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过后,天气逐渐变暖,我们的身边出现的不少“不速之客”。这些“不速之客”不仅会咬伤我们,它们释放的液体还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造成皮肤损伤。
医生站福利:
活动:医学界医生站全新会员体系上线!
会员福利:商城折扣券、医米等级礼包、专属客服、线下特权……
限时惊喜:4.28日-5.5日,进入会员专区查看【会员规则】有惊喜掉落哦!
如何参与:【点击了解活动详情】
春夏常见昆虫叮咬,如何应对?
撰文:清心
清明过后,天气逐渐变暖,我们的身边出现的不少“不速之客”。这些“不速之客”不仅会咬伤我们,它们释放的液体还可能会引发炎症反应,造成皮肤损伤。
图.新闻截图
大多数昆虫叮咬会导致局部炎症反应,症状于数小时内消退,不会引起并发症。但也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局部症状、丘疹性荨麻疹、全身性过敏反应和病原体传播。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常见的昆虫和其他节肢动物叮咬,会有哪些症状?又如何防治呢?
蚊子
蚊子叮咬在昆虫叮咬中最常见,常叮咬人类的有按蚊、库蚊(Culex)、伊蚊(Aedes)和鳞蚊(Psorophora),只有雌蚊才会吸血。蚊子可能出现于繁殖地附近,包括各种各样积水区,它们需要一个水生环境赖以生存。
图1:图源锐景
局部疼痛、瘙痒和红斑是蚊子叮咬后的典型表现(见图2)。常见反应包括立即出现的风团和红晕反应,一般在叮咬后20分钟左右最显著,叮咬后2-3日可能出现硬化的瘙痒性丘疹,随后数日至数周内消退[1],有时还会出现大的硬化病变。图2:图源锐景
部分人群,尤其是幼儿,可能发生极为明显的咬伤部位周围肿胀、发热、发红、瘙痒和疼痛,还会伴有低热[3]。有更严重的局部反应报道,包括水疱、大疱等,可能会持续数周。
指南中的预防重点侧重于减少或消除幼虫栖息地[3]。从个体层面出发,医生应指导患者涂抹含有活性成分的驱虫剂,其他保护措施包括使用防护罩,如纱窗和床帐。
跳蚤
2025年3月,广东东莞外国语学校爆发校园跳蚤疫情引发社会热议。据学生及家长反映,大量学生出现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有家长称孩子全身被叮咬数十处,部分病例需就医治疗。
图3:新闻截图
跳蚤叮咬通常被认为无关紧要而被忽视,跳蚤叮咬后,皮肤通常表现为成群分布的红色斑丘疹,中央可见针尖大小的出血点或水疱,伴剧烈瘙痒和刺痛感。
部分患者因对跳蚤唾液过敏,可能出现水疱、红斑或硬结,严重者皮损范围扩大甚至继发感染,表现为局部脓疱、渗液或淋巴结肿大。婴幼儿和过敏体质者症状更为显著,可能出现血管性水肿或全身性过敏反应。
局部清洁与中和毒素:立即用肥皂水或小苏打溶液清洗叮咬部位,中和跳蚤唾液中的酸性物质,减轻炎症反应。
止痒与抗炎:外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软膏(如糠酸莫米松乳膏),可快速缓解瘙痒和红肿;冷敷(如冰袋包裹毛巾)也有助于消肿镇痛。
口服药物:瘙痒严重者可口服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皮疹广泛或伴有全身症状时需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控制炎症。
预防感染:若抓挠后出现破溃或脓疱,需外用抗生素软膏(如莫匹罗星),必要时口服抗生素。
特殊处理:过敏体质者若出现呼吸困难、荨麻疹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可能需肌注肾上腺素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抢救。
蜈蚣
蜈蚣在全球范围内见于气候潮湿且通常温暖的地区,它主要在夜间出动,因而大多数人体咬伤发生在夜间,通常会引起疼痛,且常见发红和水肿。许多患者伤口位于四肢,可见2个微小刺痕[4]。图4:图源锐景
大多数蜈蚣蜇伤无并发症,但有各种后遗症报道,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在10年间就诊于曼谷一家城市医院的245例患者,发现咬伤伴有荨麻疹、全身性过敏反应和发热的几率分别为6%、5%和4%[5]。
蜇伤后治疗方法包括全身性镇痛药、抗组胺药、冰敷、热水浸泡受伤部位以及局部注射麻醉剂。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60例患者,随机分配接受3种干预方式之一:敷冰袋(15分钟),热水浸泡(43℃-45℃水浴15分钟),或注射酮咯酸(30mg),每种疗法都减轻了疼痛,但研究人员认为冰袋最为实用且创伤性最小,22例热水浸泡的患者中有3例出现症状恶化[6]。
螨虫
螨虫是微小的蛛形纲动物,形态和栖息地极为多样化。许多螨虫种类都可能叮咬人类,除疥螨和毛囊螨,所有螨虫叮咬病例都为自限性,在去除侵染源后会消退,不会在人类身上寄居和生存。
图5:图源锐景
螨虫叮咬通常会引起红斑丘疹性病变伴剧烈瘙痒,可能呈风团样或出现脓疱、水疱甚至大疱。病变可能会结痂,需要监测是否进展为继发性感染。通常可以使用驱虫剂驱除螨虫,在户外活动时,可穿及膝的橡胶靴防护。
蜜蜂
蜜蜂蜇伤人类通常是出于自卫或保护蜂房。蜜蜂蜇刺后,倒钩刺结构会留在伤者皮肤内并与毒液囊一起脱离虫体。毒液在昆虫蜇刺后数秒内释放,如果能立即弹走皮肤上的虫体或毒刺,能有助于减少注入体内的毒液量。
图6:图源锐景
蜇伤的典型局部反应是蜇伤部位在几分钟内出现发红和疼痛肿胀,一般会在几小时内消退,有时肿胀持续1-2日,无并发症的局部反应可以冷敷处理。部分伤者的蜇伤部位发红和肿胀会加重,肿胀区域在1-2日内逐渐扩大,此时患者需要及时就医,通常需对症治疗以止痒或尽量减轻肿胀,应尽量抬高患处并予以冷敷,必要时应建议患者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重度肿胀。
臭虫
臭虫是专性吸血昆虫,它不寄居于人体,而往往栖息在床垫、靠垫、床架或其他结构的缝隙中。臭虫可被宿主的体温和二氧化碳吸引,常在夜晚受害者睡觉时吸血。
图7:图源锐景
臭虫叮咬的皮肤反应差异很大,轻则无反应,重则产生瘙痒性丘疹或风团、紫癜性斑疹或大疱。患者常在醒来时或叮咬后数日内发现皮肤反应,一般来说,叮咬可自发缓解,必要时可以外用糖皮质激素和口服抗组胺药减轻相关瘙痒。
隐翅虫
见到飞虫,大部分人会下意识地一巴掌拍过去。有一种虫子,如果这么一拍,很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这种虫子就是隐翅虫。
图8:图源锐景
亚洲和热带地区常见的一种急性刺激性皮炎称为隐翅虫皮炎,也称斑蝥皮炎或线状皮炎,是由隐翅虫属昆虫被意外压碎在皮肤上并释放出隐翅虫素引起,隐翅虫素是由雌虫血淋巴中的假单胞菌属细菌产生的强效发疱性毒素[7]。对于大多数患者,需减轻炎症症状和体征,并重建表皮屏障,因此可以使用润肤剂/保湿剂联合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每日多次足量涂抹润肤剂和保湿剂,并根据皮炎的严重程度和部位来选择糖皮质激素。
限于篇幅原因,只介绍了以上几种昆虫,实际上还有很多会导致虫咬皮炎。那么如何预防呢?咱们接着往下看~
如何降低昆虫咬伤的风险?
户外活动时穿好鞋靴、长袖衣服、长裤或手套;
喷防虫喷雾剂;
黎明和黄昏时若在室内,关好窗户或纱窗,此时蚊子最为活跃;
排干家附近的积水,如嬉水池和水桶,否则蚊子会在积水里繁殖;
外出时及时清理厨余垃圾,防止食物或饮料暴露;
若在家中或附近发现昆虫巢穴,及时联系害虫防治部门安全清除;
必要时针对跳蚤治疗宠物和清洁屋内环境,具体可询问宠物医生;
常用药物包括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也可口服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必要时及时就医。
更多皮肤前沿内容
快来“医生站网页版”瞧一瞧👇
来源:医学界皮肤频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