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9日讯本周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不仅关乎劳动者尊严,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的认知与防范意识,方能筑牢健康防线。
齐鲁网·闪电新闻4月29日讯本周是第23个全国《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活动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职业健康不仅关乎劳动者尊严,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提高全社会对职业病的认知与防范意识,方能筑牢健康防线。
省卫生健康委今天上午举办第9场“鲁医健康说”健康知识发布会,发布职业病防治知识。
省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省职业卫生与职业病防治研究院研究员冯斌在发布会上介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例如金矿开采产生的矽尘、煤矿开采、燃煤电厂产生的煤尘、电焊烟尘、家具制造产生的木粉尘、水泥粉尘等。生产性毒物,例如铅、汞、锰、砷等金属及类金属;苯及苯系物、正己烷等有机溶剂;氯气、氨、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刺激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氢等窒息性气体。噪声、振动、高温、紫外线和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一般分为三大类:一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1、化学有害因素:分别是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生产性毒物主要来自生产过程中的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及副产品;如喷漆/调漆时溶剂和漆料的挥发、清洗过程中溶剂的挥发等。生产性粉尘主要来自固体物质的破碎与加工,如矿山开采、凿岩、爆破等;粉末状物质在混合、过筛、包装和搬运等操作时产生的粉尘。2、物理因素:分别是噪声和振动、高温、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噪声和振动在许多生产劳动过程中都会产生,如:机床、球磨机、风机、发电机等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砂轮打磨作业、矿山开采打眼作业时不仅产生噪声还产生手传振动。高温主要来自冶金工业的炼焦、轧钢及火力发电厂的锅炉车间及夏天的农田劳动、建筑、搬运等高温作业。非电离辐射主要存在于发电和供电企业、电焊、雷达导航、通信和科学研究等作业。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总称,如X射线、Y射线、α粒子和β粒子等。3、生物因素主要是从事畜牧业的屠宰等职业人群有较多机会接触或感染的炭疽、布氏杆菌。
二是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份额不当等,可能导致部分工人生活节奏紊乱和对工作的不适应;
三是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冬季低温及井下高温高湿环境等自然环境中的因素。
一般采用如下的措施来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一是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比如采用低毒或无毒的原材料、改进生产设备和工艺等;二是采取工程控制技术措施,比如采用通风系统、排烟除尘设备、噪声控制装置等工程技术控制措施和手段。三是做好个体防护措施,比如为劳动者配备有效的个体防护用品。四是做好职业健康教育及培训,比如提高工人的职业卫生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使其了解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及预防措施。五是做好定期监测与查体,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工人开展职业健康查体;六是做好合理的组织管理措施,通过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章制度,确保职业危害预防控制有关要素的良好与有效运行,是保障劳动者职业健康的重要手段。
闪电新闻记者 支毅 报道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