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地缘政治紧张、贸易摩擦阴云以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交织,为市场带来了重重迷雾。在此背景下,刚刚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企业财报,尤其是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成为观察经济韧性、行业分化和未来趋势的重要窗口。
当前全球经济格局复杂多变,地缘政治紧张、贸易摩擦阴云以及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交织,为市场带来了重重迷雾。在此背景下,刚刚披露的2025年第一季度企业财报,尤其是中国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成为观察经济韧性、行业分化和未来趋势的重要窗口。
同时,美国贸易政策的潜在变动、中国国内宏观调控与产业政策的新动向,共同塑造着市场预期和企业的战略选择。理解这些关键信息及其背后的逻辑,弥合信息差,对于把握投资机遇、规避风险至关重要。本篇分析将深入解读近期密集的财报数据、政策信号及市场事件,力图勾勒出一幅相对清晰的经济图景。
一季度财报扫描:冰火两重天的行业格局
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季呈现出显著的行业分化特征,可谓“冰火两重天”。部分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动力,而另一些行业则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以中船防务为例,其净利润同比激增近11倍,营业收入也实现近30%的增长,显示出造船行业的景气度高涨。同样,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赛力斯尽管营收有所下滑,但净利润却实现了超过240%的同比增长,成功扭亏为盈,这背后离不开与华为合作带来的市场效应。中国中车营收和净利润也分别大增超50%和200%,铁路装备需求的复苏是主要驱动力。北方稀土净利增长超7倍,得益于主要产品量价齐升。士兰微、韦尔股份等半导体企业也表现不俗,分别实现扭亏为盈和净利润超55%的增长,显示出部分芯片领域的需求回暖迹象。
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沐浴在增长的春风里。航发动力净利润同比骤降超95%,一汽解放净利下滑超83%,华夏银行净利下降超14%,中国电建净利下滑超12%,科伦药业净利下滑超43%,中粮资本净利下滑超58%,我爱我家净利下滑超75%,中炬高新净利下滑超24%,上海建工更是由盈转亏。这些企业的业绩下滑,反映了传统制造业、部分金融业、房地产相关行业以及受特定因素影响的企业所面临的挑战。大型银行如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邮储银行的净利润也普遍呈现微降或低个位数增长,净息差收窄是普遍压力。这表明经济结构转型期,不同行业的景气度差异巨大。
贸易阴云不散:关税博弈冲击全球供应链
美国,特别是特朗普政府时期及其可能延续的关税政策,持续为全球贸易蒙上阴影。近期信息显示,这一问题的影响仍在发酵,并引发各方担忧和应对。
部分中国供应商透露,虽然有美国客户(如日用品行业)开始同意承担关税并恢复按原价发货,显示出供应链压力下的一些缓和迹象。但同时,竞争激烈的服饰行业仍面临美国客户的压价要求,表明关税压力并未完全消除,仍在向下游传导。全球零售巨头沃尔玛的态度转变尤为典型,从最初要求供应商承担关税到后来选择自行吸收,凸显了关税对零售商库存和成本管理的直接冲击。亚马逊甚至计划在商品页面显示特朗普关税带来的额外成本,将影响直观化。
这种不确定性显著打击了企业信心和投资决策。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均指出,美国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叠加对美联储独立性的质疑,可能导致外国投资者削减对美投资,转向更稳定的非美资产。德国伊弗经济研究所的数据也显示,德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电子和汽车业)对未来经营的不确定性显著上升,美方单边贸易政策被指为主要外部因素。保时捷已表示关税可能导致其产品涨价。
国际社会的反应也值得关注。加拿大新当选的自由党政府明确表示将在关税问题上对美保持强硬,减少依赖,维护本国利益。埃及各界则强烈谴责特朗普关于苏伊士运河免费通行的言论。印度与美国虽在进行贸易谈判,但全球贸易格局的复杂性依然存在。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贸易战没有赢家,呼吁美方停止威胁施压,在平等尊重基础上对话。中信特钢明确表示目前无原材料从美国进口,或也是一种风险规避。美国航空业则在游说政府豁免关税,直言难以承担成本。阿波罗全球管理公司甚至预测关税将引发美国经济衰退和大规模裁员。
政策新风向: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调整与机遇
面对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中国政府正积极通过政策引导,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高质量发展。一系列新政策、新规划的出台,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潜在机遇。
农业领域,《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旨在通过提效、开源、优化结构等方式,大幅降低饲料中的粮食用量,特别是豆粕用量,同时大力发展非粮饲料资源和优质饲草,这不仅关乎粮食安全,也为相关替代技术和产业带来发展空间。
社会保障方面,人社部计划制定提前领取个人养老金的相关办法,并稳妥推进延迟退休改革,这关系到每一个人的长远规划。同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规模已达2.4万亿元,显示出长期资金入市的稳步推进。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拟合计出资200亿元认购私募基金份额,专项投资于A500指数成分股,正是响应国家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稳定资本市场的号召。
科技创新是政策支持的重点。北京发布行动计划,支持民营企业建设智算中心,对采购自主可控GPU的企业给予补贴,并推动区块链创新应用,目标是提升自主可控技术对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支撑能力。国家能源集团提出要科学做好市值管理,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升央企价值。
金融领域,央行内部通报券商反洗钱风险,要求加强监管,维护金融安全。《存款保险条例》施行十年,累计归集保费超3700亿元,为存款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央行还部署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统计制度,引导金融资源更精准地流向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电力市场改革也在加速,多地电力现货市场明确了转入正式运行的时间表,并完善了辅助服务市场规则,旨在提升电力系统效率和灵活性。
地方层面,江苏省一季度新增贷款和社融增量居全国首位,显示区域经济金融活力。湖北省则将提振消费作为战略之举,大力实施专项行动。海南省出台方案深化药械化监管改革,支持创新药械研发、注册和推广使用,特别是支持首仿药和中药创新。这些政策共同指向结构优化、风险防范和创新驱动,为相关产业和市场主体提供了发展指引。
市场脉动:资本流向与投资逻辑变迁
资本市场的表现是经济情绪和预期的重要反映。近期A股和港股市场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动向和特征。
题材炒作方面,PEEK材料概念持续火爆,中欣氟材等个股连续涨停,显示出市场对新材料、新技术的追捧热度。这背后往往与特定应用场景(如机器人、航空航天)的需求预期相关。
上市公司行为方面,股份回购和股东增持动作频频。中旗新材、四川路桥、海南高速、安徽建工等多家公司宣布回购或控股股东增持计划,这通常被视为公司看好自身价值、向市场传递信心的信号,有助于稳定股价。*ST天创成功撤销风险警示,也为投资者带来积极信息。
资金流向显示出分化。南向资金连续净卖出港股,特别是盈富基金等指数ETF遭遇大额卖出,可能反映了部分资金对港股短期走势的谨慎态度或获利了结。然而,部分美股中概股如小马智行、蔚来等在盘前走高,沪上阿姨香港IPO散户认购火爆,显示部分资金仍在关注特定中概股和新股的机会。机构持仓变动也值得留意,如美国银行增持哔哩哔哩。
市场监管和规范也在加强。大商所对违规客户进行纪律处分,央行关注券商洗钱风险并要求自查,证监会与港交所就中概股回流做好准备并与企业接触,证券业协会发布从业人员投资行为指引(虽被误读,实为加强监管)。这些举措旨在维护市场秩序,防范风险,提升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税务总局曝光网络主播偷逃税手法,也体现了对新兴业态监管的跟进。
投资机构的观点和行动同样影响市场。摩根士丹利警示美国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外资流出。奥本海默、瑞银分别下调了亚马逊和星巴克的目标价,美银证券则上调了山东黄金的目标价,反映了机构对不同公司和行业的判断差异。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的大手笔入市,则代表了险资作为长线资金对A股核心资产的认可。
科技前沿: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
科技创新是驱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近期多个领域均有新进展和动态。
人工智能(AI)领域持续火热。阿里发布并开源新一代通义千问Qwen3大模型,华为昇腾及NVIDIA、高通、联发科、AMD等国内外芯片巨头迅速宣布支持或完成适配,显示出大模型生态的快速迭代和硬件厂商的积极跟进。我国首部《人工智能气象应用服务办法》发布,旨在规范和促进AI在气象领域的应用。网宿科技与联影医疗共建千卡智算集群,聚焦AI医疗应用。北京支持民营企业建设智算中心和采购自主可控GPU,为AI发展提供算力支撑。
智能驾驶技术是汽车产业变革的关键。鸿蒙智行发布的3月智驾报告展示了其系统使用里程的快速增长和在复杂城市场景的应用能力。然而,行业内也出现了对“智驾”宣传的反思,上汽通用五菱高管强调智驾并非为了替代用户,车企开始调整宣传口径甚至更名智驾系统,显示出行业在经历初期热潮后,正向更理性、务实的方向发展。工信部提出加快自动驾驶相关国家标准的研制,为技术落地提供安全保障。
机器人产业,特别是人形机器人,备受关注。正海磁材表示其技术可匹配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需求,并已实现小批量供货,荣获相关奖项,显示出上游材料企业在该领域的布局。PEEK材料的火爆也与机器人的轻量化、高性能需求相关。
半导体和关键元器件领域,兆易创新高管表示利基型DRAM部分产品需求回暖、价格上扬,供需趋向平衡甚至偏紧,并强调了在模拟芯片领域的长远规划。芯原股份透露其先进制程芯片设计收入和项目数量增长,且来自系统厂商、车企等非芯片设计公司的收入占比已达四成,在手订单创新高。水晶光电预计其越南二期厂房今年将量产,推进制造全球化。通富微电一季度业绩增长,也反映了封测环节的景气度。台积电则确认下一代A14制程不会采用High-NA EUV。
此外,中吉乌铁路重点工程开工,大亚湾核电基地上网电量破万亿千瓦时,神舟十九号任务(虽推迟返回),EZ-60电动车全球首秀等,也分别代表了基础设施建设、能源科技和航天、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进展。
结论:于变局中寻新机
综合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的密集信息,可以看出当前经济运行呈现复杂且分化的局面。一方面,部分行业如高端制造、新能源、部分科技领域展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企业盈利能力显著提升,成为经济中的亮点。
中国国内政策在托底经济、激发活力、引导转型方面持续发力,尤其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长期资本引入等方面布局深远。部分积极的经济数据(如江苏信贷、汽车份额)和市场行为(如回购增持)也传递出信心。
另一方面,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特别是美国关税政策的潜在风险,依然是悬在全球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持续影响着供应链、企业信心和投资决策。传统行业和部分企业的经营压力依然较大,银行净息差收窄也反映出实体经济的挑战。资本市场在结构性机会与整体风险并存的环境下波动,资金流向呈现分化。
信息差在此背景下尤为突出。市场充斥着相互矛盾的信号:一边是部分企业利润暴增,另一边是众多企业业绩下滑;一边是关税威胁升级,另一边是部分贸易悄然恢复;一边是政策大力支持,另一边是经济数据冷暖不均。
投资者和决策者需要穿透表面信息,理解数据背后的结构性变化、行业周期性波动以及政策的真实意图和传导效果。关注那些能够适应变化、受益于政策导向、并在技术创新或产业链重构中占据优势的企业,同时警惕外部风险和内部结构性调整带来的挑战,才能在变局中寻找到新的发展机遇。
来源:余汉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