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做博主,是职业新机还是理想异化?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19:24 2

摘要:4月21日晚上10点半,盛伟程下班后回到出租屋,来不及脱掉被雨水打湿的衣裳,便架起支架,开始录视频。5条选题,都是他白天忙碌间隙随时捕捉并记录在册的灵感火花。当他剪完最后一条视频,已至凌晨。

4月21日晚上10点半,盛伟程下班后回到出租屋,来不及脱掉被雨水打湿的衣裳,便架起支架,开始录视频。5条选题,都是他白天忙碌间隙随时捕捉并记录在册的灵感火花。当他剪完最后一条视频,已至凌晨。今年28岁的盛伟程,是浙江匡智律师事务所律师,也是抖音上拥有百万粉丝的“盛律师”。三年前,实习期结束后他开始独立执业,很快就遭遇现实痛击:无案可办,入不敷出是常态;扫楼、发传单,都收效甚微。直到他试着投入新媒体赛道,才找到“职业新路”。一边是传统市场的激烈竞争,一边是网红经济的风头正劲,不少律师、律所像盛伟程一样,转战自媒体寻求新机。记者在蝉妈妈数据平台上,以“律师”为关键词,地域勾选“浙江”后显示,截至4月22日,抖音平台上已认证律师身份的“浙江籍”律师博主共417人,粉丝超10万的有18人。律师变“博主”,究竟是为服务赋能,还是逐利变现?是职业新机还是理想异化?当法律服务与流量逻辑相遇,这场融合也在拷问职业的边界与初心。明码标价有助筛选出精准粉丝“咨询费按每半小时计算,后续委托可抵律师费……”“盛律师”主页写着咨询价格。虽然主页里的“明码标价”常常收到不友好信息,盛伟程坚持不修改。240多条视频,内容以劳动法为主,风格朴素,最高点赞量达65万。评论区里也充满了“好可爱”“为什么有人穿西装都能萌成这样”等留言。帅气的长相为他带来不少流量,但盛伟程却有些苦恼——“看起来太嫩了,客户不放心把案子交给我。”和大多数博主一样,“盛律师”的视频在经历一段“无人问津”的时光后,才迎来爆发。他偶尔会在直播间免费解答法律问题。渐渐地,有些案源主动找上门来。去年他办理了80多宗案子,有一半来自抖音。盛伟程表示,虽然客单价不算高,但多了案源,很有满足感。也曾有商家邀请他带货,但都被他拒绝,“目前只想做好本职工作。”记者发现,也有不少律所将法律服务变成产品包,在抖音上明码出售。譬如账号“律调调浙江航向律师事务所”有20多个团购产品包,价格45元到4994元不等;账号“浙江杭飞律师事务所”有10多个产品包,价格9.9元到970元不等;账号“威亚律师事务所”有17个产品包,价格39.9元到1699元不等……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里,“明码标价”需要有对粉丝去魅的勇气,能过滤试图“免费获取”的客户,帮助博主筛选出愿意付费的精准粉丝。探索公益与有偿的边界每天早上9点半,博主“杭州刑事律师洪剑”都会准时开播。今年48岁的洪剑,是一名从公安民警转型做刑事辩护的律师。三四十人在线的直播间,连麦者不断,有的说着难以听懂的方言,有的夹杂着工地嘈杂声,洪剑逐一耐心解答。从公安民警到律师博主,洪剑也曾有不适应,但因看好自媒体,他选择了坚持。直播小半年,他有了3000多个粉丝,直播间每天保持30人以上。“99%的人都只是来问问,不付钱,但我不介意。”他坦言,不喜欢像卖货那样赤裸裸地谈价格,商业气息太浓。依靠直播,洪剑接到一些案子。可能是因为根深蒂固的“公益普法”观念,也可能是粉丝量不大、“话语权”不够,他也小心翼翼探索着免费和有偿的边界。这也是大多数具有一定粉丝量的“小”律师博主的真实写照。记者发现,也有一些律所通过直播间免费解答法律问题获客。据介绍,去年下半年,浙江麦迪律师事务所通过直播引入10多个案源,单个案件收费从5000元到15000元不等。“我们没有制定明码标价的产品包,从免费咨询里寻找有真实需求的客户,自然而然就有案源了。”该所主任李小平介绍。无论是明码实价,还是公益开路,某种程度都是拓展案源的尝试。“剧本”频出,谁在消费法律?一旦迈入自媒体的“修罗场”,就难逃流量诱惑。在一名百万粉丝律师博主的直播间,连麦中对方讲述的情况“狗血剧情”频出:丈夫出轨、天价彩礼、婆媳大战……引得直播间热议不断。短短几分钟,在线人数就飙升到一万以上。“都是麦手(即直播间与‌主播进行连麦互动的人)演的。”一名MCN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很多头部律师博主都用这个套路。”对于“请麦手”,有律师博主表示,律师努力直播,无论案件真假,老百姓从他人的故事中获取一些法律知识,也是件有益的事。有的则认为,为了流量用“狗血案例”吸引粉丝,会造成法律误解,甚至造成婚恋观、价值观的扭曲。也有人分析,花钱买“麦手”得不偿失,如果直播间都是吃瓜群众,就会错失有真实需求的客户。在另一个拥有74万粉丝的律师账号中,剧情类视频充斥其主页——捉奸、讨薪、家暴调解……“你演的这些,符合真实的律师形象吗?”面对记者提问,对方直言,这不是律师真实的执业状态,如此演绎只是为观众提供解决办法的思路。这样的视频确实为他带来流量,他也借直播带货卖过字画、手表……他承认,收到过当地主管部门的口头警告教育,但并未因此停下脚步,“干一年直播,抵过当律师好几年。”如今,他已不再接案,只专注内容变现、直播带货。对于“律师做自媒体”,众说纷纭。台州某律师入驻抖音近一年,粉丝仅167人。他表示,做自媒体不是为了博取关注,而是为了跟上时代步伐,身边支持的声音多。“浙江法治环境好,更应该拥抱自媒体,多方位多维度展示浙江法治文化。”一名律所主任表示,虽然自己没有自媒体账号,但依然看好。杭州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京衡律师事务所副主任李道演对“律师做自媒体”这一现象非常关注。他认为,这本质上与著书立作、讲课普法等是一样的,无可非议。之所以出现不同声音,一方面是由于竞争压力,有人借助网络平台通过低价竞争获得案源;另一方面是个别年轻律师忘记初心以极端方式追求流量而不提供专业理性的法律服务。李道演介绍,杭州律协曾举办过一场以“青年律师自媒体运营之道”为主题的培训,很受欢迎,说明律师也渴望学习如何正确运营自媒体。行业协会将持续开展类似活动,对律师做自媒体加强引导和规范,助力律师提升法律服务能力,维护律师良好的社会形象。记者手记在内容生态多元、传播手段革新的当下,法律人利用平台发声、连接众人,未尝不是对传统法律服务的一种升级。只是在流量的“修罗场”里,律师们需要在拓展案源、传播法律知识与坚守法律专业底线、商业道德之间找到平衡。律师变成博主,无可厚非,但若失去底线,终将反噬其身。相关主管部门的监管也应跟上时代步伐,及时对律师博主开展培训和指导,帮助树立正确流量观,对损害律师行业整体形象的行为及时干预和制止。对于广大群众而言,在获取法律知识和服务时,也需保持理性,辨别信息真伪,选择真正有价值的法律服务。

来源:思源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