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治》杂志社举办2025年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班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9 18:23 2

摘要:2025年4月27日,《人民法治》杂志社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班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中央组织部原副部级巡视专员马瑞民,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国家二级大法官孙华璞,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2025年4月27日,《人民法治》杂志社工作会议暨业务培训班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中央组织部原副部级巡视专员马瑞民,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国家二级大法官孙华璞,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政法部主任、一级教授张恒山,来自法治实务界和理论界的特邀嘉宾,《人民法治》杂志社领导班子和全体员工以及地方工作人员现场参会,线上参与人数达6000余人,多元化的参会阵容体现了法治建设领域政、学、研、媒的多维融合。会议由执行社长冯丰主持。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

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董治良在致辞中表示,《人民法治》杂志作为中国法学会主管、中国行为法学会主办的国家级法治期刊,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舆论阵地。半年多来,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领导下,杂志社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和进步,这些可喜的变化不仅让业界瞩目,更让我们每一位同仁深感自豪。杂志社严格按照对领导班子进行全面重组和优化,为杂志社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的动力,一个团结协作、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迅速成型,集体决策体系也高效地运转起来。全新的运行框架和决策机制,不仅让杂志社的发展目标更加明确,也使“人民法治服务人民,主流媒体气节风骨”的崭新办刊理念深入人心。杂志社将报道安全视为杂志社的生命线,将政治安全放在首位,明确报道责任分工,落实全方位的责任制,通过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了每一篇稿件、每一个报道都经得起政治检验。自杂志社班子换届以来,没有出现任何政治性的差错、事实性的偏差以及侵权纠纷等问题,为杂志社树立了良好的舆论口碑,履行了媒体作为党的喉舌的社会责任。通过成立学术委员会,邀请众多政法系统及高校的专家担任委员,为杂志提供了强大的学术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杂志的版式进行了全面的革新,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轻松地捕捉到每一个信息点。栏目的设置也进行了深度优化和调整,依据读者反馈与市场需求精研细磨,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的特色栏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杂志社聚焦党和国家法治建设的关键决策部署、社会热点难点问题以及民众关切的法治议题,精心制定选题规划,确保杂志内容兼具时代性、针对性和可读性,通过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力的专题报道和文章,杂志社成功打造出了自己的新形象、新品牌、新名片,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得到了有关领导机关的高度评价,这非常不容易。重新开通的人民法治网成为新的窗口,吸引了大量的读者,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平台粉丝量显著增长。融媒体中心创新内容形式,广泛传播法治信息,极大地提升了杂志的影响力。积极解决新媒体上线工作证、记者证等关键问题,为健康发展扫清了障碍。在巩固现有渠道基础上,积极拓展业务版图,大力推动地市级的代理合作,动员多方力量为杂志工作赋能。同时还积极开拓创新,加速数字化转型与线上销售,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多家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实现了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

董治良希望《人民法治》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的喉舌社会主义法治意识形态的阵地,合法合规地经营,不参与个案炒作、热点炒作,不参与所谓重大案件论证,杜绝有偿新闻,以守正创新、开拓进取的精神,不断提升内容质量和传播力、影响力。希望杂志社进一步加强与法学界、实务界的联动合作,共同打造法治宣传的“国家队”,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董治良强调,中国行为法学会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人民法治》杂志的发展,愿与广大法治工作者携手并进,共创辉煌!相信有中国法学会党组的坚强领导,依托广大会友的支持,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人民法治》杂志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央组织部原副部级巡视专员马瑞民

中组部原副部级巡视专员马瑞民在致辞中表示,《人民法治》杂志秉持办刊宗旨,紧扣法治建设脉搏,聚焦法治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报道,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和舆论支持。特别是在数字化转型、内容质量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等方面,杂志社全体同仁辛勤付出,取得了显著成效。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法治建设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置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法治建设面临三个历史性命题:如何以良法善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如何在数字文明中构建新型法治生态?如何让法治成为全民信仰?这要求我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服务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国家工作大局,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有力舆论支持;要深入宣传《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展现法治在保障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要弘扬工匠精神,打造精品内容。聚焦法治领域热点难点问题,邀请法学专家就法治前沿问题撰写理论文章;发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对每篇稿件精研细磨,将“法治先锋”打造成法治人物志,将“法治史话”做得更好看。要拓展国际传播,用“全过程人民民主”“数字法治”等案例传播中国法治经验,增强国际话语权。要服务社会治理,开展“法治进社区”“法治助企行”等公益活动,针对网络犯罪、环境保护等热点推出“以案说法”系列。要厚植精神土壤,设立法治文化类栏目,举办“法治文化周”活动,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培养青少年的法治意识。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让我们共同书写《人民法治》杂志的新篇章,为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国家二级大法官孙华璞

最高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国家二级大法官孙华璞在致辞中表示,《人民法治》杂志社高举旗帜、胸怀大局,开拓创新,亮点纷呈、成绩斐然,指导思想、发展方向、主要任务更加明确,期刊的内容与法治实践、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期刊质量明显提升,受众越来越广、好评越来越多、品牌知名度越来越高,以有温度、有深度的内容,搭建起了人民群众与国家立法、司法、执法机关以及法学界专家学者零距离对话交流的广阔平台,生动诠释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注入了新的活力,不仅有力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繁荣发展,而且为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衷心希望《人民法治》坚守初心,在反映社情民意、推动治理理念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等方面持续发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谱写更加辉煌的新篇章。希望各级政法机关、广大法学工作者及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关注支持《人民法治》发展,共同为建设法治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央党校原政法部主任、一级教授,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恒山

中国行为法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原政法部主任、一级教授张恒山在致辞中表示,作为我国法治领域的重要理论阵地,《人民法治》始终以传播法治精神、服务法治实践为己任,为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了积极贡献。当前法治宣传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同质化等问题,亟须以《人民法治》为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创新发行机制是法治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建议从三方面突破:推动媒体融合,构建报、刊、网、端一体化传播矩阵;强化读者互动,通过问卷、沙龙了解需求;深化合作机制,与司法机关、高校、企业等合作定向推送专题内容。法治宣传必须扎根实践,与立法、执法、司法形成联动。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参与,《人民法治》作为重要阵地肩负光荣使命。期待《人民法治》坚守理论深度,立足中国法治实践提炼中国特色法治理论,增强现实关怀,聚焦民生热点、改革难点通过案例剖析回应社会关切,融合跨界知识,对与法治相关的经济问题、道德原则做适当简明的分析解读,拓宽国际视野,加强国际法治交流,讲好中国法治故事,推动《人民法治》迈向更高发展阶段。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李文燕

中国行为法学会总监事、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原副校长李文燕宣读2025年度《人民法治》发行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获奖名单。李文燕希望受表彰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珍惜荣誉,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希望大家以先进为榜样,开拓进取,共同推动《人民法治》高质量发展,为服务法治中国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梁相斌

《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梁相斌宣读《〈人民法治〉杂志社〈关于表彰法治宣传先进集体和模范通讯员的决定〉》,来自全国各地的60个政法单位荣获“法治宣传先进集体”称号,来自政法战线的30位宣传干部荣获“模范通讯员”称号。

△《人民法治》杂志社副总编辑徐峰

在随后的业务培训环节,《人民法治》杂志社副总编辑徐峰以《以知促行,在稿件“提档升级”中勇做精准打中传播靶心的“特种兵”》为题,鼓励地方工作同志在当前的破局关键期冲锋在前,通过信心筑基、质量破壁、双轮驱动、作风护航实现“高举高打,以质取胜”,聚焦提升稿件价值高度、压缩常规稿件、集中资源打造品牌报道,形成传播突破,用高质量内容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深度法治报道要改进文风,追求“四化”——新闻故事化、人物群众化、叙事冲突化、冲突人性化,生产“三感”稿件;要彻底剥离工作汇报惯性,杜绝“冗长空洞、言之无物”的套话,用动词和细节构建“群众先入画——干部后跟进”的叙事节奏,以动态表达替代静态陈述。地方通讯员需建立“三维选题雷达”,扫描政策维度对接国家战略,深耕民生维度关注治理痛点;瞄准创新维度捕捉法治前沿探索实践。《人民法治》正以提档升级推动从规模数量向质量效能转变,要通过“法律+故事”双螺旋结构打造报道精品,通讯员要兼具战略眼光与执行力,努力完成“开门八件事”,从理念传达到成绩单收集,从选题共创到清样审读,以饱满的、战斗的精神力量,克服困难,开创稿件“提档升级”新局面。

△《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苏海洋

《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助理兼办公室主任苏海洋结合数字化时代融媒体宣传的重要作用,从稿件时效性、表述逻辑、规范署名等方面对人民法治网及新媒体供稿进行培训。苏海洋表示,在数字化时代,融媒体以其跨平台、多形态、强互动的独特优势,成为法治宣传工作拓展传播广度与深度的关键力量。融媒体中心一直积极探索,整合资源、创新形式,以图文稿件、短视频等多元传播,推动法治精神深入人心。《人民法治》将继续加强四方面发展:一是加强团队建设,打造专业融媒体队伍;二是深化内容创新,打造有深度、温度、热度的精品内容;三是优化审核流程,建立科学严谨机制,严把稿件政治、法律、准确、可读性关;四是灵活应对市场,关注行业动态与受众变化,调整策略,把握传播机遇,共同推动《人民法治》杂志社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法治建设贡献力量。

△《人民法治》杂志社副社长兼人民法治网总裁侯成龙

《人民法治》杂志社副社长兼人民法治网总裁侯成龙从“以品牌促发行”“以服务促经营”“以创新促发展”三方面提出培训意见。他主张巩固杂志权威性,积极开发线上订阅渠道,通过举办多样化活动推广杂志;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增值与定制化服务,满足不同需求;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精准发行,开展读者互动活动,增强读者黏性。同时,侯成龙提出《人民法治》发行工作“十八字”原则,强调强化品牌价值,拓展发行渠道,深化政企合作,严守采编经营纪律,确保发行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新华社北京图像采集中心主任李苗苗

新华社北京图像采集中心主任李苗苗分享“签约摄影师”业务经验,通过展示基层普法现场照片,鼓励记者深入基层一线,用影像记录法治进程,捕捉“法”的温度,让法治宣传更具感染力与亲和力。

△人民法治・融屏中心主任章雨冬

人民法治・融屏中心主任章雨冬围绕杂志社新开发产品作融屏产品和业务布局介绍,该平台以户外LED屏为终端,集成多元功能,借助云计算、大数据实现全国联播联控,目前已覆盖300余个重点场所,日均触达超50万人次,具备内容安全、形式灵活等核心优势,为法治宣传开辟了新阵地。

在地方发行工作经验交流及颁奖仪式环节,马瑞民、董治良、孙华璞、李文燕、张恒山、郝广保、王伦轩等为2025年度《人民法治》发行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颁奖。

△颁发先进单位奖

△颁发先进个人奖

黄其高、龚山田、邓昭元、郭华等4位地方工作同志作经验交流发言。

△代表发言

△人民法治・新说法栏目主任李云生

人民法治・新说法栏目主任李云生在发言中对“三新”模式即新平台联动实现多端覆盖、新形式赋能普及法律知识、新体验升级推动“沉浸式学法”作了介绍,并提出培养网红律师、合作律所、激活法律从业者,构建全国法律服务网络的“百千万计划”,启动“法治财经”板块助力企业合规发展,为法治宣传注入新活力。

△北京京雄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国祥

北京京雄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国祥在作政策法规及法律保障经验交流时表示,《人民法治》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理论阵地,兼具权威性、专业性与人民性。他结合京雄律所实践,提出三方面合作方向:一是推动政策法规精准落地,将法律条文转化为业务指引,助力企业合规,合作制作案例短剧,构建“政策解读+场景应用”模式;二是创新法律服务,构建全链条机制,联合开设“法治课堂”等栏目,以短视频精准对接民生需求;三是科技赋能法律援助,共建线上绿色通道,为弱势群体提供一键直达帮扶。

《人民法治》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梁相斌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杂志社已实现止亏为盈,各项工作步入正轨。杂志始终秉持“人民法治服务人民,主流媒体气节风骨”的办刊理念,通过建立政治安全责任制、完成全员岗位责任制改革、恢复网站及新媒体运营等举措,筑牢发展根基。2025年电子期刊上线、“人民法治·融屏”启动、经营工作有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杂志社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人民法治网有限公司即将完成注册登记,将成为推动发展的历史性引擎。

针对采编与经营分离改革,梁相斌明确这是维护媒体公信力的生命线。他重申严禁有偿新闻和新闻敲诈,要求合作单位把配备专职通讯员作为刚性条件,建立与发行团队物理隔离的专业采编队伍。通过制定特约通讯员选聘标准、签订协议保障独立性,同时借鉴新华社等主流媒体经验,构建“两分开”与“两加强”并行的业务模式。为强化内容生产,杂志社将建立覆盖政法系统、基层党务工作者、合作单位的通讯员序列,以及体制内外签约摄影师序列,激发创作活力。

在品牌服务方面,梁相斌提出要学习国家级媒体品牌工程经验,坚持采编经营分离原则,为企业和机构提供个性化宣传服务。针对经营工作,他提出“五赢”原则:为党赢得荣誉、为国家赢得效益、让百姓赢得实惠、使合作方赢得发展、促杂志社赢得可持续未来,要求经营策划必须严守政治底线和法律红线。

梁相斌着重部署了三项基础工程:建立电子稿签系统,完整记录稿件来源信息,防范有偿新闻风险;实施全员培训计划,每周开展新闻写作、融媒体发布等专题培训,提升采编队伍专业素养;推行“走转改”常态化,要求编辑深入基层,重点解决新闻时效性不足、稿件影响力有限等问题。

梁相斌最后强调,杂志社将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内容建设为核心,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在全面依法治国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以优异成绩践行新时代媒体的使命担当。

△《人民法治》杂志社执行社长冯丰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办公厅原主任边保华,中央纪委驻最高人民法院纪检组原副组长吕广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管理编辑部主任韦大乐,北京市供销总社原主任任军,中国法学会原办公室副主任、一级巡视员王增勇,最高人民检察院原一级高级检察官王伦轩,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原主任张神根,国防大学原宣传部部长、中国行为法学会廉政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郝广保,解放军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政委邵长河,中宣部新闻局原副巡视员张文祥,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协影视文学委员会副主任艾克拜尔·米吉提,陕西省合阳县第八届政协主席、《人民法治》杂志社学术委员会委员梁军民,中国行为法学会办公室主任耿新生,中国行为法学会办公室副主任杜帅,北京京雄律师事务所律师代表,国廉评论网编辑团队列席了会议。(文/邢军 摄/郭红伟 张元)

△与会合影

来源:人民法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