询量不降反升。有业内人士透露,某互联网大厂原计划采购H20搭建AI集群,现在直接改签昇腾910C,还追加了20%的预算。这种"越封杀越火爆"的剧情,在半导体领域已不是第一次上演。
黄仁勋的焦虑肉眼可见。这位硅谷大佬罕见公开吐槽美国政府的管制政策"搞得很糟糕",甚至直言"华为是我们最强的中国对手"。要知道,英伟达财报里白纸黑字写着:过去两年,华为一直是其官方认证的竞争对手。这种来自对手的"认证",某种程度上比销量数字更有说服力。
910D的野望:不止于"替代",更要"重构规则"
从现有信息看,昇腾910D的杀手锏可能藏在三个维度:
1. 算力密度:采用更先进的制程工艺,单卡算力或突破2000TFLOPS,这对大模型训练至关重要;
2. 生态突围:华为正在把昇腾芯片与自研的MindSpore框架、盘古大模型打包成"全家桶",试图打破CUDA生态的垄断;
3. 场景定制:针对中国企业的数据安全需求,可能内置硬件级加密模块,这对政务、金融客户极具吸引力。
不过挑战依然存在。英伟达H100凭借成熟的CUDA生态,目前仍是大模型开发者的"默认选项"。华为想要破局,光靠硬件性能还不够,必须构建从芯片到框架再到应用场景的完整生态链。好在国内AI企业已被"卡脖子"逼出了求生欲,百度、字节跳动等公司都在加速适配昇腾平台。
未来已来:全球AI芯片进入"双轨制"时代
这场较量正在催生两个平行世界:一边是英伟达主导的全球化供应链,另一边是中国企业构建的国产化替代体系。数据显示,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2000亿元,其中超过60%可能被本土厂商吃掉。这种结构性变化,让全球科技巨头不得不重新思考站队策略。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竞争永远是好事。当华为能用昇腾910D训练出媲美GPT-4的中文大模型,当寒武纪的思元芯片开始支撑自动驾驶迭代,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产业。就像智能手机时代催生出移动互联网革命,AI芯片的"双轨竞赛"或许正在孕育下一个技术奇点。
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表面是算力的比拼,内核是创新体系的对抗。当黄仁勋说出"华为在每个市场都能征服"时,他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订单争夺,更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国科技范式"。或许用不了多久,全球AI芯片的领奖台上,就要多出一张来自东方的面孔了。
来源:高科技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