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中产家庭特别爱给孩子挑“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结果孩子毕业就来找我哭诉:“张老师,我找不到工作啊!”中产家庭拼死供娃上了大学,居然让娃选了个“炮灰专业”,这不是糟蹋孩子是啥?
很多中产家庭特别爱给孩子挑“听起来高大上”的专业,结果孩子毕业就来找我哭诉:“张老师,我找不到工作啊!”中产家庭拼死供娃上了大学,居然让娃选了个“炮灰专业”,这不是糟蹋孩子是啥?
今天就给各位家长掰扯掰扯那些被捧上天,实际坑得很的“炮灰专业”。别说我没提醒你,高考志愿填这些,钱没少花,饭碗没端住!
新闻传播:自媒体时代的“高配厂工”
以前做记者那叫风光,现在干这行那叫凉凉。 咋回事呢?那是因为现在谁都能当自媒体啊!随便哪个网红发个视频都比传统媒体人气高。
记者编辑这种岗位,现在都快成濒危物种了。你看看:
应届生起薪:3000-5000元(城中村都租不起)
35岁危机:90%都得转行
中产孩子吃不了的苦:加班、约稿、改稿...挣的还没外卖小哥多
除非你家娃是清北复交的,不然新闻传播这行业,毕业等于失业。中产家庭的孩子选这专业,真是高不成低不就,卡在中间最尴尬。
工商管理:四年学管理,毕业管自己
这专业听着挺唬人,“工商管理”,好像毕业就能当CEO似的。实际上呢?工商管理=四不像,啥都学,啥都不精。
报这专业的中产娃,毕业后基本沦为“高级办公室打杂”,底薪3000,还得天天听领导唠叨。
学了四年理论,结果一进公司发现: - “管理”需要资历和经验,应届生想管人?想屁吃! - 简历写“工商管理”,HR直接翻译成:“这孩子啥也不会” - 40岁后:第一批被裁的就是你
有个工商管理毕业的娃跟我说:“张老师,我们专业最后都去卖保险了,因为只有保险公司不问你会啥,只看你嘴皮子利索不。”
生物科学:除非家里能供你读到博士
中产家庭最爱的“高大上”专业,“生物科学”,听着就像能搞科研似的。
真相是什么?本科毕业=实验室端茶倒水,硕士毕业=高级实验员,博士毕业=才算入门!
本科应届生基本去向:药厂质检(月薪4000-6000)
头部985硕士去向:试剂销售(底薪+提成)
最惨现状:70%的生物专业毕业生最后靠“副业”养活“专业”
家长别被“生物科学是21世纪朝阳产业”这种话忽悠了!朝阳是朝阳,但不一定照到你家娃头上啊!
这行真正挣钱的都是那些家里能供他读到博士,还能再熬10年的顶级人才。中产家庭的孩子,25岁就得自己养活自己,哪来那么多时间熬?
心理学:读懂别人心理,读不懂就业市场
“我家孩子挺会聊天的,学心理学不错吧?”每次听到家长这么问,我就想笑。心理学专业毕业能干啥?要么当HR,要么卖课,要么转行!
国内心理咨询师,有资质的都不够用,但收费每小时才100-200元。而会算命的大妈,随便算一卦都要500!
应届生出路:做HR(筛选简历、招聘)
考证难度:三级心理咨询师要实操750小时!
血泪教训:“我学了四年心理学,最后只学会了怎么给自己做心理疏导”
中产家庭供个娃读心理学,毕业连个稳定工作都找不到,这不是坑娃是啥?
哲学:思考人生价值,忽略生存价值
最后这个是终极炮灰——哲学专业。
哲学是个好东西,但不是个好专业!你让孩子去研究“人为什么活着”,结果毕业了连“怎么活着”都成问题。
除非你家有矿: - 能供娃读到博士(至少8-10年) - 毕业后不愁吃喝(因为工资真的低) - 有关系能进体制(高校、科研所、出版社)
否则,中产家庭的孩子学哲学,基本等于职业生涯自杀。毕业即失业,就业即转行,毫无悬念!
张老师支招:中产家庭选专业有道理
中产家庭选专业,一定要“性价比优先”!啥意思?就是:
看毕业后2年内能不能实现经济独立
看35岁后有没有被淘汰的风险
看行业是不是真正上升期,别被“概念”忽悠
中产家庭的娃,选专业就得实际点。喜欢可以作为爱好,但专业必须是饭碗!
你们说说,我说的对不对?
来源:儒雅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