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辛辛苦苦寻子22年,相认后短短10个月被拉黑,魔幻场景照进现实。
辛辛苦苦寻子22年,相认后短短10个月被拉黑,魔幻场景照进现实。
前几日,寻子圈名人“雷公”在直播间突然爆出惊人消息,他说早在去年3月份,自己就已被儿子川川拉黑......
那时,父子二人只相认短短十个月。
一时间,网友们都以为是川川忘本。
但随着背后真相挖出,网友们纷纷为川川叫好。
事情还要从2001年说起。
那年,女邻居带着3岁的川川出门游玩,被一名男子设计拐走川川。
此后22年,父亲雷公悬赏25万元,跑遍全国,只为找寻儿子线索。
他睡过桥洞,受过重伤,吃了很多苦。
终于在2023年,守得云开见月明,等到了儿子川川回家。
一开始,雷公与川川的关系很融洽。
川川会主动接父亲吃饭,叮嘱他要多穿衣服不要感冒,会好奇查看父亲准备的零食。
可渐渐地,父子二人关系变得微妙起来。
雷公对儿子的称呼突然从“你”变成“您”,聊天记录也“爹味”十足。
“您才25岁,我们愿意一辈子陪您。”
“我们下周来看看您,不会打扰您工作。”
“看一下我给您所有的文字记录、视频家书吧。”
他不断发送文字,字里行间都是对亲情的渴望:
“儿子,昨晚我梦见您喊我‘爸爸’啦,好高兴,好幸福。”
他还暗讽儿子“你是对的”;强迫孩子添加其他被拐孩子的微信;反复强调人家“认亲进展很快”。
当川川对父亲的要求持有不同意见时,雷公更是直接送给儿子一本书——《你是对的》。
川川表示自己暂时不想读书,雷公却步步紧逼:
“老爸送的,就不能勉强自己看一看?
还是因为是我送的,所以更不想看?”
川川很无奈,也就逐渐减少了回复频率。
谁知,雷公却变本加厉,每隔几天就要求川川回长沙。
为避免矛盾,川川只能以工作为由婉拒。
不料,雷公突然撕破脸皮,直接恶语相向:
“22年来,您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祖宗日子。
妹妹甲流不问候,我做手术三天不问一个字。有钱人就那么尊贵,香火就那么香?
我们就那么下贱,是不是?
我们哪里做错了,哪里对不起你?”
最后,雷公还以断绝关系威胁。
川川也忍无可忍,回复道:
“你要去注销户口,去公示什么都随便你,注销完从此断绝关系。
你拿着户口回去开心就好,以后也别想我见你们,我也没有心思和你聊。”
然后,他就彻底拉黑雷公。
此时的雷公尚觉委屈,明明自己为了找儿子付出了那么多,但儿子却对自己的痛苦视而不见,反而更亲近养父母。
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养父母的错!
如果不是他们将自己的儿子买走,孩子绝不会和自己有隔阂,还怒斥养父母,说他们将儿子养成了一个白眼狼!
然而,令雷公意想不到的是,他将此事公布到网上之后,大众非但没有支持他,反而还一边倒地来骂他:
“看了聊天记录,真倒霉让你找到了。”
“雷公终于找回了他丢失二十多年的父权。”
事情发展之所以会超出雷公的想象,父子二人之所以会走到这一步,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雷公自己。
诚然,孩子失踪22年,雷公所承受的身心煎熬,是常人无法体会的生命之重。
当他与川川相认时,也一定想要倾尽毕生之力去弥补那段被偷走的时光。
所以他极尽问候,极其用力。
可也正因如此,他的补偿式父爱在日复一日中演变成了父对子的控制欲。
雷公印象中的儿子,仿佛还停留在3岁,需要他喂饭、穿衣、牵着手走路。
但实际上,川川早已在别处生根。
他有对他很好的养父母,有需要照顾的小家庭,更有自己独立的人格。
阔别22年后的相逢,本应像接续断弦般小心翼翼,而非猛地扯紧风筝线,折断孩子翅膀。
雷公总是在说自己的寻子路有多么艰辛,激动时还会质问川川“你怎么忍心让爸爸再流浪”。
可这一切,难道都是川川造成的吗?
川川同样是受害者。
这种从自我感动到对川川的谴责,不禁让我想起看过的一个纪录片——《母亲消失》中的单亲母亲松田直子。
女儿麻衣子还在上小学时,松田直子就被丈夫无情抛弃。
女儿生活在单亲家庭,直子常觉亏欠,便想要事事做到最好。
为供女儿读贵族学校,她同时接下医院护工、便利店店员、保洁员和垃圾分类员等4份工作,将收入的78%都投入女儿教育。
看起来,这一切都很符合完美妈妈的人设。
但在完美妈妈背后,却藏着最令人恐怖的真相——她对女儿的控制欲堪称变态。
直子要求麻衣子每解完3道题必须对摄像头比OK手势,若超时未动笔就会接到她伪装成垃圾短信的催促进度暗号“今日风速3级”(指3分钟内必须回应)。
最令人脊背发凉的片段发生在拍摄第143天。
凌晨三点,在便利商店加热便当的直子突然对着监控尖叫:
“第3题辅助线画错了!”
屏幕里麻衣子惊恐回头。
导演不解,直子为何要如此控制女儿,只听直子说:
“我的人生从生下她就死了,她必须带着我的尸体考进东大。”
麻衣子在恐惧中日渐抑郁,但母亲并未发觉她的异常,依旧实行高压控制。
麻衣子身边也没有任何人帮助。
终于有一天,麻衣子彻底崩溃,砸碎摄像头,放弃考试,自杀身亡。
那些被冠以“补偿”之名的行为,实则是情感控制孩子精神主权的牢笼。
当爱变成对方的债务,再悲壮的付出也将会变成温柔暴政。
就像鲍尔比的那些恒河猴,在幼年时被强迫拥抱,成年后会疯狂逃避亲密接触。
雷公们越是疯狂填补缺失的亲情黑洞,越会将孩子推得更远。
当父爱变成必须精确执行的KPI,血脉至亲就成了最沉重的包袱。
但这并不是最可怕的。
这份令人窒息的控制欲,还藏在一个最谦卑的称谓里。
看完父子二人的聊天记录,会发现另一个让人惊恐的事实:
雷公在与川川交流的过程中一共用了155次“您”!
这一称谓本来是晚辈对长辈的尊称,但从长辈嘴里说出来,再加上阴阳怪气的句子,怎么看都令人感觉不适。
这是嘲讽?是奚落?亦或都有可能。
但唯独不会是尊敬。
雷公看似很卑微,实则是通过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占据道德制高点,对儿子造成压迫。
曾经看过一则名为《窒息的爱》的纪录片,里面跟踪拍摄过一位母亲。
她每日都会将“赎罪信”放女儿书包,里面的话语让人惊心:
“今天弄脏了你的校服,妈妈该断食24小时谢罪。”
“书包里多放了一个苹果,妈妈现在去阳台罚站。”
“你出生时消耗的医疗资源,妈妈用养老金偿还了。”
后来,这名女孩在12岁时就出现了解离性障碍。
这是一种由严重心理创伤引发的自我保护机制,表现为记忆、身份或感知功能的割裂。
女孩日常从不在家中说话,会刻意减少呼吸频率,还会用修正液涂抹所有的个人物品。
一位母亲持续14年,每日要对女儿道歉21次,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让你遗传到劣质基因真抱歉。”
“产道挤压损伤了你的脑神经真抱歉。”
“哺乳时乳汁流速不当真抱歉。”
这种时时刻刻都存在的隐形暴力,最终让女儿患上严重心理疾病,连正常人际交往中的“对不起”都会触发神经性呕吐。
这也证明,最可怕的暴力形态不是恶语相向,不是冷言嘲讽,而是用自我矮化的方式实施情感围剿。
久而久之,作为卑微者,自己付出的一切感动了自己,也成了他为儿女量刑的工具,自己的苦难更是需要孩子来赎罪。
雷公在直播间怒吼“我睡桥洞时你在空调房享福”,本质就是因为:
在他看来,只有儿子过得不如自己,跪求留在自己身边,才能对得起自己多年的苦难。
可是,亲情从来不是批量印刷的赎罪券,亲子交流不是单纯的自恋式感动,健康的爱更是需要克制的艺术。
当我们将“您”还原成目光平视的交流,当“爹味说教”变为真诚走心的建议,当“苦难”成为情感沟通的粘合剂,爱才能如春风一般温润人心。
毕竟,所有值得奔赴的亲情,都是两个自由灵魂在生命长河里的相映成辉。
既不需要跪着捧上的神坛,也容不得任何以爱为名的情感高利贷。
来源:湖北台育儿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