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重庆荣昌凭借一只卤鹅撬动30亿产业链的消息刷屏网络时,千里之外的湖北荆门人或许正捧着本地的风干鸡、蟠龙菜陷入沉思:这座同样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江汉小城,能否借他山之石,在流量经济浪潮中杀出重围?
当重庆荣昌凭借一只卤鹅撬动30亿产业链的消息刷屏网络时,千里之外的湖北荆门人或许正捧着本地的风干鸡、蟠龙菜陷入沉思:这座同样拥有千年文化底蕴的江汉小城,能否借他山之石,在流量经济浪潮中杀出重围?
荣昌的突围剧本堪称教科书——草根网红“卤鹅哥”林江用蹩脚英语追遍五城,将非遗美食送上国际顶流网红“甲亢哥”的镜头,单条视频播放量破亿的背后,是政府“48小时响应机制”的硬核支撑 。区委书记高洪波亲自下场啃鹅直播,10万元奖励民间代言人,连夜出台《卤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案》,这套“民间点火、政府添柴”的组合拳,让荣昌卤鹅销量激增1000%,产业链产值剑指10亿元 。更值得玩味的是,当360集团周鸿祎空降荣昌啃鹅引发200万围观时,政府已同步启动冷链物流专线建设,用“流量银行”思维将热搜转化为实打实的产业订单 。
反观荆门,这座坐拥明显陵、屈家岭文化的古城,并非缺乏引爆流量的基因。去年钟祥莫愁村凭汉服游园杀入抖音热榜,京山网球小镇借赛事引流带动民宿爆满,证明民间从来不缺创意火花。但相较于荣昌“区委书记直播间啃鹅”的魄力,如何让行政力量与市场热情同频共振,仍是荆门需要破解的课题。
荣昌经验揭示的三大法则,或为荆门指明方向:
其一,草根力量需制度护航。 林江自费追星时,荣昌政府不仅报销路费,更授予其五大官方称号,将个人IP与城市深度绑定 。荆门若想孵化“风干鸡西施”“蟠龙菜大叔”,亟需建立网红培育基金和快速认证机制,让民间热情不被资金与资质门槛扼杀。
其二,流量狂欢需产业托底。 荣昌在卤鹅爆红48小时内启动冷链仓储建设,签约20家配套企业,用“生产-加工-体验”闭环对抗网红经济昙花一现的魔咒 。荆门的农产品加工园区已有基础,若能借鉴“中央厨房+社区零售”模式,或许能让传统美食突破地域限制。
其三,文化符号需国际表达。 荣昌卤鹅借“甲亢哥”出海的经验表明,非遗传承不能困守博物馆。荆门的郭场鸡、长湖鱼糕完全可效仿“国际网红试吃+多语种短视频”打法,用全球互联网语言讲述楚菜故事。
当然,流量经济绝非万能解药。荣昌面临的原料涨价、山寨泛滥等危机 ,同样警示荆门:比追逐热点更重要的,是筑牢质量防火墙。正如荆门市委书记上月在调研农产品深加工时强调的:“土特产走红关键在‘土’——用土地的温度留住人心,用实在的品质对抗流量泡沫。”
眼下,全省县域经济竞速已进入白热化阶段。襄阳凭借汽车产业稳坐头把交椅,宜昌借文旅融合异军突起,荆门若想弯道超车,或许该向荣昌取经——当隔壁的钟祥莫愁村还在靠门票经济支撑时,荣昌已用一只卤鹅教会我们:流量时代的县域战争,本质是行政魄力与民间智慧的双向奔赴。
此刻,漳河岸边的蜜橘正甜,纪山龙米的稻香渐浓。这片土地上从来不缺优质IP,缺的或许只是荣昌式的果敢——敢不敢让书记为风干鸡直播?能不能把文化周办成全民狂欢?答案,藏在荆门人敢为人先的基因里。
来源:长浅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