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被抓!500名加盟商被骗近1亿!又有餐饮公司暴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27 17:47 1

摘要:据了解,这是一个以段某甲、徐某为首的4人团伙,通过虚构“麦某德”等餐饮品牌实施加盟诈骗,骗取全国500余名创业者近亿元资金。

近日,江苏姑苏区检察院公布了一起餐饮诈骗案。

据了解,这是一个以段某甲、徐某为首的4人团伙,通过虚构“麦某德”等餐饮品牌实施加盟诈骗,骗取全国500余名创业者近亿元资金。

此类案件也并非个案。餐饮见闻此前也曾多次报道过相似案例,那些精心设计的骗局,使许多人中招甚至倾家荡产!

500余名创业者被骗9320万余元!

背靠知名品牌、加盟后手把手教学、六到九个月就能回本……这些诱人的宣传语背后,隐藏着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

不少人听信宣传,兴冲冲地投资加盟汉堡店,却沦为被收割的“韭菜”。

一、骗局初现:碰瓷 “名牌” 骗取创业者

2020 年 12 月,董某想创业,便在网上搜索某知名汉堡品牌加盟事项并留下联系方式。次日,一自称该品牌总部大区经理的人联系他,称品牌加盟费需 100 万元以上,但集团新推出的 “麦某德” 品牌加盟费低,还提供专人指导运营。

董某被专车接送至 “麦某德” 公司总部参观,工作人员介绍 “麦某德” 隶属于该知名汉堡品牌集团,与多家企业合作,后期有专员协助开店,加盟费仅 12.6 万元。

公司提供试吃样品,口味与知名汉堡品牌无异,大屏播放明星代言视频,宣传墙悬挂营业执照和合作牌匾。在对方推销下,董某立即转账 12 万余元,签订《特许加盟合同书》并加入加盟服务群。

然而,公司要求从其处购买高价物料,口味却差很多,选址、设计等服务也敷衍,最终董某不到半年关店歇业。2023 年 7 月,包括董某在内的多名加盟商陆续报警。

二、利益链条:牟取暴利,三步收割创业者

警方经查证,初步研判这是一起多人参与、涉案金额巨大、被害人众多的合同诈骗案。记者梳理后发现,这种 “快招” 形式的诈骗案主要分为三步:

1.画饼阶段:引诱加盟商到店考察,试吃样品冒充

有加盟意向的用户线上搜索品牌后,快招品牌会声称该品牌饱和或加盟费高,接着谎称自己的品牌是知名品牌的子品牌,诱骗潜在加盟商到线下门店考察。

在此次案件中,公司提供的试吃样品,实为从其他品牌门店购买食品后替换包装冒充。

2.洗脑阶段:斥资打造样板房,赚取信任

快招品牌通过打造豪华办公室或伪造品牌资质等手段打造良好形象。

段某甲联合朋友徐某、王某入股成立 “萨某堡” 公司,打造豪华办公场地,并委托李某负责的 W 公司提供 “快招” 服务。

后因招商困难,段某甲又联合堂弟段某乙成立 “麦某德” 公司,继续委托 W 公司提供服务。

“萨某堡”“麦某德” 两家公司与 W 公司约定,两家公司负责提供场地、伪造品牌资质、制作虚假宣传资料、培训督导等,W 公司派驻商务团队招揽加盟商。

3.收割阶段:谎称提供全方位配套服务,赚取 “全链条钱”

快招品牌给予加盟商一系列承诺,如在抖音、淘宝上做广告推广等,获取加盟费。在加盟商开店后,设置虚假投资骗取钱财。

“萨某堡”“麦某德” 两家公司设置培训陷阱,销售高价物料牟取暴利,其售卖的物料比市场价高一至两倍,致使加盟商经营成本畸高,长期亏损。

而客户缴纳的加盟费并不会投入公司运营,而是由两家公司分成,其中 76% 的利润交给了 W 公司,剩余利润由段某甲等人瓜分。

三、两家公司诈骗514名创业者,金额达9320万余元

经审查,2020 年 8 月至 12 月,段某甲、徐某、王某伙同 W 公司人员以 “快招” 套路招募加盟商加盟 “萨某堡” 品牌,骗取 210 名被害人加盟费 4021 万余元,案发前退还 134 万余元。

2020 年 11 月至 2021 年 3 月,段某甲、段某乙又以同样套路招募加盟商加盟 “麦某德” 品牌,骗取 304 名被害人加盟费 5299 万余元,案发前退还 206 万余元。

2024年6月,法院开庭审理段某甲等人涉嫌合同诈骗一案,姑苏区检察院检察官出庭支持公诉。

2024 年 12 月 31 日,段某甲、徐某、段某乙、王某 4 人被法院以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十个月至四年不等,各并处罚金 50 万元至 10 万元不等,并被责令继续退赔被害人损失。

另有 5 人已被姑苏区检察院以合同诈骗罪提起公诉,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快招公司'一条龙'诈骗全拆解"

餐饮行业虽看似门槛低,但其中的隐形门槛却不少,普通人想从中获利并非易事,一不小心就可能成为失败的案例。

因此,许多创业者寄希望于加盟来规避风险、少走弯路。

大品牌在他们眼中往往意味着收益的保障,而一些“快招公司”正是利用了投资者这种心理,通过虚假宣传等手段,推出一系列所谓的“大品牌”,为投资者挖下一个个深坑,使得许多创业者在加盟后陷入困境,甚至血本无归。

比如上海的一家奶茶品牌 “茶芝兰” 为营造火爆气氛,雇人营销排队拉人气,结果牵出一起惊天的加盟诈骗大案。

该诈骗团伙通过在自媒体、网站投放竞价广告,吸引有加盟奶茶店意向的客户。

首先,他们会在客户咨询时,刻意夸大知名茶饮品牌的加盟门槛高、投入费用贵,然后转而推荐旗下所谓的 “低门槛、高收益” 的子品牌。

当客户被吸引到公司考察时,又会用 “一键包开店、短期回本、包售后服务” 等推销话术蒙蔽客户,使其签订加盟合同。

然而,门店开张后,公司却要求加盟商支付高额的物料费,若不支付则认定违约,交纳的加盟费也无法退还。

并且,公司还会以各种理由对加盟店不管不顾,导致加盟商经营困难,损失惨重。

最终,此案涉及全国 5800 多名加盟商,累计被骗 4.4 亿余元。

此前,还有南京的李女士在网上找到一家奶茶加盟店,后被自称是公司项目总监的刘某利用贴大牌等专业话术,诱骗签订了加盟合同,支付了 11.6 万元的加盟费。

然而开店后,李女士发现加盟的品牌知名度不大,成本造价高、产品口味差,且总部当初承诺的开店支持、带店管理、后续营销服务等均未跟上,奶茶店每天都处于亏本状态。

经查,该公司通过每年更换马甲来 “割韭菜”,伙同一家招商公司,在短短 3 个月诈骗 300 多人约 5000 多万元加盟费。

首先就是品牌孵化:3个月快速包装网红品牌,购买搜索引擎关键词,制造"现象级爆款"假象

其次是数据造假:雇佣排队演员,炮制单店日销5万元的虚假财报;

同时建设法务防火墙:专业团队设计"三无合同"(无违约责任、无运营保障、无退出机制)。

这一套流程下来,不论是谁都得扒层皮。

小编认为,餐饮业的真正门槛从来不是技术或资金,而是对人性的洞察与克制。

当某个品牌宣称"三个月回本"时,或许该警惕:这究竟是创业机遇,还是精心设计的韭菜收割机?

在这个加盟乱象丛生的时代,保持清醒认知比盲目信任更重要。

来源:老郑说餐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