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适应环境是王道: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比如雨季、干旱期,来调整管理方法,别一刀切哦。预防比治疗强:多注意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别总想着用农药。经常巡查:每周至少两次去地里看看,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还有环境变化。
一、种植后的关键要点
适应环境是王道: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比如雨季、干旱期,来调整管理方法,别一刀切哦。预防比治疗强:多注意田间管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别总想着用农药。经常巡查:每周至少两次去地里看看,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还有环境变化。二、种植技巧大揭秘
给水有讲究:分三个阶段精准浇水种苗期(出苗后1-20天)方法:用滴灌或微喷,让地表3cm干干的,下面5-10cm湿湿的。频率:5-7天一次,每次浇水让水渗透15cm深。注意:晚上别浇水,免得夜里湿度过大,病害就来了。开花下针期(20-40天)方法:改用沟灌,每次多浇点,20-25mm。频率:3天一次,晴天多的话,2天一次。重点:这时候的水量占整个生长期的40%,缺水会影响下针率30%哦。结荚期(40-60天)方法:控制浇水,让土壤湿度保持在50%-60%。目的:让豆荚长得更好,别让它贪青晚熟。施肥要精准:按时间表来【表格】
生长阶段 肥料类型 用量(亩/次) 施用方式 关键作用
种苗期(15天) 尿素+磷酸二氢钾 5kg+2kg 叶面喷施 促进根系发达,增强抵抗力
开花期(25天) 平衡型复合肥(15-15-15) 20kg 沟施 保证开花下针的营养需求
结荚期(40天) 钙镁磷肥+硫酸钾 15kg+10kg 穴施 让豆荚更饱满,减少空壳
病虫害防治实战常见病害叶斑病(叶片上有褐色斑点)防治:发病初期用7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喷,7天喷两次。预防:和玉米、甘薯轮作,减少病原菌。锈病(叶背有黄色孢子堆)防治: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特别是叶背。常见虫害蚜虫(叶片卷曲、有蜜露)生物防治:放些瓢虫(100头/㎡),7天就能控制。化学防治:10%吡虫啉2000倍液喷,避开中午高温。地下害虫(蛴螬、地老虎)物理防治:用黑光灯诱杀成虫,20亩放一盏。药剂防治:播种时用3%辛硫磷颗粒剂2kg/亩拌土撒。三、田间管理小窍门
智能巡查法时间选择:晴天9-10点或16-17点,露水干后。检查重点:叶片:看看颜色(黄了可能缺氮)、斑点(可能生病)。茎秆:摸摸基部,有没有软腐(茎腐病的特征)。根系:挖3-5株看看,侧根多不多,结瘤情况如何。中耕除草小策略第一次中耕:出苗后10天,深8-10cm,破土。第二次中耕:开花前,深5cm,培土帮助下针。工具选择:小型旋耕机加人工除草,效率能提升60%。生长调控小技巧控制徒长:株高40cm以上,用5%烯效唑30g/亩兑水喷。预防早衰:结荚期喷0.2%磷酸二氢钾+0.1%尿素混合液,7天一次。四、应急处理手册
【表格】
问题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
幼苗子叶发黄 低温 喷碧护(0.136%赤·吲乙·芸苔)2000倍液
开花不集中 干旱或水涝 及时补水/排水,喷硼肥
荚果发育不良 缺钙 喷0.3%硝酸钙溶液
五、收获和储存要点
收获时机:植株中下部叶片掉了,顶部2片叶还绿时,是最佳收获期。晾晒方法:拔起来后地里晾3-5天,荚果水分降到10%以下再脱粒。储藏环境:温度5-10℃,湿度50%-60%,用磷化铝熏蒸防虫。管理口诀:
“三看三控三及时”
看天看地看苗情,
控水控肥控徒长,
及时巡查及时防,丰收在望心不慌!
来源:谈三农之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