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2月,Intel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专门负责代工制造的Intel代工(Intel Foundry)正式成立,与专门负责产品设计的Intel产品(Intel Product)并立,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激励。
2024年2月,Intel迎来了关键的转折点:专门负责代工制造的Intel代工(Intel Foundry)正式成立,与专门负责产品设计的Intel产品(Intel Product)并立,各自相对独立,又互相激励。
Intel代工的目标很宏大也很急迫,那就是在2030年成为全球规模第二的代工厂,仅次于台积电。
一年多过去了,Intel在启用了新CEO陈立武之后,开始进入更加务实的全新阶段。
【Intel代工的两个关键词:重赢信任、广泛合作】
在这个关键时间节点上,Intel适时举办了新一届Intel代工大会(Intel Foundry Direct Connect),分享了多代核心制造工艺、先进封装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宣布了全新的生态系统项目和合作关系。
此次代工大会,Intel没有像台积电那样提出新的工艺节点,而是把重点放在技术进展方面,而整个大会释放了两个积极信号:
一是信任(Trust),Intel几乎每一位高管的演讲中,都在反复强调这个词。无论是来自客户的信任,还是来自合作伙伴的信任,Intel迫切需要重新建立整个行业对其的信心。
二是广泛深入的合作,无论是IP、CDA等芯片设计与制造供应链,还是众多合作客户,抑或各种产业生态联盟,Intel迫切需要与整个行业携手并进。
Intel CEO陈立武自上任以后,首次面对媒体公开亮相。
他在演讲中表示:“Intel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代工厂,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对前沿制程技术、先进封装和制造的需求。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倾听客户的声音,提供有助于其成功的解决方案,以赢得客户的信任。”
他还强调,Intel必须扭转以往的做法,“在全公司范围内推动以工程至上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加强与整个代工生态系统的合作关系”。
陈立武此次上台演讲,并没有像前任那样详细讲述技术进展,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合作上,连续邀请Synopsys、Cadence、Simens、PDF Solutions的CEO上台谈合作,他们可都是芯片设计领域举足轻重的力量。
Synopsys:全球排名第一的EDA供应商、半导体IP供应商,提供芯片设计、验证和制造解决方案,从标准IP核到完整定制架构等,以及全套软件安全和质量服务。
Cadence:全球领先的EDA开发商、半导体IP供应商,提供数字集成电路系统设计解决方案(DSG)、系统级验证解决方案(SVG)、全定制设计解决方案(CIC)、芯片封装及系统板级设计解决方案(SPB)。
Seimens EDA:西门子,拥有Solido模拟套件、Calibre设计验证平台等强大的EDA工具集,与Intel、台积电、联电等拥有长期深度合作。
PDF Solutions:美国跨国软件和工程服务公司,提供集成电路前沿工艺开发、定制测试芯片良率改良等技术服务。
是的,Intel代工开发的每一种新工艺,并不是Intel独自在战斗,背后都是整个行业的力量。在这个时候,Intel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需要他们坚定地站在Intel身边。
除了在EDA、IP、芯片设计服务、云服务等方面持续展开联盟合作之外,Intel代工加速联盟(Intel Foundry’s Accelerator Alliance)还新增了多个项目,包括芯粒联盟(Chiplet Alliance)、价值链联盟(Value Chain Alliance)。
其中,芯粒联盟初期的重点是定义并推动先进的芯粒(小芯片)技术,为客户提供可靠、安全、可扩展的封装方案,满足特定应用和市场的需求,成员包括:Arm、Cadence、Siemens、Synopsys、QuickLogic、ememory联电等等。
在先进封装方面,Intel也有着众多的顶级合作伙伴,涵盖EDA设计工具、UCIe芯粒互连标准/HBM高带宽内存IP、ATE(自动测试设备)、EMIB基板/凸点、内存等多个领域。
【核心工艺进展:18A进展顺利 14A风雨欲来】
Intel执行副总裁、首席技术官兼代工技术与制造总经理Naga Chandrasekaran加入Intel刚刚8个月,负责领导Intel技术与制造业务更是只有短短1个多月,身上的重任可想而知。
在演讲中,他详细披露了Intel多个核心制造工艺的最新进展以及未来规划,同样开场就特别强调了客户为主、重赢信任。
2021-2024年短短的四年间,Intel代工业务投入了多达900亿美元。
其中,370亿美元用于购入升级新的制造设备,350亿美元用于建设新的晶圆厂生产基地,180亿美元用于新技术的研发等等。
坚持顶住自身财务与行业环境压力,持续大手笔投入,对于Intel代工来说是相当不容易的,也正因如此,Intel代工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回顾过往四年,Intel曾经提出的“四年五个工艺节点”计划整体上是成功的。
Intel 7/4/3都顺利交付量产(后者还衍生出了3-T/3-E两个版本),Intel 18A已经开始试产量产,只有Intel 20A被取消,还是因为后续的Intel 18A进展超出预期、避免重复投资。
另外,Intel还在持续推进成熟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既有自家的Intel 16/16-E,也有与联电合作的Intel 12。
前瞻路线图,这次没有公布新的节点,都是去年已公布的,因为当下的重点是尽快推进如此多的节点落地,而不是一味“画饼”。
很显然,陈立武上任之后,Intel确实变得更加务实了。
Intel 10、Intel 7就不用多说了,都早已量产商用,而且良品率还在持续提升。
以色列工厂正全力生产Intel 10/7工艺产品,而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也支持部分产能需求。
注意图中有一句话:“以色列(工厂)从未错过每一个里程碑。”
从这里足以看出以色列在Intel制造业务中的核心地位。
Intel 4是第一个量产的EUV极紫外工艺节点,Intel 3则是它的升级版,目前主要用于代号Sierra Forest、Granite Rapids的至强6系列,而原本也计划用它的消费级Arrow Lake酷睿Ultra 200系列临时改成了台积电N3B。
Intel 4/3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以色列工厂,未来数年还会持续提升产能。
Intel 16是去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成熟工艺,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与技术,为不需要尖端工艺的客户提供代工服务。
Intel 16的首个客户是联发科,首款芯片已经流片成功,处于A0阶段,而且后续还有更多代工产品。
接下来是重头戏Intel 18A,在位于亚利桑那州、俄勒冈州的Intel美国工厂生产,目前已经正在风险性试生产阶段。
Intel 12也是个相对成熟的代工工艺,Intel与联电合作打造,满足供应链的多样化需求,在Intel亚利桑那州工厂生产。
Intel代工也正在与主要客户洽谈12nm节点及其演进版本。
这里要注意命名了:16、12都是成熟代工工艺,18A、14A都是先进代工工艺,不能只看数字大小,还要注意后缀。
Intel 18A一共有三个版本,首发的标准版已进入风险性试产阶段,将在今年下半年如期投入大规模量产,并积极产能爬坡。
首款产品是Intel自家的下代移动处理器Panther Lake,预计命名为酷睿Ultra 300系列,不过报道称今年内只会有一款产品,更多型号在明年上半年全面推出。
Intel 18A将率先在俄勒冈州工厂大规模量产,亚利桑那州工厂预计今年晚些时候进入量产爬坡阶段。
代工方面,Intel 18A的IP知识产权、EDA工具、参考流程都已经做好了产品设计准备,随时可已经迎接客户,首个外部客户的流片工作将于2025年上半年完成。
报道称,在外部客户拓展中,Intel 18A芯片样品已经进入合作伙伴验证阶段,并且收到了非常积极的反馈。
NVIDIA、博通、智源科技、IBM等龙头企业,都已经相继开始采用Intel 18A制程进行流片测试。
试产阶段的Intel 18A,在性能表现方面已经非常接近量产目标,尤其是漏电率/电压曲线,已经相当理想。
当然,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高频率下的表现。
同时,使用Intel 18A制造的SRAM静态内存芯片,其最低电压值也完全满足业界标准规范,为量产铺平了道路。
Intel 18A-P是一个性能增强版本,设计规则与18A完全兼容,方便无缝升级。
相关产品已经在工厂内运行起来,早期试验晶圆已开始生产,IP、EDA优化正在进行中,预计2026年即可投产。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Intel 18A工艺相比Intel 3能效比提升超过15%,芯片密度提升30%左右。
Intel 18A-P则可以在密度不变的情况下,将能效比再提升大约8%。
但是,Intel没有像台积电那样,公布同等功耗下的性能提升、同等性能下的功耗降低,因此不方便直接对比。
从时间轴上看来,Intel 18A早在去年第三季度就开始了试产,如今的缺陷密度已经行当低——去年9月给出的缺陷密度是0.4,之后未再公布。
预计到今年第四季度,Intel 18A即可达成大规模量产所需的缺陷密度指标。
Intel 18A-PT则是进一步加入TSV硅通孔技术的3D堆叠封装升级版,主要面向AI、HPC领域的下一代高性能芯片。
它可以通过Foveros Direct 3D先进封装技术与顶层芯片连接,混合键合互连间距小于5微米。
目前,18A-PT工艺的EDA设计工具还在规划准备阶段,预计要到2028年才会投产。
它的具体指标没有公布,毕竟还早呢。
下一个重磅节点Intel 14A,将会升级第二代RibbonFET环绕式晶体管技术,支持三种库(18A只有高性能库、高密度库两种),PowerVia背部供电改为PowerDirect直接触点供电技术,并首次使用High NA EUV光刻工艺。
不过,更具体的技术细节,暂时没有公布。
官方数据显示,Intel 14A对比Intel 18A,能效比提升15-20%,芯片密度提升30%,功耗大幅降低25-35%(应该是同等性能下),提升极为显著。
Intel 14A和它的拓展版本Intel 14A-E,预计都将在2027年投入风险性试产,顺利的话2028年就能量产——台积电也有14A,也是2028年量产,但缺乏背部供电,升级版要到2029年。
从路线图上看,Intel 14A后续应该还会有更多版本,比如P、T、PT。
目前,Intel代工已与主要客户就Intel 14A制程工艺展开合作,发放了相应PDK的早期版本,而这些客户已经表示有意基于Intel 14A制造测试芯片。
首次公开展示的Intel 14A晶圆。
其实现场也有摆放,但是只能目视,不允许拍照。
Intel 18A、18A-P的PDK工艺设计套件早在2024年初就已提供,现已通过5五大EDA芯片设计厂商的29种不同工具的验证。
Intel 14A、4A-E PDK的所有必要元素都已完成,只有Cadence的一个模块进度略慢,但也会在今年二季度内完成。
IP方面,18A只差一个HBM4,要等到今年第三季度至明年第一季度,因为这一技术标准才刚刚公布,预计容量48GB,IO速度8Gbps,带宽2TB/s,今年下半年开始量产。
18A-P的全套IP最迟明年第一季度全部就绪,14A的则还在规划准备中。
Intel还公布了High NA EUV光刻机的部署情况,第一台已经运转起来,Intel 14A工艺的开发正是它提供支持的。
第二代正在安装调试中,进度符合预期。
后续,Intel肯定还会继续引进。
陈立武还在演讲中提到了Intel代工的全球布局,制造方面以美国亚利桑那州/俄勒冈州、欧洲爱尔兰、中东以色列为三大核心基地。
值得一提的是,Intel规划在德国、波兰的两大欧洲制造基地已经暂停,欧洲的资源主要倾斜给爱尔兰。
这无疑是个英明的决策,毕竟半导体制造是个重资产、重投入、回报周期很长的行业,而眼下无论是Intel自身的形势,还是整个行业的形势,都不太适合过度扩张,更需要Intel更加专注。
【先进封装:全新成员加入】
除了先进的制造工艺,Intel代工的另一个技术重点就是先进封装,尤其是在先进工艺性能与能效提升越来越困难、高性能芯片需求多样化的今天,先进封装的重要性丝毫不亚于制程工艺。
目前,Intel代工有多重封装技术正在量产中,尤其是EMIB-M 2.5D、Foveros-S,而且还在持续改进。
新加入的有四中,其中,EMIB 3.5D就是之前的Co-EMIB,引入了3D封装,进一步缩小微凸点间距,还解决了芯片翘曲问题,可以实现灵活的异构系统整合,从而打造更复杂的芯片。
它可以让芯片垂直堆叠在有源或无源的基板上,再通过EMIB技术连接,增加了堆叠的灵活性,能够根据IP的特性选择垂直或水平堆叠,同时避免使用大型的中介层
Foveros 2.5D/3D技术采用基于焊料的连接方式,取代传统基板,适合高速/O与较小芯片组分离的设计。
Foveros-R 2.5D引入了基于RDL(重布线层)的中介层,在芯片表面或中介层上增加额外的布线层,通过在介电层顶部创建图案化金属层,将芯片的I/O端口重新分配到新的位置,通常是芯片边缘,从而使用保准的SMT贴片技术奖芯片连接到基板上,可以显著降低成本。
Foveros-B 2.5D引入了硅桥互连,可以提高设计灵活性,并且能够整合IVR(集成式电压调节器)、MIM(金属-绝缘层-金属电容器)。
Foveros Direct 3D全面引入了3D封装并进一步采用无凸点铜-铜直接键合,凸点间距不超过10微米,凸点密度每平方毫米超过1万个,并通过TSV将芯片整合在一起。
它可以获得超高带宽、超低互连功耗/延迟/电阻(功耗低于0.05pJ/bit),还能减少芯片封装尺寸和重量,从而实现卓越的高性能。
Intel的下一代Clearwater Forest至强预计将会首先引入Foveros Direct 3D封装技术,搭配Intel 18A制造工艺。
Intel还强调,EMIB 2.5D封装是最适合制造AI芯片的封装技术,优势包括:EMIB桥接晶圆利用率超过90%(硅中介层/重布线层中介层只会有60%)、良率更高、适合所有封装技术、适应大尺寸芯片与复杂封装等等。
而且,它还是美国制造……
Intel还在努力将先进封装技术与光电技术结合起来(CPO),已发展处两代技术,一是光纤直连,二是光纤封装连接。
未来,Intel还将推出3D硅光电整合封装方案,可以获得每平方毫米超过10000Gbps的超高互连带宽。
未来,Intel也将持续加大先进封装技术的投资,重点是位于俄勒冈州、新墨西哥州的美国本土工厂,前者的初期扩建今年第二季度就会完工。
在美国之外,马来一下作为Intel的重要封测基地,也有望陆续引入更先进的封装技术。
Intel 3D封装的工具链合作情况,EMIB、Foveros都已经相当完备了,Foveros Direct也会在今年第四季度彻底打通。
【彩蛋:一直特殊的机器狗】
有趣的是,在介绍新工厂的时候,Intel还展示了一名新成员,来自波士顿动力的一条机器狗。
它身负多种检测工具,漫步在工厂内,可以自主对设备进行成像,及时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或异常,协助快速解决问题。
结语:
通过此次Intel代工大会,可以明显地感受到,陈立武就任Intel CEO之后,虽然只有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但已经让Intel开始出现新的面貌,整体风格更加务实、稳重。
陈立武上任之后,就提出Intel要回归工程师文化、用心倾听客户声音,甚至虚心学习竞争对手,而这种放平心态、放低姿态的做法,正是Intel迫切需要的。
这次大会上,Intel没有放出更漂亮的路线图,没有公布更吸引人的全新工艺节点,而是全力推进已有工艺节点的快速、广泛落地,对内全速推进下一代产品的量产上市、大力提高自家工艺的利用率,对外以更高的技术规格、更好更全面的服务,来吸引更多的代工客户。
代号Panther Lake的下一代酷睿Ultra系列处理器将在年底伴随Intel 18A如期到来、明年全面上市,代号Clearwater Forest的下一代至强也会登场新工艺的快车,它们的表现无疑都是万众期待的。
碍于商业保密需求,Intel没有公布具体的代工客户名单,但是大方公布了更多技术细节、更多明确时间表,显示了十足的自信。
从整个产业链的广泛合作来看,大家对于Intel代工及其众多工艺节点是有相当信心的,提供了全力以赴的支持,而这也是Intel当前最需要的两个关键点。
Intel能否真正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新浪财经