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释法|九江法院劳动争议纠纷案例解析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29 16:56 3

摘要:在 “五一” 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九江两级法院选取五起典型劳动争议案例,聚焦近年来多发的用工纠纷,通过司法裁判明晰法律边界,为劳动者依法维权和用人单位规范用工提供指引,助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在 “五一” 国际劳动节来临之际,九江两级法院选取五起典型劳动争议案例,聚焦近年来多发的用工纠纷,通过司法裁判明晰法律边界,为劳动者依法维权和用人单位规范用工提供指引,助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案例一

保底工资+ 提成模式下,

未签合同仍需承担双倍工资

案情简介:

2021 年 3 月,朱某入职德安某制衣厂担任班组长,双方约定 “保底工资 5000 元 + 计件提成”,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后因停工留薪、社保缴纳等问题引发争议,朱某申请仲裁,主张未签合同双倍工资等权益。仲裁及法院审理认定,朱某接受工厂管理,劳动内容属企业业务组成部分,双方形成事实劳动关系。法院判决制衣厂支付未签合同双倍工资差额 22833 元、拖欠工资及病假工资共计 5697 元。

裁判要点:

即使采用 “任务制”“提成制” 等灵活用工方式,若劳动者接受用人单位管理、劳动内容具有从属性,仍构成劳动关系。用人单位未签书面劳动合同,需依法支付双倍工资差额。

典型意义:

小作坊式用工需警惕 “承揽关系” 伪装,实质管理与业务从属性是认定劳动关系的核心标准,保障劳动者基础权益不容规避。

案例二

直播行业员工违反保密协议,

擅自引流同类业务需赔偿

案情简介:

徐某某入职某传媒公司从事招商岗位,负责联系主播与厂家合作,签订《保密协议》约定竞业限制期限为离职后 2 个月。在职期间,徐某某多次将合作主播引流至其他店铺销售同类产品,离职后仲裁及法院认定其违反保密义务及忠诚义务。法院酌定其赔偿公司损失 15000 元。

裁判要点:

劳动者在职期间负有忠实义务,即使未约定竞业限制,擅自利用企业客户信息、经营信息从事竞争性业务,仍需承担赔偿责任。保密协议需明确涉密信息范围,企业可依法追究违约损失。

典型意义:

直播行业客户资源是核心竞争力,劳动者需恪守职业道德,避免 “近水楼台” 谋取私利,司法为新兴行业健康发展筑牢合规防线。

案例三

委托第三方代缴社保,

导致工伤待遇损失由用人单位担责

案情简介:

孟某某通过劳务派遣至某建设公司工作,用人单位智联公司委托第三方以其名义代缴社保。孟某某工伤后,因社保缴纳主体与工伤认定单位不一致,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法院判决解除劳动关系,智联公司支付各项工伤保险待遇 297657 元。

裁判要点:

用人单位委托第三方代缴社保,若导致劳动者无法享受社保待遇,视为未依法缴纳社保,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用工单位无过错的,不承担连带责任。

典型意义:

社保代缴虽为 “便利”,但法律责任不可转移。用人单位需确保社保缴纳主体与劳动关系一致,保障劳动者工伤理赔权益。

案例四

社保费折算工资发放,

约定无效仍需支付经济补偿

案情简介:

刘某庆入职某物流有限公司,双方约定将单位应缴社保费折算为工资发放。后因岗位调整争议,刘某庆以未缴社保为由解除合同,主张经济补偿金。法院认定社保费折算约定违法,判决公司支付经济补偿金 25536.99 元。

裁判要点:

缴纳社保是用人单位法定义务,双方不得通过约定免除或折算。劳动者以此为由解除合同,用人单位需支付经济补偿。

典型意义:

“高工资” 不能替代社保保障,企业勿因短期成本规避法定责任,劳动者应警惕 “社保折现” 陷阱,长远权益需靠合规保障。

案例五

不办入职离职手续,

长期稳定用工仍认定事实劳动关系

案情简介:

邓某在某公司工作两年,双方未签合同,以纸质打卡牌记录考勤、现金结算工资,公司主张 “劳资两清” 属劳务关系。法院查明邓某每日四次打卡、月出勤超 28 天,接受公司管理,判决确认存在劳动关系。

裁判要点:

劳动关系认定以 “实质从属性” 为核心,即使未签合同、现金支付工资,若存在固定考勤、长期稳定用工及管理关系,仍构成事实劳动关系。

典型意义:

企业试图以 “灵活用工”“日结工资” 规避责任无效,司法以 “实质重于形式” 原则刺破伪装,为工伤、欠薪等纠纷维权奠定基础。

法官提醒:

依法用工是底线,权益保护有保障以上案例涵盖了未签合同、保密义务、社保缴纳、灵活用工等多发争议类型,凸显了 “实质劳动关系认定”“用人单位法定义务”“劳动者忠实义务” 三大核心法律原则。对用人单位而言,需规范用工流程,签订书面合同,依法缴纳社保,明确保密及竞业限制义务,避免 “伪灵活”“钻空子” 式用工;对劳动者而言,应增强法律意识,留存考勤、工资流水等证据,遇纠纷及时通过仲裁、诉讼维权。

劳动创造价值,法治守护公平。九江两级法院将持续发挥审判职能,以公正裁判筑牢劳动权益保护防线,助力营造 “企业合规用工、劳动者安心工作” 的良好社会氛围。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