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快讯】“来英德,一定得”——英德市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暨招引高校人才系列活动(四则)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29 21:12 2

摘要:为贯彻落实省市“百万英才汇南粤” 行动计划,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为“百千万工作”提供青年力量。近日,英德市人社局、英德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组织我市11家优质企业前往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暨招引高校人才系列

导读

“来英德,一定得”——英德市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暨招引高校人才系列活动

市环卫处:雨后保洁忙 全力保畅通

惠及200多位村民!英德市中医院送医下乡开展义诊活动

横石水镇:“稻、蔗、蔬”三驾马车齐头并进,赋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为贯彻落实省市“百万英才汇南粤” 行动计划,积极搭建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桥梁,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为“百千万工作”提供青年力量。近日,英德市人社局、英德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组织我市11家优质企业前往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暨招引高校人才系列活动

招聘会现场,英德欧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清远谢氏食品有限公司等优质企业吸引了众多职教城的学子,他们手持精心准备的简历,满怀期待地来到招聘会现场,与招聘人员积极交流,详细了解企业的发展概况、岗位要求、薪资待遇、职业发展路径等信息。许多学生表示,此次招聘会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还让他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选择和信心。

“来英德,一定得。英德市是广东省最大的县级市,拥有中国红茶之乡、麻竹笋之乡、绿色生态宜居城市等美誉,来英德还有就业创业补贴等政策,欢迎同学们来英德就业创业和旅游。”李雪艳正在详细地为青年学子们讲解英德市就业创业补贴政策。作为英德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运营负责人、清远引才大使,李雪艳积极组织驿站团队走访收集企业人才需求,并在招聘活动现场热情为英德市和优质企业“打call”,鼓励高校毕业生来英返英“寻工作、谋发展”。

2025年以来,人才驿站深入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通过组团式外出引才,为高质量发展引聚人才。本次活动是驿站组织“百万英才汇南粤”暨招引高校人才系列活动的第三场,现场广康生化、东顺精细化工等企业共提供岗位39个,需求人数130人,现场收到求职简历57份,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5人。据悉,在此前湖南工程学院和湖南城市学院的活动中,广康生化与学生复试后,向两校学生发出十余份offer,待学生毕业后即可来英就职。下一步,人才驿站将进一步立足企业需求,创新引才模式,开展“常态+专场+专项”招聘活动,持续推进“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助力“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英德市人社局)

市环卫处:雨后保洁忙 全力保畅通

受近日持续强降雨影响,英德市区部分路段出现落叶堆积、低洼内涝及淤泥沉积等问题,对市容环境和市民出行造成影响。市环卫处迅速响应,领导班子靠前指挥,组织各环卫所开展应急排查与清理整治行动,全力保障雨后城市环境恢复

4月24日、25日、27日,市环卫处迅速组织各环卫所对内涝路段退水后进行全面清理保洁,针对积水低洼路段,采取“人工疏通+机械强排”模式,组织环卫工人疏通雨水篦子,利用高压冲洗车冲刷加速排水,清除淤积泥沙、落叶等堵塞物,保障排水系统畅通无阻。对雨后淤泥路段,通过人工清理,洒水车冲洗,充分发挥“人力+机械”紧密配合作业,高效完成保洁任务,迅速恢复路面的干净整洁,方便市民出行。同时,环卫处非常重视工人的作业安全,要求所有环卫工人在作业时避开危险区域,如避免在电线杆、广告牌等易倒塌设施附近作业。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作业时间和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危险作业,确保每位环卫工人的作业安全。据统计,环卫处出动环卫工人300多人次,出动洒水车、高压清洗车、电动保洁三轮车、垃圾压缩车、翻桶车等一批机械设备,疏通积水点20余处,清理市区垃圾杂物约82车

每一次弯腰、低头、弓背、拾捡、清扫、倾倒,环卫工人都风雨无阻、无怨无悔。汗水浸湿了衣衫,污渍染黑了双手,环卫工人充分发挥不怕脏、不怕累的劳动精神,为城市整洁默默付出,用一点一滴创造文明和谐的市容环境。必须给他们点个大大的赞!下一步,环卫处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精准应对,提高保洁效率和质量,营造干净、整洁、畅通的出行环境。

(英德市环境卫生管理处)

惠及200多位村民!

英德市中医院送医下乡开展义诊活动

近日,英德市中医院组织该院脾胃肾病科、儿科、治未病科、妇产科、椎间盘病科等科室医疗专家到东华镇鱼湾高枧村开展“乡村振兴·健康先行”义诊活动。活动由副院长吴善瑜带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帮扶专家黄桢副院长、李若薇医生也参与了义诊。

本次活动,医疗队开设多项义诊服务项目,包括各专科健康咨询,以及血压血糖检测、中医针灸艾灸等。村民们闻讯早早赶来,在现场排起长队等候就诊。

90岁的胡大爷因腿脚不便,平时很少出门就医。得知义诊消息后,家人特意搀扶他来到现场。经过详细检查,医生发现他的血压偏高,随即给出了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详细指导其后续用药,并叮嘱日常注意事项。“这样的活动太好了,让我们这些老人不用跑远路就能看病。”胡大爷感激地说。村民胡先生则通过义诊发现了自己的血压血糖异常,获得了专业的治疗建议。

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广州的医疗专家为当地村民带来了更专业的诊疗服务。检验科专家黄桢为村民进行血糖检测并解读检查结果,妇科专家李若薇则为妇女群体解答健康疑问。

据统计,活动当天共接诊村民200余人次,其中针灸治疗23人次,艾灸66人次,免费发放药品8200余元,切实缓解了偏远地区群众的看病就医难题。市中医院表示,今后将持续优化下乡义诊服务,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基层群众受益。

(刘文慧、朱月华)

横石水镇:“稻、蔗、蔬”

三驾马车齐头并进

赋能农业产业提质增效

横石水镇是生态农业镇,资源优势显著,水资源充足、土地肥沃,是发展农业的沃土,辖区内有上空、中空、下空三条河流从西北向南流经境内,滋养着约3.68万亩高标准农田。镇农耕文化底蕴浓厚,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多,形成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然而,镇内农业发展面临产业结构单一、科技应用水平较低、产业链条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近年来,横石水镇以问题为导向,锚定“百千万工程”目标,深挖特色资源,强化科技赋能,延伸产业链条,通过“稻、蔗、蔬”多元协同发展,激活农业产业新动能,走出一条提质增效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推进“万亩丝苗米工程”

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为提升稻米品质,横石水镇积极与清远农投公司合作,通过政企合作模式,引进优质稻米品种“胜优19香”,打造丝苗米标准化种植基地,实现丝苗米年播种面积超5000亩,年产量超2470吨,带动全镇水稻种植面积达1.7万亩,为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为进一步延伸丝苗米产业链,推动丝苗米“供、种、管、收、销”全链条发展,横石水镇联合清远市侬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入约560万元建设日烘干量120吨的江古山大米烘干厂,建成后全镇水稻日烘干量将提升至270吨,有效解决稻米烘干难题,提升稻米品质与储存稳定性,为丝苗米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为拓宽销售“稻”路,横石水镇以品牌建设为抓手,全力推动横石水镇丝苗米进入“清远好风土”系列品牌矩阵,通过品牌效应提升丝苗米的市场竞争力与知名度,为“万亩丝苗米工程”的持续推进注入强劲动力。

强化科技赋能

全链条提升甘蔗产值

甘蔗是横石水镇的特色产业,有着约40年的种植历史,但传统蔗尾种植模式的抗病、抗寒能力差,产量低、卖相差。近年来,横石水镇以科技为引领,以脱毒良种繁育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甘蔗组培苗育苗基地建设,打造甘蔗从种苗到成品蔗、从实验室到产品的全产业链条,有效增加甘蔗亩产值。

2023年,镇党委、政府及塔岗村党总支部创新乡村运营模式,成功推动整合塔岗村50亩零散的村民自留地,并租给本地的大禺农业专业合作社搭建甘蔗良种育苗大棚。目前该合作社的40亩育苗大棚已投产,年出苗量达600万株,新增提供约30个就业岗位。在塔岗村大禺农业合作社甘蔗良种组培苗成功经验的推动下,横石水镇进一步扩大良种繁育规模,在江古山村打造第二个甘蔗良种繁育基地。两个蔗苗基地不仅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还通过统一技术指导、标准化种植等方式,帮助农户规避种植风险。基于这些积极举措,两个基地年产值可超900万元,预计可带动全镇甘蔗产业规模超1.2亿元,科技赋能成效显著。许多蔗农表示:“现在种甘蔗不仅只是靠天吃饭,新技术让我们种得省心、卖得放心。”这种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正是横石水镇推动农业科技落地的生动写照。

改良蔬菜种苗

引导群众科学化种植

在推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改良蔬菜种苗质量、引导群众科学化种植是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举措。横石水镇将持续巩固与海佳仕种子公司的合作,投入资金建设蔬菜育苗基地。基地将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引导菜农科学化种植良种苦瓜、辣椒、茄子、丝瓜、荷兰豆等蔬菜,带动全镇蔬菜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实现年种植面积3.6万亩(轮作)、产量超7万吨、产值突破2亿元的成绩,这不仅让农民的“菜篮子”更丰盈,更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蔬菜的绿色,不仅装点了横石水镇的田地,更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横石水镇将继续深挖本地特色,结合农耕特点,积极探索乡村运营新模式,以“稻、蔗、蔬”三产协同为抓手,探索上下游全链条配套发展模式。通过引导农民科学化、专业化种植,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激活乡镇农业产业的新动能,助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书写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林真有、赵文玲)

英德市融媒体中心

编辑:黄晓静

编审:罗家裕

来源:英德发布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