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网红相继被北大、复旦录取,该对网红群体再认识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9 15:41 1

摘要:4月26日,一名拥有400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汤匙不是钥匙”称,通过考研已考进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专业(拟录取名单)。据极目新闻报道,28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工作人员回应称,不知道录取新生是不是网红,以公示名单为准。

网红并不必然总是和翻车、博出位、赚快钱相关联,他们也有平凡的一面,也有不少努力生活、上进求学的普通人

4月26日,一名拥有400万粉丝的网红博主“汤匙不是钥匙”称,通过考研已考进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金融专业(拟录取名单)。据极目新闻报道,28日,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工作人员回应称,不知道录取新生是不是网红,以公示名单为准。

这则新闻颇有些热度,登上了好几个平台的热搜榜单。但是仔细看看,似乎也找不到多少新闻点——一位努力备考的学生终于“上岸”,如此而已。

那么唯一能解释热度的,大概就是他的身份:网红。很多人或许下意识有一种“违和感”:网红为什么能上北大?他们居然会认真学习?这种认识上的反差,或许才是提升这则新闻热度的原因。就像在前不久,有着600万粉丝的网红“迅猛龙特蕾莎”考上复旦大学,也曾引发不小的争议,评论区就有人指出“网红学历低成绩差是刻板印象了”。

对网红的大众认知,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话题。严格来说,网红甚至都不算一个职业,任何人只需要获得一定的流量,几乎都可以成为网红。但网红这个词本身,在网络上恐怕很难说是“中性”的。

在新闻里一检索,各类出格的网红可谓比比皆是;在评论区扫一眼,对网红的负面评价也随处可见。这当然有网红自己的原因:他们的工作更多是一种“流量生意”,那么就需要博眼球,也容易走过线,让一些观者“看不顺眼”。加之网红生存的空间,是一个热度天然速朽的互联网,那么喧嚣、浮躁,而非沉静、扎实,就成为了网红呈现给人们的一种整体观感。

但这种标签化乃至污名化的认识,其实也很难说是完整的。《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显示,2024年职业主播(含在机构账号中开播的职业主播以及在个人账号中开播的职业主播)规模达到3880万。可以想象,加上其他非职业的、偶一为之的从业者,这一数字还会更加庞大。

数字如果达到如此规模,那么它就不再是均质的、扁平化的,这当中必然存在各种面孔。有浮夸的,当然也有踏实的;有热衷炒作的,当然也有认真学习的。

北大、复旦,当网红相继和这些知名高校同框出现,其实也是这个群体的自我正名——网红并没有什么特殊,除了镜头之外,他们也可以在“常规路径”“传统范畴”内展现自己的出色。

看到这些新闻,人们也不妨有所深思。放下某种刻板的认知去框定网红,不仅是尊重行业的多样性,也是重新梳理网红的社会价值。虽然很多人并不满意一些网红的表现,但网红经济已然无法忽视。

有数据显示,预计2025年中国将有超6万家MCN机构,产值达743亿元。而据不完全统计和测算,截至2024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行业现有企业数量约为75.7万家。其中,微型企业占比高达80.4%,小型企业占比为15.5%。

可见,一个个网红的背后,是多少企业的生存,多少员工的就业,多大的经济产出。放下对网红群体的偏见,终究也是对一个巨大群体劳动价值的肯定。更何况,在一个高度市场化、高强度竞争环境中生存下来的网红,也恰恰证明了“努力改变命运”这一命题的真实存在。

人们看待网红,或许也需要和偏见作对:网红并不必然总是和翻车、博出位、赚快钱相关联,他们也有平凡的一面,也有不少努力生活、上进求学的普通人。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清波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来源:红星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