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到“大秦论书”发的一个视频《出口转内销 逻辑想一想》。视频概意是说,出口是无法转内销的,原因是内需是固定的,忽然多出来一个供应,内需根本就消化不了……如此这般。
根本市场一体化的供需体系不会出现外销商品变成“废物”的现象
看到“大秦论书”发的一个视频《出口转内销 逻辑想一想》。视频概意是说,出口是无法转内销的,原因是内需是固定的,忽然多出来一个供应,内需根本就消化不了……如此这般。
其实,这是没有真正了解在供需关系大体实现了一体化的当今世界,整个供需是一个闭合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如果被人为阻隔,就像在充满水的一个池子里忽然出现了某处低洼处一样,毫无疑问其他地方的水会很快盈溢到低洼之处,继续保持水平面的整体平衡的,并不会坐视那供需环节的低洼状态继续存在。这是最基本的市场规律性,哪里可能会出现供或需的绝然脱节呢!
比如说某处绝对多出一部分商品甚至变成废物,而另一处却出现只有需求和购买力(以其他社会供应作为根据)却无供应的情形呢!当然,受到了绝对天然和暴力限制的情形除外。在根本市场一体化的社会背景下,任何自然和人为对原供需环节的干预,都是会受到市场的平衡和反冲击的。鉴于此,本人作了以下回复:
视频主播说出口转不成内销,原因是国内的需求是固定的,忽然多出一个本来外销的东西来,就消化不了啦!这似乎有些“逻辑”。但就以你这逻辑反推,对应外销的那国外的需求,是不是也忽然没有了供应,其需求怎么办呢?
你可能会说,国外会去其他国家寻找新的供应啊!
不错,国外是可以从其他地方去寻找新的供应。但同样的道理和逻辑,被国外寻找去了的那新的供应,其原来有需要的地方又咋办呢?那地方不就忽然没有了供应吗!……
以此类推,被美国关税大战打断了中美供需的这一个环节,显然并不只是影响到中美之间,它实际搅扰的是整个国家社会供需体系,既是中国不去填补被美国寻找去了的那“新的供应”空缺,那“新的供应”也会不由自主地比较美国和原需求地两者谁能给出更高的“价格”,就同类商品而来,美国所获得的同类商品的性价比,不可能比从中国获得的高!这是经济规律之必然。
再说中国被阻挡在国内的那批商品,其本身毫无疑问是具有人类需求的即是具有相应性价比的,排除某些人为习惯性因素,退回到国内,无非是使国内出现了相对供大于需的情形,并不是出现一批完全没有社会需求的“废物”。
综合国外可能出现的在某个供需环节完全没有了供应的情形,显然是心里有“底”得多啊!比如说本来出口美国的一批新车,被退回国内来了,使国内同一品牌的汽车忽然多了一倍。这有和难呀?那就在原来基础上买一送一啊!或就半价啊!莫非还会有人不愿意半价买原来的东西不成!这种情况,难道不比你有钱买不着东西的地方好吗?
就此进一步的延伸,应该是中国经济社会体系由于出现了一定程度供相对大于需的情形,会自然出现中国流通货币的“溢出效应”,即与整个供需体系中的其他流通货币之间,出现货币汇率上浮的动因。但不管怎么样,绝不会出现多出一部分“废物商品”的情形,无非是商品生产方受到了一定价值及价格损失,被相应需求方获得了而已。
2025.4.30
来源:山林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