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闽南老人常说:"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戏。"四百年前,田间地头的庄稼汉涂着大花脸扮英雄;四百年后,这门土味艺术成了国宝级非遗,连大文豪郭沫若都看得直拍手叫好!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出被称作"闽南戏精"的高甲戏,怎么靠一群耍宝的丑角,把文化传承玩成了"连续剧"?
闽南老人常说:"宁可三日无肉,不可一日无戏。"
四百年前,田间地头的庄稼汉涂着大花脸扮英雄;四百年后,这门土味艺术成了国宝级非遗,连大文豪郭沫若都看得直拍手叫好!
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出被称作"闽南戏精"的高甲戏,怎么靠一群耍宝的丑角,把文化传承玩成了"连续剧"?
明朝那会儿,闽南人过节就爱搞事情。村里汉子们抹个红脸蛋,扛着锄头扁担扮梁山好汉,敲锣打鼓满街窜。这土味cosplay,就是高甲戏最早的模样,当时叫"宋江戏"。
谁曾想这群"草台班子"后来混成了大腕!
到了清朝,他们和竹马戏、四平戏"组CP",搞出了能文能武的"合兴戏"。后来又偷师京剧的功夫、木偶戏的机械舞,终于炼成独门绝技。为啥叫"高甲"?演员穿战甲耍大刀,闽南话里"戈甲"和"高甲"一个音!
最风光时,闽南遍地是戏班,连下南洋的华侨都说:"在外国看场高甲戏,比吃顿家乡卤面还解馋!"
别的戏都捧小生花旦,高甲戏偏让丑角当C位!
这帮"搞笑担当"个个身怀绝技:
公子丑歪戴帽子斜瞪眼,走路像喝醉的螃蟹傀儡丑关节咔咔响,活像真人版提线木偶夫人丑甩着手绢扭腰肢,泼辣劲儿能骂街三天最经典的要数《连升三级》里的贾福古。这货进京赶考时,扑通跪地活像癞蛤蟆,把观众笑出眼泪。郭沫若看完直接盖章认证:"中国喜剧看高甲,高甲精髓在丑角!"
泉州岑兜村随便抓个人,都能给你来段高甲戏。
90岁的老戏骨洪金盾回忆:"当年去菲律宾演貂蝉,观众扔的金戒指能装满洗脸盆!"如今村里更会玩:古戏台改造成戏剧博物馆,小学生放学先练"鹞子翻身",手机APP还能学傀儡丑的机械舞。
不过传承也有愁事。年轻人都忙着送外卖、搞直播,谁愿意学戏?安溪剧团想出妙招:把反腐故事编成戏、抖音直播丑角变脸、和大学合办"高甲戏兴趣班",愣是把00后也圈成了粉丝。
最绝的是TikTok上的#高甲戏挑战,外国网友跟着学公子丑的螃蟹步,评论区全是"这比街舞带劲!"
高甲戏的戏台子上,
有英雄豪杰的肝胆,
有市井小民的烟火,
更有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劲儿。
当老戏骨的铜锣撞上年轻人的手机镜头,
这出唱了四百年的好戏,
正在上演最潮的续集!
来源:微言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