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以“五字诀”织密就业保障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29 10:24 1

摘要: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隆阳区以“稳、促、提、扩、扶”五字为纲,织就一张覆盖城乡、惠及万家的就业保障网,让就业春风温暖每一个追梦人的心田。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更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隆阳区以“稳、促、提、扩、扶”五字为纲,织就一张覆盖城乡、惠及万家的就业保障网,让就业春风温暖每一个追梦人的心田。

稳就业“基本盘”,筑牢民生保障“压舱石”

坚持“外出就业与就地就近就业并重”的工作思路,构建“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群众受益”的就业格局。在对外劳务协作方面,与23个省外人社部门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合作机制,重点深耕广东、福建、浙江、江苏、上海等隆阳籍务工人员聚集的地区,强力推动我区劳动力向省外组织化输出。如我区与福建圣农集团、盼盼集团等企业开展了长期的“劳务协作”,2024年仅福建圣农集团的隆阳籍员工就已突破2000人。

在本地就业方面,我们立足产业发展需求,整合本地人力资源公司、保山产业园区企业以及餐饮、服务等行业的用工需求,推出隆阳就业“四个一”举措:每月举办一次现场招聘会,让岗位“面对面”;每周五早上9点进行一场直播招聘,让信息“屏对屏”;每周推送一批岗位到乡到村,让机会“点对点”;一个线上平台“保山就业帮”,让服务“键对键”。2024年,隆阳区共组织了51场直播招聘和19场现场招聘会,其中深入乡镇的现场招聘会达到11场次,推送招聘岗位到乡到户41批次。2025年春节以来我区组织“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8场,直播招聘15场,推送岗位信息16个批次。

促就业“新形式”,打造灵活就业“蓄水池”

针对“无法远行、不愿闲居”的灵活就业群体,隆阳区创新建设“零工市场”网络,让打零工不再“蹲马路”、找活干不再“靠运气”。在永昌街道中村社区建成的全市首个标准化“零工市场”,配备求职招聘、信息公示、直播带岗、维权保障等功能区,提供“即时快招+技能提升”服务,覆盖1.8万搬迁安置群众,辐射周边25万人,带动2000余人就业。2025年将新增青华街道廖官社区、兰城街道龚家庄社区2个零工市场工作站,同时计划在东城扩建原隆阳区惠民零工市场,形成“1+N”辐射网络,让就业服务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社区末梢。

同时,我们依托怒江流域热区农业优势,通过水果、蔬菜、咖啡等规模种植,吸纳了大量季节性用工,让农田变成家门口的“就业车间”。

提技能“硬实力”,锻造就业创业“金刚钻”

隆阳区立足本地产业发展特色,结合不同就业群体需求,打造“隆阳建工”“保山咖啡师”劳务品牌,开展满足不同就业形态和个性化需求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充分释放技能人才活力,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逐步推动劳动者由“体力型”就业向“技能型”就业转变,让技能人才的种子,在各行各业生根发芽,绽放出就业创业的绚丽花朵。2024年隆阳区在各乡镇(街道)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33个班次共计6017人;2025年以来已经组织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17个班次711人。

扩岗位“新空间”,开辟就业安置“新天地”

自2024年9月以来,隆阳区积极推进“家门口务工车间”试点工作,产业联动创造岗位。成立由区委书记为总召集人,副书记、组织部部长、分管副区长为副召集人的工作专班,21个乡镇(街道)书记任“编外车间主任”,实行周收集、旬分析、月调度,强化工作推进。由区级领导带头调研指导,各行业部门定期跟进督促,分层分类澄清工作底数,共摸排出辖区内小工厂、小企业、小作坊等“家门口的务工车间”122个,厘清闲置可利用资源资产199个。截至目前,隆阳区通过引导企业扩容、支持企业延链、精准招商引企的措施帮助本地企业新吸纳劳动力就业1000多人。

扶创业“生力军”,培育就业增长“新引擎”

坚持把创业作为就业的“源头活水”,不断完善政策扶持体系,为创业者插上腾飞的翅膀。通过为创业者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园区场地支持等政策扶持,引导扶持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返乡兴办实业、发展产业、带动就业。2024年隆阳区办理创业担保贷款437户发放贷款共计9420万元、带动就业2621人,发放“云岭创业贷”11户405万元。2025年以来办理创业担保贷款90户发放贷款共计1927万元、带动就业512人。结合保山小粒咖啡这一张名片,创建了全省唯一的咖啡类创业孵化平台——保山市咖啡产业创业孵化示范园区,已培训咖啡创业人才112人,成功孵化5个咖啡创业团队。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隆阳区将继续以“五字诀”为指引,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隆阳篇章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隆阳发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