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来,花都区新增了不少的口袋公园和市民活动空间,为体现新老城区的活力,展现优化空间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花都区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城市新生》系列报道,聚焦城区如何通过绿地建设、空间改造焕发新生,关注公共空间如何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2024年来,花都区新增了不少的口袋公园和市民活动空间,为体现新老城区的活力,展现优化空间提升居民的幸福感,花都区融媒体中心特别策划《城市新生》系列报道,聚焦城区如何通过绿地建设、空间改造焕发新生,关注公共空间如何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城市新生”系列报道之二:
让公共空间活跃群众文化
公共空间是城市的“客厅”,是人们交流互动、共享美好生活的重要场所。活跃群众文化,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还能为城市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花都
从街头巷尾的小广场到城市的公园绿地
从社区的文化中心到改造一新的旧场馆
各种群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公园成居民互动交流的新空间
在口袋公园建设过程中,区城管局及相关单位通过实地调研,选择适合建设口袋公园的地点,优先考虑人口密集、绿化不足的区域,并主动了解居民对公园功能的需求,如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休息座椅等,提供建设所需的资料和资源。
口袋公园建成后,通过社区公告、社交媒体等渠道宣传口袋公园的建设成果,吸引更多居民使用。而且,充分与周边的社区、商业区等进行联动发展。
在杜鹃社区,就经常在轻轨公园通过举办草坪星空音乐会等活动,联动周边融创雪域华庭等社区及商家,促进中外居民互动交流,打造国际化文化融合空间。
紫兰社区口袋公园则通过“全龄化健身设施”和户外打卡活动,强化社区青少年及居民的日常互动,成为社区生活的重要公共空间。
百合口袋公园位于地铁9号线花都广场站C出口旁,通过色彩主题设计和休闲设施,盘活地铁站周边闲置空间,形成“邻里交流+街头休闲”的复合功能区,直接服务周边商业综合体及居民。
花蕊公园作为CBD“城市绿轴”的核心,通过下沉式雨水花园和生态景观设计,为保利金融中心等企业员工提供休憩场所,实现办公与自然的无缝衔接。
“我们将积极听取居民群众意见,不断提升区域环境品质,将口袋公园改造成环境舒适、方便群众的绿色空间。” 花城街工作人员表示,未来将充分利用各个“口袋公园”,举行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居民生活。
在文化艺术中感受城市魅力
在口袋公园建设时,相关部门就已将各年龄段人群需求囊括在内。具体来看,紫兰社区口袋公园通过“全龄化健身设施”满足不同年龄群体的运动需求,例如健身器材、活动广场等,同时结合雨水花园营造休闲环境。
珍宝口袋公园为满足全龄段需求,利用地形高差打造开放式空间,还设计了活力健身区、儿童游乐区、邻里交谈区和生态科普区,提供多样活动体验,让人们在艺术与文化中感受城市魅力。
花蕊公园则让位于花都主城区CBD的企业员工打开窗户就能呼吸到清新空气,走出大楼就能领略到四季风景。同时以“花”为主题设计的生态休闲空间,适合各年龄段日常放松。
共享空间的社区凝聚力在街道、社区举办的各种活动中变得越来越强劲。紫兰社区小红花工作室在紫兰社区口袋公园开展“生态绿美,感受生命”户外打卡活动,青少年儿童热情参与,通过探索自然之美,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与户外活动的魅力。
在一些特殊节点,比如植树节、雷锋月、党日活动,街道也会组织干部、群众共同参与。例如2024年3月15日在花城街罗仙路5号绿地开展“绿美花都 青年先行”花城街口袋公园绿化行动暨学雷锋义务植树活动。2024年5月17日,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珍宝公园”建设为契机,邀请26名前期参与认捐的各领域高层次人才代表前往共同开展“人才林”植树共建活动。
让历史文化融入公共空间
除了分布在城市各地的口袋公园,一些经过改造的老地标也重新焕发活力,例如洪秀全公园、1958电影院、老干活动中心广场、资政新馆广场、花都区美术馆等,又重新融入百姓的生活。
而在花城街,也有两个改造开发为红色学习教育阵地,就是中共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及卢永根旧居。
中共花县第一个委员会旧址现在改造为以“百年风华 初心永恒”为主题的建党百年花都发展历程陈列馆,以油画、连环画等形式,展示花县的红色历史及各时期取得的重点成就,展现花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奋力抗争、不屈不挠、敢想敢拼的革命精神和时代奋进精神。
展厅二楼还设有新时代学习室、红色大讲堂,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学习室里增设了多媒体互动项目,通过“重走长征路”小程序提升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利用红色阵地,结合雷锋月、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节点,花城街组织开展“英雄花开英雄城”公益电影放映活动,通过宣讲本旧址建馆历史、场馆情况、公益村红色故事以及观看《我本是高山》《长空之王》电影、国家安全日宣传视频等形式强化教育效果。2024年累计开展红色主题活动20余场,参与人数超1.2万人。
卢永根旧居现已打造成红色廉洁文化馆,以时代楷模、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卢永根为原型,通过“家风濡染”“红心向党”“失志兴农”“廉洁奉公”“情系桑梓”五大板块,以丰富的展陈及多媒体互动形式生动讲述其毕生致力于水稻研究,将积蓄捐献给国家教育事业的典范故事,生动呈现这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平凡而伟大的一生。
展馆还原了卢永根年少时生活场景,设置红色书屋、放映厅等场地,提供了多层次的学习场景,让游客沉浸式地了解时代楷模的事迹,感受到榜样的力量,厚植爱国爱党情怀。
公共空间
是城市的灵魂所在
也是群众文化的温暖港湾
当我们看到老人在广场上翩翩起舞
孩子们在公园里快乐嬉戏
年轻人在艺术展览中汲取灵感
这就是群众文化的魅力和力量
希望大家都参与到
公共空间的文化活动中来
用自己的热情和创造力
努力构建更加丰富多彩
充满活力的群众文化生态
让城市因文化的滋养而更加美好
来源:花都区融媒体中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